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三线建设旧址
“三线”,一个当下年轻人听起来十分陌生的词。
什么意思? “三线”城市?还是什么股票名词?
都不是。
“三线”也称为“三线建设”,指的是1964年到198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国防科技和工业交通为主的大规模基础建设。
再说点你熟悉的。
你不知道三线建设,但是你也许知道成昆铁路、攀枝花钢铁集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城、葛洲坝水电站……这些中国响当当的名字,它们,都是三线建设的直接或间接的产物。
你不知道三线建设,但是你也许用过或者听过“长虹”电视机、“风帆”蓄电池、“东风”汽车、“嘉陵”摩托车,这些都是军民转型中最为人熟知的民用产品,也都是三线建设的产物。
你不知道三线建设,但是你也许看过电影《青红》、《山楂树之恋》、《二十四城记》。这三部电影的背景,就是三线建设。
《山楂树之恋》剧照
那究竟什么是“三线”,三线建设因何而起呢?
看一条视频,告诉你什么是“三线建设”(100秒)
根据当时的地理划分:
“一线”地区指位于边疆沿海的前线地区;
“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
“三线”地区指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三线又有大、小之分,中部及沿海各省的偏远腹地称为“小三线”,西南、西北地区的川、贵、云、陕、甘、宁、青称为“大三线”。
图中深色区域为“三线地区”覆盖省市区
为什么要建设“三线”?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初说起。
当时,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我国周边形势异常严峻。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铁路等过于集中在沿海城市,一旦发生战争,我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工业布局非常脆弱。
为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从1964年到1980年,三线建设历时15年之久,实现了国家建设的重点由东部向西部的迁移,建成了巩固的战略后方;
合计新修8000多公里铁路线;
完成上千个建设项目;
十堰、六盘水、攀枝花等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平地而起;
超过400万人迁移到了三线,涉及了数百万家庭。
三线建设者从上海、沈阳等工业重镇向西部偏僻深山里转移,支援“三线”发展,在穷乡僻壤之地扎下了根。
他们风餐露宿、肩挑背扛,将自己的热血青春献给了祖国的三线建设。
攀枝花建设之初,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在平整土地。
为了建设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在成昆铁路尚未修通的情况下,几万名建设者在人烟稀少和山岭陡峭的金沙江两岸展开会战。
当时,交通部队从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抽调了1500多辆汽车、几千名驾驶员,同四川、云南的运输队伍一起,组成“钢铁运输线”,将数十万吨建设物资及时运到工地,保证了攀钢一号高炉按时出铁。
贵州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
贵州六盘水,10多万人参加的煤炭大会战,按期拿下了年产近1000万吨的矿井建设任务。
汉江油田“石油会战”
在四川、湖北、河南等省,40多万建设者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荒山野岭,架起一个又一个钻探井,打出一口又一口产气井,找到了江汉、南阳两大油田。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线建设”在当时是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字眼,直到80年代建设结束才公开见诸报端,让更多人知晓。
重庆涪陵区,三线工程之一的816地下核工程,洞体外招贴画呼吁“不要战争,要和平”。
1980年代后,“三线”企业由于位置过于分散、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部分企业经过“军转民,以民养军”的调整改造实现了凤凰涅槃,有些成为了新一代大国重器的摇篮。而有些“三线”企业或搬迁、合并,或破产、重组,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东风汽车集团的前身是三线企业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
“嘉陵”摩托车集团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基地。
西昌卫星基地变为卫星城,用长征系列火箭为世界多个国家发射了卫星。
酒泉卫星基地,也就是现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现了中国人邀游太空的梦想。
“风帆”蓄电池
很多身边随手可见的产品,其实也来自三线。比如“风帆”蓄电池。
您家里如果有车的话,不妨可以打开车盖看一下,不管是新能源车,还是电动汽车,躺在里面的供电设备很有可能就来自“风帆”。而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就是从当年“三线”的保定482厂走出来的,如今则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成飞”干洗机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简称“成飞”)——我国飞机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歼十”、“歼20”都是在这里诞生的。然而,就是这个如此“高大上”的企业曾经也做过非常之接地气的民品,就是上面这台干洗机。
尽管只是一台不起眼的干洗机,却也融汇了“钻研到底”的三线精神,应用先进的航空技术结合国内外用户对洗涤设备的需求,精心设计研制。
红阳厂手工敲制的第一台大客车
这台1975年产于湖北远安的红阳厂的大客车,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具,没有生产作业流水线,全靠厂里的人自己动手、一敲一击独立完成。到今天,厂里的老人还会说,这台车叫做“争气”车,是三线人从“零”到“一”,永不放弃的缩影。
来自军工基地的电风扇、吸尘器航天科工061基地,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地空导弹的发源地,也是这一批“风华牌”家用电器的制造商。怎么样,看着是不是很亲切?
“504”雪糕
504厂,是中国最早建设的核燃料生产基地,曾先后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氢弹、第一艘核潜艇和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
没错,“不生产雪糕的核燃料厂不是好军工”。知道为什么“504”雪糕那么好吃么?有人半开玩笑说:“因为他们的牛奶是用核工业离心机转出来的(几万到十几万转每分钟),纯度很高!”
长虹电视
长虹电视机,可能是所有军民转型中最为人熟知的产品,但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长虹”是当年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像这样的“三线”基地还有很多,像这样的民用产品更是数不胜数。
关于“三线”,它绝不仅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那是一段无数人的拼搏岁月,是默默奉献的家国情怀,是我们现在所有安稳、和平和幸福的基础。
当你了解的越多,越会发觉它并不遥远,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