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20岁生日。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位航天员参与过太空飞行吗?你知道他们都经历过哪些惊心动魄的瞬间吗?让我们用一个个“数字”解码他们对太空的最深感触。
26秒共振
“神五”任务时,火箭在上升段意外出现了8赫兹左右的低频振动,与人体内脏产生共振,持续了26秒。
首位造访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回忆说,
我的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几乎难以承受。
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中国首位乘“神舟五号”的宇航员杨利伟(图/视觉中国)
有评论说,26秒,是中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的一个缩影,更见证了中国航天员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
4个“筋斗”
“神六”任务共安排5天飞行,进入太空以后,费俊龙一直琢磨失重条件下身体姿态控制的技巧。他大胆地在座椅上连做4个“前滚翻”,后来才知道,这让地面科研人员紧张了好一阵。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左)、费俊龙(图/视觉中国)
67公斤
聂海胜执行了“神六”和“神十”两次任务,他是中国首位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为将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将体重控制在67公斤的标准线上,他不仅从未间断过各项训练和体育训练,更要“管住嘴”,以至于女儿抱怨说“爸爸一回家,我就没好吃的了”。
△图为聂海胜(图/视觉中国)
17天/20年
曾执行“神七”任务的刘伯明说起近期一次特殊训练——2017年8月,他与1名欧洲航天员被分为一组,在山东烟台附近海域圆满完成为期17天的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刘伯明感慨地说,
20年前我们要花费许多人力物力,派航天员去俄罗斯参加培训。
如今,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不约而同选择到中国接受培训,争相学习汉语。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征前训练图片。(图/视觉中国)
三次飞天
景海鹏先后于2008年、2012年、2016年三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我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次先锋、再打一次胜仗。
景海鹏也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郑重地介绍了5位未能飞天、已转岗或退休的航天员。
他们同样是共和国的飞天英雄。
△航天员景海鹏。(图/视觉中国
近1500次
“神九”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真正意义上驾驶飞船,“驾驶员”刘旺进行中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他在最后关头发现飞船与地面模拟器训练情况不同的一幕,果断摒弃近1500次训练带来的惯性思维,准确判断太阳能帆板角度。通过精细操作,他用时不到7分钟,一次成功打出“太空十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中国航天员刘旺。(图/视觉中国)
15年换15天
张晓光曾经历“神五”到“神九”载人航天飞行乘组4次选拔,每一次都与出征太空失之交臂。直到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他用15年的拼搏换来了15天的飞行。
回顾15年追梦路上的坎坷,他说,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过程是我们生活的主要部分。
成功不仅属于胜利者,更属于从不放弃的人。
△“神十”任务航天员张晓光。(图/视觉中国)
5分钟
刘洋回忆第一次坐上转椅连续旋转5分钟时仍心有余悸,
那种突如其来的眩晕恶心,瞬间让我脸色苍白。
训练结束后,我忍不住哭了。
但是对飞天的热爱和对机遇的珍惜,让她坚持下来,从8分钟到10分钟,再到挺过12分钟。2012年6月16日,她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图/视觉中国)
“离地三尺不分男女。”刘洋自信地说,她已在紧张备战空间站工程任务,向真正的空间出舱发起挑战。
6000多万
王亚平在“神十”任务期间,为中国6000多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长约40分钟的太空授课。结束授课后,她在“天宫一号”回复了世界第一位太空教师、美国航天员芭芭拉·摩根的邮件。
知识是走向太空的阶梯,我们愿与您一道为开启全世界青少年朋友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梦想共同努力。
△图为王亚平。(图/视觉中国)
33天/38项
生于1978年的陈冬与生于1966年的景海鹏同样属“马”,“神十一”任务时,两人一同“天马行空”33天。飞行期间,他们参与的试/实验多达38项,以至于顾不上吃饭。
当地面科研人员劝他们要注意休息,“小马”倔强回答:
我们不是来休息的,我们的愿望就是把所有科技人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转化为最有效的数据带回去。
正如他所期待,这些成果已成为中国建设空间站的宝贵经验。
△景海鹏(左)、陈冬(图/视觉中国)
成立20年,
成功执行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11名航天员遨游苍穹,
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大队”荣誉称号,
2017年7月荣立一等功,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为建设航天强国而不懈奋斗,
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准备好小板凳,
中国航天员的宣传片震撼来袭!
视频:中国航天员宣传片(来源:央视移动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