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金龙路20号一间普通民房内,书架上堆放着各类文史书籍,成摞资料占据了大半个房间。这里,“孕育”出了10余本荆州民间文学书籍。
这间房子的主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国传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5岁的退休干部熊远桂,潜心钻研三国传说近20载,编著出版了《荆州三国传说》《荆州三国歇后语故事》《火烧赤壁乃火烧乌林》《荆州三国成语故事》等以三国传说为主的民间文学书籍。
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花甲之年,儿子因病早逝,他拿起笔,父承子志;耄耋之时,他仍伏在案头,为抢救散落在荆州乡野的三国故事,笔耕不辍。
从花甲写到耄耋,熊远桂停不下笔的原因,由完成儿子遗愿变成了抢救保护民间文学,老人只愿与时间赛跑,用生命的余光照亮荆州民间文化遗产。
从儿子遗物中发现“财富”
书桌上,整齐码放着22年来编著出版的14本书,其中8本讲的都是三国故事。熊远桂笑称自己是三国“忠粉”。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在荆州,有关三国的故事源远流长,关于人、地和语言,甚至一些生活习惯都打上了三国烙印。
“小时候,母亲就在纺车旁、江堤边,讲着瓦岗寨、皮匠状元等民间故事,唱着七情歌、绣荷包等民间歌谣,让我度过了那段物资匮乏却精神充实的难忘岁月。”熊远桂从小就爱上了三国传说等民间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在公安县埠河镇工作期间,熊远桂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下乡村、访农家,搜集民间故事和传说,乐在其中。父亲的爱好也影响着儿子熊永。熊永是著名歌词作家,《三峡,我的家乡》是其代表作。在公安县文化馆任创作员时,他长期在乡村采风,搜集、记录了大量民歌、民谣、故事和传说。
1996年9月14日,对于熊远桂来说是黑色的,一家人的骄傲——儿子熊永因病逝世。熊永弥留之际,拉着父亲的手说,自己一生短暂,创作了一些诗词,也收集了一些民间故事,希望父亲能整理成册,了却心愿。
强忍着老年丧子的悲痛,背负起儿子的遗志,时年63岁的熊远桂投入到整理儿子遗著的奋斗中。
儿子留下的资料成捆成箱,有数百个笔记本,内容繁杂、字迹潦草。熊远桂一本本翻看、一页页查找,找到一篇,就一字字抄写在稿纸上,老伴张成珍再对着字典逐字校对、勘误。
整理中,熊远桂发现,数百本笔记中,还大量夹杂着荆州及周边多地的三国故事、传说的粗略记录。这令老人欣喜不已,在他看来,这些或彰显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的三国故事和传说,是荆州的三国印记,是荆州的文化基因,“这笔财富绝不能蒙尘”!
踏上寻访三国故事“苦旅”
沿着儿子的足迹,老人开始了三国故事、传说的寻访之旅。
不顾年老体衰、旅途劳累,熊远桂奔走于荆州各县市区及周边地市,走过公安、京山、天门、潜江等地,来到省文联、省音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查找资料、抄录原件。为节省开支,他很少复印,只是一篇篇抄、一笔笔写,对照儿子的笔记,将民谣、故事、传说一一补正,再精心分类、编辑整理。
2000年,熊永著作、熊远桂编辑的《荆州三国传说》出版,这是熊远桂由儿子笔记整理出版的第一本民间文学书籍,书中收录了117则荆州及周边地区口口相传的民间三国故事、传说。老人至今还记得,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时的激动,终于了却了儿子心愿,满足、释怀充溢心中。
一次偶然,熊远桂从朋友处得知,《荆州三国传说》成了荆州古城景点的热销旅游产品。不敢相信的老人专门跑到景点“一探究竟”,当看到一个个游客捧着书本认真翻阅,听着一声声称奇叫好,欣慰和激动在心中交织。“游客对荆州三国故事如此感兴趣,我必须继续挖掘民间文化这座‘富矿’,让更多人了解荆州、走进荆州。”熊远桂更加坚定了搜集整理三国故事、弘扬荆州三国文化的信心。
编著过程中,熊远桂还惊喜地发现,一些三国故事、传说提到的遗迹、遗址至今尚存。老人不禁想,荆州三国遗迹还有多少?
2005年,时年72岁高龄的熊远桂开始了荆州三国古迹的寻访。尽管年事已高,不顾风湿病痛,他深入洪湖乌林、襄阳隆中、当阳长坂坡、宜昌夷陵等130多处三国古战场进行实地采风,寻找了解有关三国名胜古迹的传说故事。每到一处,老人都设法找来当地史志翻查历史记载。
4年后,这部共计18万字的《荆州三国名胜古迹大观》出版发行。首批2000本投放到荆州城区旅游景点和新华书店,受到广大读者和游客广泛好评,在荆州掀起又一股三国文化热。
近20年来,醉心三国传说,熊远桂的足迹踏遍了荆州及周边500余处三国遗址、遗迹,采风、搜集三国传说、故事,整理出版了《荆州三国传说》《荆州三国歇后语故事》《火烧赤壁乃火烧乌林》《荆州三国名胜古迹大观》《荆州三国成语故事》《诸葛亮荆州传说》《荆州刘备招亲》《荆州三国谚语故事》等8本民间文学书籍,部分内容填补了三国文化研究的空白。
心怀责任弘扬三国文化
2017年3月《荆州刘备招亲》出版,6个月后,《荆州三国谚语故事》出版,这是熊远桂抢救民间文学遗产的最新力作。有谁想到,这两本书是老人在病床上完成的。
老伴张成珍说,近两年,熊远桂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饱受病痛折磨,但他还是强撑起身体、提振起精神,坚持完成了编撰,“他只有一个愿望,为荆州民间三国文化多留下点东西,尽一个荆楚人的责任。”
20年,自费近20万元出书14册,熊远桂将全部身心都倾注到了三国传说等荆州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中。
从花甲到耄耋,为何如此执着?
“母亲曾是公安县埠河镇太平口村一带远近闻名的故事大王,当母亲带着满肚子的民间文学离开我们时,她讲过的那些传奇故事,唱过的那些美妙歌谣,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正是儿时的耳濡目染,熊远桂爱上了民间文化,看着一些三国故事、传说随着民间“故事大王”“故事篓子”的离世而消失,整理民间文学、传承民间文化的种子在熊远桂的心中生根发芽。
熊远桂笔下的三国传说,内容丰富,有反映古城内外、荆江南北三国遗址遗迹的风物传说,有歌颂历史人物叱咤风云、金戈铁马的战争故事,有讲诉刘关张结义的《桃园三结义》,有描写赤壁之战的《曹鞭港》《泥鳅报东风》……在老人看来,它们就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荆州三国历史印记,是展示荆州历史文化魅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夕阳无限更生辉。20年来,熊远桂收集整理了三国资料史书50余部、文艺书籍90多本、民间故事270余篇,他用脚步丈量着荆州三国传说的广度,用笔书写下荆州民间三国文化的厚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