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记者在现场发现,与此前相比,国事访问欢迎仪式多项内容发生了新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6月6日在欢迎仪式上拍摄的外宾主车。改革后,外宾主车抵达路线为沿天安门广场西侧路进入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据了解,这是经过改革后国事访问欢迎仪式的首次启用,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大国外交新气象、新作为。
此次国事访问欢迎仪式改革有哪些亮点?透露出怎样的信息?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四项举措,凸显外交礼宾新风貌
据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介绍,此次国事访问欢迎仪式改革包含调整外宾主车抵达路线并在沿途增加持旗仪仗兵、增加吹奏小号次数、改进仪仗队、改进军乐团队列行进吹奏表演等主要措施。
6月6日,摩托车护卫队护卫外宾主车至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东北口。在外宾主车抵达沿途增设80名手持红旗的仪仗兵旗阵,进一步提升欢迎氛围。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外国元首抵达变换路线,增设手持红旗仪仗兵——
这是6月6日在欢迎仪式上拍摄的三军仪仗队。目前,仪仗队总人数由此前最大规模时的151人增加到224人。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改革后,外宾主车抵达路线为沿天安门广场西侧路进入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摩托车护卫队护卫主车至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东北口。在外宾主车抵达沿途增设80名手持红旗的仪仗兵旗阵,进一步提升欢迎氛围。
这是6月6日在欢迎仪式上拍摄的小号手。仪式增加了1名小号手和1名军鼓手。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此外,仪式还增加了1名小号手和1名军鼓手,在中国国家主席(夫妇)步出人民大会堂东门时,演奏仪式号角,增强现场仪式感。
三军仪仗队人数有所增加,首次设立女兵方阵——
这是6月6日在欢迎仪式上拍摄的女兵方阵。三军仪仗队中首次增加女兵方阵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三军仪仗队中首次增加女兵方阵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此前仪仗队由13名女兵与男兵混合编队,组成陆、海、空军三个方阵。此次改革大幅增加女兵人数,将陆、海、空军55名女兵单独编成方阵,排在三个男兵方阵之后。目前,仪仗队总人数由此前最大规模时的151人增加到224人。
军乐团行进队列换装,吹奏表演队形重新编排——
这是6月6日在欢迎仪式上拍摄的行进乐队。作为欢迎仪式中的重要一环,军乐团队列行进表演也进行了多项改进。最为明显的是行进乐队的服装变化:由原来红色上衣、白色长裤、金色腰带改为藏蓝色上衣、白色长裤、白色皮鞋、白色腰带和佩章。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作为欢迎仪式中的重要一环,军乐团队列行进表演也进行了多项改进。最为明显的是行进乐队的服装变化:由原来红色上衣、白色长裤、金色腰带改为藏蓝色上衣、白色长裤、白色皮鞋、白色腰带和佩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张海峰介绍,此次重新编排了吹奏表演队形,队列人数也由43人增加至61人。同时改进了乐队指挥动作和《歌唱祖国》乐曲编配。
这是6月6日拍摄的欢迎仪式现场全景。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除以上改革变化外,国事访问欢迎仪式的其他内容,如鸣放21响礼炮、儿童欢迎队伍等,保持不变。
与时俱进,展现大国外交新气象
礼宾工作是国家形象的名片。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家典礼工作有必要更好地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相适应,此次改革就是一次重要实践。
“此次国事访问欢迎仪式礼宾改革是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后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还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意义重大。”中国前驻瑞士大使董津义说。
这是6月6日在欢迎仪式上拍摄的三军仪仗队。目前,仪仗队总人数由此前最大规模时的151人增加到224人。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礼宾工作适应新要求进行了多次改革。从机场高速沿线挂旗到为国宾车队恢复摩托车护卫,从增加军乐团队列行进表演到三军仪仗队增加女兵……处处体现出礼宾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
按照新的抵达路线,来访国元首在前往人民大会堂的途中,将经过天安门广场这一重要地标。在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看来,这样的路线调整有助于更好地展示古都北京的魅力。
“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三者交相呼应、庄严肃穆,既代表了北京的厚重底蕴,又展现出中国改革发展的新气象。”彭林说。
这是6月6日在欢迎仪式上拍摄的三军仪仗队。目前,仪仗队总人数由此前最大规模时的151人增加到224人。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2014年5月12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3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女仪仗队员首次亮相欢迎仪式,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中国女军人在作战、训练及各项任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且逐步走向国际交流的舞台。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大队长韩捷说,此次增加女兵方阵正是顺应这种时代潮流,“可以更好地展现女兵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全面彰显国威与军威。”
这是6月6日在欢迎仪式上拍摄的军鼓手。仪式增加了1名小号手和1名军鼓手。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在军乐团改革方面,张海峰介绍,此前军乐团行进队列只有43人,且背对宽阔的天安门广场进行演奏,乐队的声势和感染力有所欠缺。调整后,除适当扩充了行进队列人数,还新增了木管乐器,增加了大号的数量,“确保乐队的演奏层次更丰富、声音更浑厚。”
“配上重新编排的《歌唱祖国》和新的演出服装,整个表演更富时代感,从视觉和听觉上都让人耳目一新,展现出当代军人的蓬勃朝气和新时代人民军队的风采。”张海峰说。
崇礼尚义,提升人民国家荣光感
“作为东道主,安排精彩的国事访问欢迎仪式,可以展现出中国崇礼尚义、热情友好、宾至如归的待客之道,让每一位来访外国领导人感受到尊重和友好。”董津义说。
实际上,世界上众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欢迎仪式的设计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往访国经常打破惯例,给予特殊礼遇,举行盛大欢迎仪式。
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墨西哥时,墨方安排了隆重的三军仪仗队和骑兵分列式;2014年访问法国时,法方出动了146人骑兵、17辆摩托车护卫和150人的仪仗队;2015年对英国进行“超级国事访问”期间,乘坐皇家马车前往白金汉宫下榻。英方按照王室最高规仪,鸣放103响礼炮;2016年访问柬埔寨时,柬方将机场迎接的仪仗队礼兵数量增加一倍,在王宫外广场上摆放习近平主席和西哈莫尼国王巨幅肖像……
当前,中国致力于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各国举行高规格欢迎仪式,展示出对双边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习近平主席本人的尊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中国改革国事访问欢迎仪式,将更好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发展成就,彰显大国威仪、大国风范、大国气度。
这是6月6日在欢迎仪式上拍摄的行进乐队。作为欢迎仪式中的重要一环,军乐团队列行进表演也进行了多项改进。最为明显的是行进乐队的服装变化:由原来红色上衣、白色长裤、金色腰带改为藏蓝色上衣、白色长裤、白色皮鞋、白色腰带和佩章。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专家认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此次欢迎仪式改革,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重要体现。
“早在周代,中国就有了完整的、成文的国宾接待礼仪。”彭林说,“在欢迎来访国元首时增加东道国特色,是各国普遍的做法,可以营造出热情友好的氛围,为两国领导人建立个人和工作友谊提供契机。”
彭林表示,全新呈现的欢迎仪式,庄重大气、更具仪式感,向世界展现出了国家威仪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将提升广大国民的国家荣光感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