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的一名老太太,七十多岁,很节俭的那种,曾因为弄丢十块钱而懊悔好几天,并贴寻钱启示。因为身体不太好,被保健品公司的推销员看上,先是一个劲地叫阿姨、叫奶奶,叫得可甜,赢得老人的信任后,便说他们有一款产品可以延长寿面,老人没防备,几番下来,便被洗脑。
之后,老太太天天去保健品公司开会,谁都拦不住,谁拦她,她就跟谁急。台上的推销员一说话,台下的老人们就使劲鼓掌,大声说:“对!对!对!”
开完会之后,老太太就抱着一大推保健品回来,市场上从未听过的牌子,三年下来,一屋子都是。老太太家里只有一张她的照片,还是和保健品推销员的合影。
在那之后,老太太不再吃药,就吃保健品。荤菜也不买,就为了省钱买更多的保健品。家里要装修,她不同意,要买保健品,保她一条命。
三年里,她总共花了32万。花到连过年的钱都没有,邻居说,有一年过年,老太太还是找别人借了500块钱。
三年后,老太太去世了,还是在保健品公司组织的活动上去世。保健品公司没受到任何影响,他们称,号码是国家卫生部给的。
一
在去年的3·15晚会上,也有一场的类似的案例:老人姓陈,三年前从河南到青岛,帮女儿带娃。
没来多久,老人就被当地某保健品集团的推销员瞄中,不到一年,先后骗取六万余元的保健品钱,说是可以让老人和老伴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旅游,却一直没有兑现。
去年1月,保健品公司又骗取老人3万元,还让老人瞒着家人,连发票都没有。后来,老人去旅游公司询问,旅游公司的人告诉他,用这9万块,到他们说的地方来回游三次都足够。
老人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钱是怎么也要不回来了,因为连发票都没有,哪怕一丁点的证据都找不到。
去年3月11日,家人一直在等老人吃晚饭,却一直不见人影。三小时后,家人得知老人在海边死亡的噩耗,是自杀!离老人不远的沙滩上,遗落着他的裤子,里面有封遗书,字迹凌乱,上面写着:
“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欠(歉)……的的确确对不起大家……”“让我拿着近4年来的近10万元钱在黄泉路上实现旅游梦吧。”
一直以为,所谓保健品,也就卖点害不死人的淀粉和糖,骗点老人的钱而已,虽然没用,但也不会有多大危害。看多了才知道,是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二
一个关键的问题,保健品有用吗?
某大品牌保健品代理商说道:“不吹不黑,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保健品都有两个特性:一是没毒,二是没用。”
也许很多老人会问,我吃完之后感觉好了很多啊,这和心理暗示有关。
《民主与法制》报道:一些老人在服用保健品后会觉得精神好、有疗效,实际上与老人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关。当他们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这些保健品根本没有效果,而这又会成为推销员劝导老人多服用几个疗程的借口。
其实是中了推销员的“攻心计”!
《慈善公益报》的调查,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五成以上。而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
不少老年人购买了来路不明的保健食品,花了很多冤枉钱不说,还可能耽误治疗,影响健康。说没用,还真算是客气了。
如果你还有疑问,《人民日报》曾发文:《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说得很明确,时间,目前为止;地点,在中国生产;对象,所有保健品;结论: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卖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价格之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
如果你还觉得保健品的维C更好更有效,那只能说明,你真的是太有钱了!
三
《人民日报》的报道,在哈尔滨养老的一位老奶奶,生活无忧,每月还有3000元退休金,经年累月,攒了不少钱。
但自从社区来了名推销保健品的小妹后,老奶奶就被拉入了某健康养生群,代理每天在群里推销某“保健果汁”,具有“喝了不得病”的神奇功效,老奶奶心动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奶奶不仅退休金“月光”,连几年攒下来的储蓄也全部见底,换回来一堆胶囊、骨密度丸等保健产品。谁都拦不住!
