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新科研楼正式投入使用,引起全国业内人士高度关注。昨日,记者专门到该中心探访新建成的科研大楼,在迷宫般的修复室穿行,近距离观赏2000年来的精美文物,如何从支离破碎到丝丝入扣、如何从一触成粉到色泽艳丽,如何从腐朽到神奇?
300万安防设备 守卫20000件“宝贝”乔迁新居
整个科研楼宽敞明亮,随着一批批精美文物迁进新家,这些“宝贝”终于从原来破旧、狭窄的环境中“自由”。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方北松介绍,中心将有20000多件文物搬迁到新研楼,这些文物来自北京、河南、湖南、浙江、安徽等地。大楼已投入300多万元的安防设备,为一批批文物护航。
在方北松主任的带领下,大家穿行在布局讲究的木漆器彩绘修复室、竹简修复室、纺织品修复室、无机质修复室、皮革文物修复室、恒温恒湿室……看到一架架“高、精、尖”文保设备和器材。大楼内已采购及即将采购的显微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激光拉曼、超景深显微系统等先进的实验或专用设备40多台(套),价值4000多万元,其中仅一台美国进口高光谱图像分析系统就价值400万元,这所有的设备装置完全是按照国家文物局重点扶持的文物保护“综合技术中心”的配置。
特别是中心拥有国内文物修复领域60人的顶尖团队,平均年龄仅40岁左右,具备出土木漆器保护修复能力800~1000件/年,出土竹木简牍保护修复能力5000~10000枚/年,出土丝织品保护修复能力400~500m2/年。
目前,这20000多件文物横跨春秋战国到明代清朝,这些跨越2000年的宝贝来自全国各地,包括约18000竹简、3000件木漆器、300多件纺织品、1300件皮制文物。
大开眼界:精美易损文物也能“延年益寿”
在大楼的重大发现清理室,开阔的空间里有一个巨大的吊箱,也有一个巨大的桌子上铺着一张巨大的战国锦被,轻轻掀开表面的棉布,金丝构勒的锦被裹夹着难心言说的精美扑面迎来。大家屏住呼息,观赏这2000年前的艺术珍品,虽然残缺还露出里面的丝绵,但这精美的艺术,让人们产生敬畏之心。
这一文物来自上世纪1982年荆州马山一号墓的出土文物。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出了共三床被子、13件衣服,发现了最早的开裆裤。其中一床凹形被在荆州博物馆里展出,另两床在修复的锦被为凤鸟服几何纹绵衾和对龙对凤浅黄绢面绵衾。这批文物出土后,一摸就是一手粉子,经过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处理后,丝绸质感强,颜色艳丽,还可卷起来,这两床锦被还在保护修复研究中,与游客见面还要等待一段时间。
目前,该中心累计为国内24个省市90多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60项,完成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里耶秦简、荆门郭店楚简、马王堆汉墓、北京老山汉墓、房山金陵王墓、河南长台关楚墓等文物抢救项目,使6000多件木漆器、12万枚竹木简牍、500多件纺织品能够“延年益寿”,保护完成的简牍占全国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70%,完成的木漆器占全国已保护出土饱水木漆器总量的60%。
期待“高、精、尖”:今年4大项目将陆续启动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于2003年成立,前身起始于1973年的荆州博物馆实验室,是“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之一。近十年来,中心化腐朽为神奇,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以及自主科研课题40余项。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研究馆员,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湖北省文化名家吴顺清先生说,全国排队等候修复的文物很多,而中心团队人手和环境容量有限,2009年起,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文物保护工作站推广模式,先后在四川成都、湖南长沙、江苏扬州、安徽合肥、山东济南、甘肃兰州等地建立6个工作站,木漆器年保护量共达到2000多件。
吴顺清先生透露,今年,中心有一批大项目要启动,包括海昏候刘贺墓木漆器的保护、当阳铁塔的保护、清东陵乾隆、慈禧棺木的保护、六安现场出土文物保护共4个大项目,这些项目规模大小不等,近期还有1000多件文物要运送到中心,一批批文物都在排队等候修复,大家凝神聚力希望这些“宝贝”能早日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