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省第四环保督查组进驻荆州。动员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将环保督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地方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荆州开发区作为荆州市工业主战场,实现绿色发展是不二选择。该区环保分局局长丁家军介绍,近年来开发区积极探索多层次绿色发展模式,构建循环经济闭环,努力做到“废”水不流外人田。
投入1.7亿元——
火电厂提前一年半实现超低排放
国电长源荆州热电有限公司是开发区烟气排放大户。“从大户做起,压实企业责任,实现超低排放,起到引领作用。”丁家军说,热电公司从内到外都做到了循环利用,节能减排。
2009年,该公司2台亚临界燃煤机组先后建成投产,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电厂排放指标完全满足当时的国家环保要求。2011年、2015年,国家环保部门两次提高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公司都按照标准改造达标。
公司安全保卫部主任黄辉介绍,2009年至今,火电厂烟气排放标准提高幅度较大,每标准立方米排放的氮氧化物浓度从450毫克下降到50毫克;二氧化硫浓度从400毫克下降到35毫克;烟尘浓度从50毫克下降到10毫克。
2015年国家超低排放标准颁布后,公司投入1.7亿元进行改造,2017年7月全部通过竣工验收,比规定期限提前一年半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现在公司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700吨、氮氧化物200吨、烟尘140吨。
荆州热电有限公司冷却塔里的水,都是循环使用;以前露天堆放的燃煤,现在也建好了盖棚,遮挡得严严实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为开发区80家企业提供集中供热,整个开发区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879.39吨、氮氧化物725.03吨,为荆州市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厂区内循环——
工业“美容师”建设循环产业园
2017年,荆州开发区设立绿色循环产业园,将绿色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医药等产业纳入其中,对污染物排放进行集中监管。
其中,华中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成为循环利用的一个典型。该产业园由惠州金茂实业投资22亿元建设。“这个平台项目对荆州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荆州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蒯红云说,园区2019年投产后可容纳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五金等百余家表面处理企业入驻。
湖北金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柽瀚介绍,电镀行业排放的重金属对人体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国家对其环保要求非常严格。目前电镀行业“小散乱”特点突出,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和集中治污非常必要。
“我们园区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做到内部循环处理。”他表示,园区集中建厂房、污水处理厂、检测中心等公共设施,并负责招商。企业入驻后,通过废水处理系统对所有入园电镀企业生产废水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统一中水回用和达标排放,深层次解决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园区外循环——
变废为宝打造循环产业链
荆州开发区建管中心副主任朱琳说,开发区投资8300万元,铺设雨污分流管网、热力管道和化学综合管架,搜集园区排放污水,使企业之间互联互通,资源相互利用,从而达到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
沙隆达是开发区一家老化工企业,正在实施退城进园计划。搬迁升级改造完成后,公司废水、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量每年将分别减少52.56万吨、150吨、38.7吨。同时,生产出来的富余氢气、氯气和氮气,还能成为其他企业的生产原料。公司在新厂区建设管网2.8公里,与周边中欣皮革、楚辉化工、菲利华、众宇氢能公司等10多家企业相连,输送氢气、氯气和氮气,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而且,比以前通过罐车运输要安全环保得多。
开发区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生产中出现大量副产品四氯化硅不能直排,处理成本高昂。菲利华公司将其提纯处理后制成了一种高纯度、透紫外线能力强的合成石英玻璃。这条循环链,已经成为荆州开发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范例。
目前,荆州开发区所有废水均能集中处理。园区污水处理厂中环水业建设管网30公里,覆盖园区所有涉水排污企业,现日处理工业污水1.7万吨,日处理生活污水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