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
很多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拍自己没什么
可未经允许就拍别人
还是在别人工作的时候
是不是有点不礼貌?!
这种情况还真有
医生坐诊时
就经常被拍照、录音甚至摄像
3月20日,汉阳一家公立医院门诊检验科,一名年轻的女子正在抽血。
旁边的年轻男子拿出手机,拍下了女子和她身旁的医生。
面对医生的疑问,男子解释说,他只想发条微信朋友圈,说女朋友病了。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被拍的医生也只能耸耸肩
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武汉市第四医院放射科一位医生说,前几天,他在检查科室时发现,一位患者嫌等结果的时间太长,就跑到阅片室门口偷偷地拍里面的医生,认为有的医生在看手机,导致诊断结果出不来。
实际上,医生的工作非常饱和,几乎是不间断的。
很多工作都是依赖科室工作群,当时医生并不是玩手机,而是在工作群沟通多学科会诊的事情。
记者随机采访
20名医生和30名患者。
受访的20名医生中,
有15人表示,曾被患者拍照或录音过。
另5名医生称,听过,并不陌生。
也就是说,
超七成受访医生有被拍照、录音经历。
30位随机受访患者,
年龄从20岁到75岁不等。
其中5位年纪稍大的患者称,
并不会使用录音笔或手机;
9位表示,
从未想过要给医生拍照、录音;
16位患者表示,
曾在医院给医生拍过照或录过音。
而拍照、录音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
20岁的大学生张同学:自从有了手机,她几乎每次去医院,都会拍照发朋友圈,只为“证明自己没有放弃治疗”。
24岁的李先生:“我就拍过一次,是我朋友喝醉的时候” 。朋友喝醉挂急诊,在医生接诊时,显得很滑稽。出于好玩,他将医生和朋友一起拍了下来。
46岁的建筑工人黄师傅:工地有时候会出事故。如果有工友受伤送诊,他和同事都会跟在后面拍照,目的是为了方便工友后期办理工伤赔偿事宜。
新手妈妈王女士:王女士刚为人母,碰到女儿生病,她总是异常紧张。在医院等到专家接诊后,她会偷偷拿出手机录音,回去再反复听医嘱,以免疏漏。
与她一样,其他6位患者也表示,去趟医院不容易,因为接诊过程较快,加上看不懂病历,他们也会用手机录音记录。
32岁的晏女士:医疗事故是可能出现的,而一旦出现,证据往往最能保护患者。在就诊前,她往往就会打开录音设备,记录整个诊疗过程。必要时,还会拍下医生的长相和姓名,以防后期维权陷入被动。
不少医生认为,
拍照录音既干扰了他们的诊疗行为,
又是不尊重医生、不相信医生的表现。
而让他们更担心的是,
患者拿着录音进行断章取义式地传播。
位于武汉洪山区一家公立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就曾遇到这种事。患者因头疼难忍来就诊,要她直接开些止疼药。因不清楚病源,她建议患者先做检查,再确定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
结果,患者将这个沟通的过程录了音,并截取其中的两句话,向外投诉称“医生说不检查就不给开药”,这件事让她至今后怕。
位于武汉江岸区一家公立医院的康复科医生称,现实中,他似乎也没有好办法让患者不拍照、录音。偶尔担心患者断章取义,给外界造成误会。
他在诊疗过程中遇到拍照、录音时,往往用语更简短。有时也会拿出手机一起录,事后再反复听,看有没有可能被断章取义的部分,非常影响心情和接诊效率。
拍照、录音最好先征得医生同意
另外,出于自保心态,遇到这些天然不信任医生的患者,医生往往很保守,不敢放手全力看病,这对于患者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实际上,多数医院都设有医务处,专门处理患者提出的医疗问题,是可以通过正常途径沟通的。
湖北金卫律师事务所李海夫律师表示,患者在作为公共场所的医院,出于保护自己、防止医患纠纷,对自己的诊疗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不侵犯医生的合法权益。即使录音是秘密进行的,仍可作为证据使用。
不过,对于医疗过错的认定,很大程度上依赖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录音证据可能可以作为旁证证明一些事实,但对于认定医疗过错,以及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比较有限。
李海夫称,如果患者擅自将医生的诊疗过程发到网上或进行直播,则涉嫌侵犯医生的知识产权和肖像权。如果网上公布的录音录像不完整,断章取义,有歪曲事实的情况和不实评价,则还涉嫌侵犯医生的名誉权。
人类之所以尊重医生
就是因为敬畏生命
尊重、理解医生的前提是信任
唯有信任才有双赢
医生才敢坚守救死扶伤的岗位
才能在无法预料的将来
挽留住只有一次的可贵生命……
尊重医生,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