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要放弃物理?孩子,请三思!

2017-09-14 14:56   人民日报  

  进入九月中旬,开学季虽然告一段落,但围绕教育的话题却层出不穷。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实行新高考改革的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数的30%;浙江的近30万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也只有8万人。物理学科被考生“嫌弃”,这与曾经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形成鲜明对比。


  物理学科“遇冷”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来说,“物理太难”使得作业量大幅增加,还不一定能够取得高分,“性价比太低”。不少家长看来,什么牛顿力学、电磁知识太过高深,不从事科学研究的孩子们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也就绰绰有余。而对学校而言,物理学科非常依赖教学资源,因此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学校倾向让学生放弃物理。而一些地方的新高考模式中,自由选择的三门并非按照实考分数,而是采取对全省位次进行赋分,导致成绩靠后的学生由于物理太难放弃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担心无法获得较好的位次也选择放弃。

  前不久,教育部将科学课程提前到小学一年级,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目标;而到了高中阶段,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的物理却遭遇冷,这让很多物理学界人士“心塞”。物理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许多恶果,对国家来说,物理人才出现断层将导致工业发展后继乏力;而在个体层面,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进入大学阶段进一步研究将遇到阻力。

  从笔者的个人经历看,高中阶段学习的物理知识,在后来的学习乃至工作中,直接作用可能不明显,但物理学科培养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以及对宇宙自然的兴趣和认知,对所有学科都有意义。今天,个体的生命得到延长,但产业的周期却在大幅缩短,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交叉要求我们的知识体系更为多元和健全,要想在加速迭代的格局中掌握主动权、避免被淘汰,除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要善于调动和使用各个领域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培养的理性思维、打下的科学基础至关重要。面对高考,个人选择的空间可能会被升学压力所挤压,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清楚一个道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考上大学并不是终点,未来的跋涉还需高中阶段打下良好基础,才能厚积薄发。



  事实上,不少地区在探索新高考改革中,已经意识到可能造成的物理学科“遇冷”等问题,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出台,比如确定物理作为理科必修课程,比如一些大学在某些专业招生中明确物理是必选。这让我们看到,教育事业的改革不仅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而在当下,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依然需要不断追问。通过3+X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但如何确保物理这样的基础性学科不被冷遇?这需要在尊重个性发展和满足整体利益之间做好平衡。

  教育的初衷是育人。目前高考还是指挥棒,学生和家长不可避免地追求高分,但涉及到未来长远选择时,是不是可以尽可能地照顾孩子的兴趣?教育关乎孩子的成长,关乎国家未来,我们改革中的探索是不是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浙江、上海等地的物理学科“冷遇”也许通过制度设计能够得到改观,但破除功利主义、回归教育的初心还需更多的努力。这正是:物理虽难值得学,立足长远是关键。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1709/fbc9e57711081ffe7daacd49072755b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