湖北某生物科技公司的销售员曾这样说:“不是在于这个产品的好和坏,而是靠你的督导,我们这边的顾客,就算你卖一泡狗屎,他也会情愿去买。”
保健品的套路,防不胜防,很多老人毫无抵抗力:
套路一:免费送物,吸引注意
郑州的张女士被骗,就仅仅是因为一双鞋子。“那天我在花园上走,一个小伙子到我面前给我发传单,说他们在做一个活动,去参加的话可以免费领取一双鞋子!”
张女士跟着过去,发现好多和她一样的老人,为一双鞋子而来,他们正坐在室内上课,听一种叫“排癌细胞”的保健品宣讲,讲完之后,很多老人排队去抢,张女士也跟着去抢。
前后去了三次,免费的鞋子领到了,药也买了三盒,一万多。回来一吃,拉肚子,想退货,等了大半年也没能推掉。
简单一想,都知道,没有免费的午餐!人性的弱点,却恰恰在于对利的无法抵抗,尤其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点小利就能把人唬得晕头转向,却不堤防,馅饼下面往往有陷阱。
套路二:嘘寒问暖,拉近感情
一名保健品业务员透露道:“业务员对老人真是亲,没事儿就打电话唠唠嗑儿,逢年过节去家中送礼,比对自己父母还尽心。”
一个劲地“奶奶”“奶奶”唤,叫得比自己的儿女还亲、还甜蜜,帮这帮那,按摩搓脚,把老人哄得乐呵乐呵的,尤其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看到一个新闻,一卖保健品的推销员被警察抓住了,被骗的老人很惋惜,还替骗子求情。警察问为什么?
老人说,其实知道是假的,可是那小伙子对自己特别好,嘴特别甜,让自己心里热乎乎的,平时自己的孩子忙,没多少时间陪自己说话。
在这样的情感攻势下,老人们对他们非常信赖,心甘情愿购买其推销的保健品。哪怕明知毫无效果,为了获得更多的关爱,也愿意掏钱买货。
套路三:免费体检,危机恐吓
大街上,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一张桌子,上面摆一台不大的仪器,一名穿白色制服的中年人,看上去像医生,旁边竖一广告:免费体检!然后有好几十号老人排队检查。
老人把手指往仪器上一放,稍过片刻,穿白大褂的就对老人说,“您这是脑血栓!”“您的血管硬化比较严重”“高血压”“低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告知老人,你得的不仅仅是一种病,有几种,而且很严重,哪怕没那么严重,也会故意夸大。目的只有一个:让老人觉得,你再不买保健品吃,就快要不行了!就快要死了!
行业内,这叫“下危机”。“会下危机吗?什么叫下危机,就是不治就死了,不治就躺了,对,就是你哪儿不好,不治就完了!”
惧怕死亡,是人类的心病,哪怕再豁达,也不能坦然面对,老人更加。如此一来,老人的心就不在平静,这时候,穿白大褂的就开始推销起来了。
套路四:专家坐镇,打消疑虑
经过多重的铺垫和渲染,所谓的“专家”讲座,就是打消老人防线的最后一道攻势。推销会一般会在酒店举行,上档次。
然后会有一名高大上的专家到访,有一串响亮的头衔,某某知名医学大学的资深专家。会将他们的产品一顿胡吹。是真是假,还是有用没用,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很难辨别,何况老人。
一般情况下,看到专家都发话了,老人的心理防线便垮了。
最后,整个会场便骚动起来了。一个套餐动辄上万,那些平时连肉都不舍得买的老人,顷刻间有一掷千金的豪爽,下起手来,丝毫不会手软。不少老人,甚至将毕生的积蓄,全部砸进去。
一名从保健品公司离开的的推销员是这样说的:所谓专家实际上都是“托儿”,他们讲述一些让人目眩神迷的知识与案例。惋惜的表情、叹息的语气会紧紧地抓住老人的心,最后让你去买他们的保健品。有了这些铺垫,老人心甘情愿地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