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把封锁当作“重大利好”“自主研发春天来了”的偏激声音,把扩大开放与自力更生对立起来,反而不利于高科技的技术攻关。
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事件不仅对包括中兴在内的高科技企业产生影响,而且在舆论场上引发深入讨论,其中的一个关注焦点是,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这些年来,中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华为的麒麟芯片不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龙芯可以和北斗一起飞上太空,而蓝牙音箱、机顶盒等日用品也在大量使用国产芯片。但也要看到,在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通信、军事等领域,国产芯片还有较大差距。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此次事件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面对技术差距不能盲目悲观,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丧失信心,而应该激发理性自强的心态与能力,通过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可以预见,从现在开始,中国将不计成本加大在芯片产业的投入,整个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一位投资人如此评论道。确实,如果我们能够痛定思痛,加快推进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政策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并产生更强的改革紧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战变成机遇。
对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固然能够带来流量和财富,但最终比拼的还是核心技术实力;对政府部门而言,应该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环境,比如说芯片设计具有试错成本高和排错难度大的特点,就需要从更大层面统合科研力量、实现集中攻关。就像中兴在内部邮件中所言,“任何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都不是笔直的”,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但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为了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我们不必为今天的封锁惊慌失措,中国的高科技能够克服初期从无到有的困难,也有信心在后期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
保持信心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因遭遇屈辱式的制裁而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足够的腾挪空间;另一方面,国产通信产业从零起步,如今发展到与世界通信巨头并驾齐驱,并在5G时代展现出领跑能力,绝不是得益于自我封闭。那种把封锁当作“重大利好”“自主研发春天来了”的偏激声音,把扩大开放与自力更生对立起来,反而不利于高科技的技术攻关。事实上,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美国这次实施出口禁运,国内的相关供应商股票应声下跌、损失严重,就是一个明证。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中实现自主创新。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可谓刻骨铭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这条路很长,但只要用心做,就一定能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