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权力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根据人类历史发展经验,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军事权力、意识形态权力都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内容,这几种权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经济权力是国家权力看得见的来源和基础,经济权力大小的表象是经济总量多少,背后则是经济工具、经济组织、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控制力、影响力;政治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一种对特定疆域的人和事排他性的管辖权;军事权力由军事制度、士气和兵器威力等方面构成,历史上大多数国家权力都离不开军事权力的形成与维系;意识形态权力则是通过语言、文化来传播、影响的力量,表现为国家的思想话语权,是一种虽然看不见但无处不在的力量。
相比于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军事权力同国家安全的直接相关性,意识形态权力及其表现——思想话语权的作用看上去是间接的,但其重要性却不容置疑。话语权既是字面理解上的说话权力或者讲故事能力,也是一种通过建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来影响人心的观念性力量。因此,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话语权其实就是以政治理论为基础的意识形态权力。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都离不开意识形态权力的引导作用。
经济权力包括经济工具、经济组织(如企业)、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交易制度)等方面的控制力、影响力。在不同经济思想支配下,工具、组织和制度的组合方式和运行效率是不一样的。以哪种经济思想为指导,本身就是一种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意识形态权力。近代以来,世界上经济思想的竞争从未停止,或者说国家实力之间的较量在很多时候表现为经济思想的较量。
作为权力载体的政治制度的运行,更加离不开思想观念的引导与推动。世界上没有无“灵魂”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力,意识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政治权力的思想灵魂。只不过这个“灵魂”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借来的或外生的。外生的“灵魂”很难真正成为一种政治制度的规范力或推动力。比如,一些国家学习了西方民主制度,却没办法改变自己的文明基因。结果,表里不一的政治权力不仅不能给国家带来预期的福祉,还造成更多混乱。
人们常把军队比作国家柱石、国家长城。在军事权力中,士气因素与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在我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此,“党指挥枪”这一军事制度史上的伟大发明,就是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可见,国家权力中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军事权力这三种组织化、制度化“硬权力”的互动,或者各自在其领域内发挥作用,均离不开无形的又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权力。所以说,思想话语权事关国家安全。
意识形态方面思想话语权的形成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前,我国在思想话语权上的不足反映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还存在滞后问题。我国近代以来的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百余年历史,曾经学习了大量西方概念和理论。然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与巨大成就,没办法用西方理论和话语来解释。如果依然用西方书本知识来对照中国实践,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尺度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我们在理论上就不可能有所建树,在实践中就会陷入危险境地。
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当务之急是从对西方理论的“注经”中走出来。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世界历史与政治等的比较中进行理性研究,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主性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起中国政治学、中国经济学、中国社会学等。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项世代工程。只有基于自己的历史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式,才能巩固和增强制度自信。只有在制度自信基础上,才能有牢靠的制度安全。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