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北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去年,我省茶叶出口1.3万吨,出口额1.24亿美元,实现三年翻一番的跨越。但我省茶叶多为原材料出口,自主品牌出口微乎其微。
我省茶叶品牌该如何走出去?最近,宜昌邀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及地区的36名境外采购商考察茶产业,品鉴茶文化。且听听他们怎么说。
原料出口弊病多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去年,全国茶叶产量250万吨,国内消费量170万吨,约有80万吨富余产能。
再看国际市场,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伊恩·吉布斯分析,中国现有出口地消费潜能未充分开发,还有很多新市场未开拓,茶叶出口仍有很大空间。
去年,全国出口茶叶35万吨,打破连续4年徘徊在30万吨左右的局面。湖北出口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做出很大贡献。但于露介绍,茶叶原料出口多,品牌出口少是全国通病。低端原料出口,使国内茶企只能成为产业链的配角,弊病多多。
利润空间被压薄。邓村绿茶集团董事长黄宗虎介绍,公司的绿茶大部分都是原材料出口,每吨只卖10万元至70万元。少量打上自主品牌,在国外茶馆销售的茶叶,价格至少翻3倍。他说:“高附加值的研发、营销环节都不在我们手里,我们只在从事低端的原料生产环节。”
无法掌握市场状况和消费者需求。采花茶业集团80%的出口依靠外贸公司,20%自营,自营出口也以原材料为主。该集团董事长马驰说:“国外市场和消费者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无法培植品牌、培育忠诚客户。如果哪天外贸公司不给订单了,怎么办?”
低端出口导致恶性竞争和贸易纠纷。原材料出口门槛相对较低,大小茶企蜂拥而入。一般4斤鲜叶才能做一斤茶,但有的茶企对茶叶加糖,做一斤茶只需3斤鲜叶。去年9月,因有茶叶品质出现问题,摩洛哥对中国茶叶提高进口质量门槛,大量茶叶运到摩洛哥却无法上岸。
供需不匹配制约茶叶出口
做大品牌出口,并非完全否定原料出口。伊恩·吉布斯认为,全球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茶习惯,应区分不同市场和消费人群,将多业态有效结合。
据国际茶叶委员会调查,除去中国,国际茶叶消费市场,绿茶约占10%,集中在中亚、非洲等地;红茶约占80%以上,集中于欧美、东南亚等地。
我省处于农业部划定的长江中游特色及出口绿茶重点区域,绿茶是我省出口的优势品种。但绿茶在国际市场空间有限,供需矛盾突出。
例如,俄罗斯茶咖协会主席拉马兹·钱图里亚在宜昌的茶园、茶企参观后,对湖北的制茶工艺赞不绝口。但他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茶叶出口价格不断上涨,是其他产地的2至3倍,不具竞争力,导致中国茶只占俄罗斯市场的10%左右。
在红茶、黑茶等方面,国内外饮茶、卖茶方式有很大差异。澳大利亚茶叶协会主席沈祉君说:“澳大利亚人几百年养成了红茶+牛奶的饮茶习惯,没有中国人饮茶的各种讲究。”鑫鼎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一款黑茶在出口时,国外采购商不要臃肿的大盒包装,只卖小盒甚至按片零售,既畅销又节约成本。
市场供需不匹配,制约着湖北茶企的品牌出口。茶企自身也面临很多短板。邓村绿茶负责人介绍,出口茶多为陈茶,每做1亿元出口额,仓储等环节就占压3000万元流动资金;三品源茶业负责人说,去年原材料涨价20%,人工费上涨30%,企业今年订单虽增长30%,利润却不见涨;采花茶业负责人说,公司300多人,既懂茶叶又懂外贸的复合型人才不到10个。“在这些内因外因综合作用下,宜昌缺少一个能叫响全球的茶品牌!”宜昌市商务局局长刘祯华说,“小舢板在大海里无法抵御风浪,必须抱团塑品牌,打造产业航母!”
深耕品牌引领消费
除迎合国际市场的大众消费、低端消费,伊恩·吉布斯分析,国外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中高端消费越来越感兴趣,这或将成为未来湖北茶叶出口的新拐点。伊恩·吉布斯建议:“要深耕文化和品牌,讲好世界茶叶原产地的故事。”
在众多主打原材料出口的茶企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发现一个特例——鑫鼎生物科技公司。该公司去年200多万美元的产品均是品牌出口,畅销欧洲各国,今年出口量有望突破500万美元。
在该公司出口的青砖茶上,记者看到,既有企业品牌“长盛川”,又打着区域公共品牌“湖北青砖茶”。公司总经理熊鑫福说:“无论是宜昌、咸宁,还是襄阳、黄冈的茶企,都打‘湖北青砖茶’公共品牌。久久为功,‘湖北青砖茶’的名气传遍欧亚各国!”
为做强区域性公共品牌,宜昌将宜昌红茶确立为三大城市名片之一,并积极打造绿茶区域品牌。此次国际采购商宜昌行活动中,国际茶委会授予宜昌“国际茶叶最具魅力城市”称号,授予宜昌红茶“世界经典红茶”称号,为区域品牌增光添彩。
省商务厅副厅长黄谋宏说:“今年,我省在赤壁、恩施、宜昌、黄冈等多地举办世界茶叶大会,并高频次组织茶企出国参展,推动湖北茶品牌走向世界。”
可喜的是,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去年全国绿茶出口每公斤3.8美元,湖北则达到8.4美元,全国红茶出口每公斤7.6美元,湖北达到14.5美元。让好茶卖出好价钱,湖北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