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布超严“禁烟令”!
7月2日,武汉市召开控烟大会,会上出台全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方案。
本月起,武汉市开展为期半年的控制吸烟专项行动,在该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宾馆、餐饮、影剧院、网吧等8个重点公共场所加大控烟力度,该方案是专项行动中的严厉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
这份方案中
对党政机关禁烟有严格规定
党政机关各项公务活动严禁吸烟。公务活动承办单位不得提供烟草制品,不得接受任何烟草企业赞助,不得使用烟草企业提供的抽纸、纸杯等用品,也不得发布任何烟草广告。活动中,不摆放烟缸、烟具,积极劝阻和制止公务活动参加人员吸烟。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严禁使用或变相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
领导干部则要带头垂范,不得在禁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并能及时劝阻和制止他人违规在公共场所吸烟。
将创建无烟机关作为申报文明单位的必要条件,将控烟纳入各单位绩效管理内容,将各部门履行禁烟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基层作风巡查内容。对违反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领导干部,及时批评教育,责令整改。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公布受理举报、投诉电话,及时调查处理受理事项。
早在2014年,湖北就出台了“最严禁烟令”,要求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带头禁烟控烟,在各类公务活动中也要全面禁烟,不得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此外,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场所要严禁吸烟,各企事业单位参照执行。
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吸烟和公务活动本身没有必然联系,而且执行公务的地点多是公共场所,按照相关规定,这些地点本身就属于禁烟范围。部分机关单位经常将公务烟的支出隐藏在餐费里,既不利于公众健康,又造成招待费的浪费。领导干部带头禁烟有利于营造廉洁清风的工作氛围,抑制公款消费,还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014年,据人民网报道,当时有调查显示:我国男性公务员吸烟率61.0%,52.7% 吸烟的公务员表示从未戒烟,仅有37.3%表示近期有戒烟愿望。
在公务员群体中,经常负责起草材料的公务员往往是“烟枪”。在国家部委任职的一位公务员认为,因为吸烟可以提神,并缓解紧张情绪;一般顶头上司吸烟,工作人员“跟吸”的概率也比较大。再有就是领导干部下基层时,有时会被敬烟。
今年2月,据新华社调查,早在2013年,中央就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2010年以后,全国多地也出台了关于禁烟的相关法规。但一些地方机关单位、医院学校等办公场所控烟成了老大难问题,在基层单位情况尤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位负责人坦言,无烟政府、无烟学校、无烟医院的创建推进不如其他无烟单位推进得那么顺利。一是由于医生、教师、公务员的吸烟率高,二是人们对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理解还不是非常深刻,三是在执法上难度较大。
他还表示,有些地方的行政通知基本上还是一个倡导性的东西,在检查、监督方面缺少配套细则,加上很多领导干部的吸烟习惯,一定程度上也限制或阻碍了无烟法规的落实。
据《工人日报》2014年报道,有人讲述了他的亲历:单位的全体会即将开始,领导点燃了一只香烟,一位老员工突然站起来说,屋里这么多人,领导能不能不抽烟,此领导尴尬地掐灭了手里的烟,自此领导们再没有人在这位员工面前抽过烟;几年后,新领导上任,这位老员工又一次指出领导不要在会上抽烟,而新领导仿佛没有听到继续吞云吐雾,这次轮到这位员工尴尬了……
目前,很多禁烟条例是“依赖”举报的。对此,许多城市设立了举报电话,并且将举报与执法队伍关联起来,促进执行,提高震慑力。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举报领导干部在很多时候是不现实的,“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群众无法监督”导致“关起门来吞云吐雾”的现象并不鲜见。
长春市一些机关公务员表示,有的领导在自己办公室吸烟,谁又能说不让他们吸烟?
一位基层纪检干部也说,“自己领导在单位里抽烟,谁会去阻止甚至举报?”在处理方面,党纪需要和处分条例挂钩,政纪需要和监察法挂钩,但抽烟这事都不太靠得上,单纯抽烟不至于给处分,但没有发挥带头作用,可以给予组织处理,要看具体情节和性质。
相关专家表示,控烟需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同时注重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比如,可以利用逐渐普及的监控系统倒追责任,加大处罚力度;鼓励、奖励社会对控烟的积极参与;在处理举报上做到“有呼有应”,进而共同营造出良好的治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