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全国人大官网首次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即日起至12月6日,公众可通过官网在线提出意见或书面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草案共10章67条,明确了国家监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规定了监察机关的基本定位、监察范围、监察职责、监察权限、监察程序等基本内容。
△图/视觉中国
监督对象为6类公职人员
草案规定,监察机关将对6大类公职人员进行监察:
1、中国共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的公务员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2、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4、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集体事务管理的人员;
6、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草案明确了上下级监察委之间的关系,指出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同时规定,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办理下一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必要时也可以办理所辖各级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事项。
具体规定监察委3大职责
草案对监察委履行的监督、调查、处置3项监察职责进行了具体规定:
监督
对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调查
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
处置
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对在行使职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监察建议;
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
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资料图
明确监察委监察权限
草案还明确了监察委的监察权限,对监察委可以采取的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12项措施作出具体规定,其中包括:
1、监察机关行使职权,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
2、对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监察机关可以进行讯问,要求其供述涉嫌犯罪的情况;
3、在调查过程中,监察机关可以询问证人等人员;
4、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案件涉嫌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
5、监察机关可以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以及可能隐藏被调查人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
6、履行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调查措施;
7、经省级以上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对被调查人及相关人员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4种情形可被留置 时间最长不得超6个月
对于备受关注的留置措施,草案规定了可以采取留置的4种情形:
1、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的;
2、可能逃跑、自杀的;
3、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的;
4、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行为的。
△图/视觉中国
采取留置措施后,相关部门应保障被调查人员的合法权利。除有碍调查的,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被留置人所在单位或家属。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下,决定采取留置措施的监察机关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三个月。
此外,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期限应当折抵刑期。留置一日折抵管制二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一日。
监察机关严禁侮辱虐待被调查人
同时,草案规定监察机关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违法方式收集证据,严禁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被调查人。
调查人员在进行讯问以及调取、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证工作时,应当对全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留存备查,应严格执行调查方案,不得随意扩大调查范围、变更调查对象和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