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重刊的清光绪本《荆州府志》
荆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荆州府志》(光绪版)将荆州的名胜古迹按山川、乡镇、古迹、城池、津梁、典祀民祀、寺观分类进行了记述,全志记载名胜古迹470多处。其中有420首诗词,对荆州165处名胜古迹进行了歌颂和赞美。现整理如下:
一、山川类名胜28处。主要有:掷甲山、蛇入山、龙山、八岭山、诸倪冈、黄山、龙盖山、绣林山、六湖山、石首山、狮子山、白螺山、射垛岩、夏水、便河、长湖、太白湖、三湖、白鹭湖、后湖、江津口、南浦、黄金口、柳浪湖、白杨河、鲁伏江、瓦子湾、松滋江。名人名作主要有:唐代诗人张九龄《三月三日登龙山》:“伊川与坝津,今日祓除人。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唐代诗人王周《石首山》:“首出崔嵬占上游,迥存浓翠向荆州。空闻别有回山力,却见长江曲尺流”。
二、乡镇类名胜6处。主要有:草市、沙市、古井口铺、周老嘴市、王家市、新冲村。名人名作主要有:明代诗人袁宏道《沙市感赋》:“斑发今年是老成,缁衣聊复大堤行。见僧每忆年多少,观水囚悲物变更。率尔扣门常误姓,偶然提笔不书名,章台寺内曾游处,古棘丛篁绕地生。”明代诗人王启茂《沙市志感》:“记得当年踏碧沙,沙津无物不繁华。舟船夜贳千门酒,楼阁春藏十里花。世乱蜀江稀贾客,民穷荆俗减琵琶。重来胜地增惆怅,坐对空林数暮鸦”。
三、古迹类名胜61处。主要有:纪南城、郢城、渚宫、阳云台、沙市章华台、渐台、绛帐台、落帽台、湘东苑、荆州城南楼、襄阳楼、雄楚楼、仲宣楼、南湖亭、荆江亭、息壤、鲁宗之垒、宋玉宅、宋玉亭、宗炳宅、庾信宅、梁震宅(土洲)、辽王府、张汝济平楚园(万玉山房)、卷雪楼、阜亭、步香亭、雉园、东湾草堂、平王冢、樊妃墓、孙叔敖墓、后梁宣帝陵、后梁明帝陵、张居正墓、杜息亭(杜甫公安山馆)、观澜阁、公安古城、彩石洲、荷叶山房(袁宗道书斋)、柳浪馆(袁宏道别业)、员当谷(袁中道别业)、王辂山居、望夫台、调弦亭、锦帜亭、绣林亭、刘郎浦、竹部、监利章华台、监利故城、濯缨台、献珠台、伍子胥宅、萨德弥实宅、松滋郧城、古城店、松滋江亭、一柱观、刘纠宅、褚都督义门。名人名作主要有:唐代诗人李白《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唐代诗人刘禹锡《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
荆州古城大北门
四、城池类名胜3处。主要有:荆州城、松滋故城、监利县旧治。名人名作主要有:唐代诗人戎昱《云梦故城秋望》:“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清代诗人王士祯《发松滋县》:“平楚望苍茫,江流入大荒。荻芦无近渚,鹳鹤只高翔。云梦秋风晚,蒲胥旧恨长。空留形胜在,千古说荆襄。”
五、津梁类名胜8处。主要有:沙桥、塔儿桥、陟已桥、孙黄渡、江波渡、照影桥、鸡鸣渡、松滋荆江渡。名人名作主要有:明代诗人袁中道《沙桥》:“了了见潜鱼,且来桥畔坐。沙桥名尚存,不见仙嫔墓。”宋代诗人陆游《晚泊松滋渡》:“小滩拍拍鸬鹚飞,深竹萧萧杜宇悲。看镜不堪衰病后,系船最好夕阳时。生涯落魄惟耽酒,客路苍茫自咏诗。莫问长安在何许,乱山孤店是松滋。”
六、典祀民祀类名胜19处。主要有:关帝庙、楚庄王庙、楚昭王庙、三闾大夫祠、诸葛武候祠、包孝肃庙、岳忠武王庙、高王庙、三节祠、寇公祠、李卫公祠、汉昭烈庙、华台庙、伍子胥庙、马伏波庙、吴王庙、雷毂庙、三元殿、红庙子。名人名作主要有:唐代诗人韩愈《题楚昭王庙》:“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唐代诗人戴叔伦《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此诗被《千家诗》收录。元代诗评家杨载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诗法家数》)此诗正具有语淡情浓的特点,把抽象的意绪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七、寺观类名胜40处。主要有:承天寺、开圣寺、纪山寺、静胜寺、玉壶寺、庄严寺、龙兴寺、头陀寺、豉湖寺、寿圣寺、章台寺、龙山寺、十方庵、元妙观、太晖观、东郭招提、二圣寺、双田寺、远安寺、义堂寺、谷升寺、清华寺、吉祥庵、白云观、吴封寺、白犊寺、玉田寺、般若庵、福田寺、铁牛寺、银杏寺、罗汉寺、园通寺、皇功寺、游兹庵、上清观、壶天阁、苦竹寺、江亭寺、陡山寺。名人名作主要有:唐代诗人綦毋潜《宿龙兴寺》:“香刹夜忘归,松青古殿扉。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静,青莲喻法微。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此诗被《千家诗》收录。前四句交待了诗人游览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后四句写了龙兴寺的内景和外观,突出了寺庙内外环境的清幽和雅静。唐代诗人元稹《开圣寺》:“梁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宣明徒有号,江汉不相朝。碑碣高临路,松枝半作樵。唯余开圣寺,犹学武皇妖。”
对于这些名胜,我们一方面要做好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推介、整合工作,努力使其在荆州文化旅游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作者曾任荆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