国义务教育法明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学校”“重点班”,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得组织与升学挂钩的招生考试。
但是,在刚刚结束的小学升初中招生季,新华社记者采访发现,广州多所知名公办和民办学校违背义务教育均衡化原则,通过各种“地下”秘密考试选拔招生,人为加剧小学生升学竞争白热化,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
培训机构罡得教育宣传小升初学员考入名校
1、公办名校:“秘考”选招“重点班”,操作犹如“地下活动”
按照相关政策,广州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应实施电脑派位或小学与初中结对直升;学生进入中学后,随机编班。
但是,一些初中学校为提高中考升学率,千方百计追逐优质生源,而一些学生家长也不愿意子女入读政府分配的普通学校,于是,或明或暗的“择校热”应运而生。
记者采访发现,广州多所公办初中除了接收教育部门分配的学生外,还专门留出名额给通过“秘考”选拔的优等生,并把其编入学校专门设立的“重点班”。
为了规避“重点班”的禁令,学校以开展特色教育为名,设立“火箭班”“南山班”“实验班”“创新班”等,而其真实含义教师、学生和家长心照不宣。
有家长反映培训机构替学校发布秘考信息
“秘考”的操作方式,被有的家长用“地下活动”形容。
据记者调查,“秘考”一般由往届生家长作为媒介,以旧带新,通过微信群、QQ群传递信息,“届届相传”。入群需要暗号,新生家长由老生家长介绍进群,暗号不定期更换,以防外泄。
有的家长从子女小学三年级开始,四处寻找老生家长介绍加入若干个群,以期获取更多“秘考”信息,增加保险系数。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其加入的“秘考”家长群至少有20个。
家长透露学校秘考信息发布方式
在“投考”阶段,学校往往不公开出面。
根据家长群的指引,一些家长把子女简历送到心仪名校的门卫,简历通常包含各类竞赛成绩等内容。学校在后台根据简历筛选出面谈名单。面谈实际上就是现场口头答题。
如,广州某知名中学初中部从收到的约2000份小学毕业生简历中,筛选出200份进行面谈,有的学生在简历中罗列的竞赛和考试证书达十余种。
也有一些公办学校以“校园开放日”“体验活动”等名义,召集学生面谈。
有的小学配合中学暗中组织考试。广州华侨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家长吴先生说,按照规定,这所学校是小学对口直升初中,随机编班。
但5月左右,学校组织了一次“测验”。孩子们都明白“测验”的意思。结果,班上有一半人凭借这次“测验”的分数,被中学编入重点班。
2、民办名校:培训机构与学校联手“掐尖”
在广州,一些民办著名中学的中考升学率优于公办学校,因此,民办名校的“掐尖”招生竞争也非常激烈。
广州于2013年底禁止民办学校组织小升初考试,于是,一些民办名校“曲线救国”,与社会培训机构联手“掐尖”。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有的是直接以培训中心统测排名为依据录取,
有的是委托培训机构组织单独考试,
有的是学校在培训机构成绩基础上自己另外再组织考试。
家长向记者透露学校通过培训机构组织考试择生
学而思等机构搞“统测排名”“尖子生名单”,为学校择生提供便利;卓越等培训机构也建立了一套考试体系,并提供给学校。
日前,广州小升初结果甫一公布,学而思等机构便张榜公布学员“秘考”进名校的名单,以此为下一轮招生造声势、打品牌。
广州学而思张榜学员中考“佳绩”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民校为防止走漏信息被教育部门查处,设置了“接头口令”等暗语进行“秘考”招生的沟通信息。
参加过“秘考”的学生家长杨女士等人告诉记者,广州市二中主办的民校二中应元学校,参考培训机构的成绩另外暗中组织考试。
学校录取的暗号是:
家长说“执手相约,缘定书院”,学校回应“同道同道,勿扬勿扬”;
广州育才实验中学参加考试的暗号是“身份证复印件”。
学校通过短信暗语向家长确认秘考招录等情况
据悉,对于民校违规招生,目前最重的处罚是减少其当年的招生人数。
但知情人透露,一些受处罚的民校让学生以“借读”方式来应对,即学生把学籍挂在政府分配的公办学校,人实际在民校就读。
由于广州的民办名校大多由公办名校主办,如负有盛名的民校二中应元学校和广雅实验中学,分别是广州市二中和广雅中学主办,与教育主管部门有天然联系,因此,监管时往往下不了狠手。
3、教育部门不能放任“秘考”“掐尖”
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一位广州小升初家长说,现在小升初要舍得把娃豁出去“拼分”。杨女士的孩子5月份先后参加了4所学校的“秘考”,拿到3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孩子拼来的。三年级开始上奥数班,四年级开始参加各种竞赛,五年级进入各培训机构参加统测排名。”杨女士无奈地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人认为,牺牲儿童的睡眠、休息,透支儿童的体能、智力,忽略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的培优,是以牺牲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磨灭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创新能力为代价的,将导致孩子厌学或高分低能。
有校长坦言,学校“掐尖”择优,实际上也是为了争资源,背后是地方主管部门的指挥棒在起作用。一些部门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把对资源的支配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因而对公办初中设重点班、对公办名校所办民校组织“秘考”“掐尖”采取了放任、甚至纵容的态度。
专家建议,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破资源垄断,
首先要把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大做强,鼓励多主体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力量。
其次,通过加快公办学校强校兼并弱校步伐,实现校际均衡;
推动建立校长教师轮岗、流动机制,实现师资均衡;
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划区分片、就近入学的基础上,实施阳光升学、阳光分班,做到生源均衡。
另外,有专家建议,把课外培训机构纳入教育部门严格管理,如果实施统测排名、测验,为择校做基础性工作,应予以整顿或者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