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的第一块基本农田 见证了中国端牢“饭碗”

2018-09-06 10:32   湖北日报  

资料图片:湖北、江西、安徽等省水稻工作者2002年9月在监利参加红莲6号种植现场观摩会。 

监利县周老嘴镇爱华村,褚红色大理石纪念碑上铭刻着金色文字——“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

2009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湖北省政府共同立下这块碑。碑上记载,1988年,原荆州地区土地管理局会同监利在周老嘴镇试点,划定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面积37792亩。

爱华村,是保护区内的17个行政村之一。约3米宽的水泥路通往田间地头,连接稻田的沟渠纵横,旱能灌、涝能排。

时光荏苒三十载,始于监利的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经验早已推向全国,见证了13亿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决心和努力。

耕地,曾十年减少“一个县”

56岁的刘汉尧谈起基本农田,兴奋不已。

1988年,他作为监利县国土局干部在农村调研时发现,“工业兴荆州”浪潮中,乡镇企业蓬勃生长。当时建厂“指手为界”,耕地占用现象屡见不鲜。除农村集体用地外,国家基建、农民建房、退耕还林等用地需求让耕地锐减。“耕地减少,人口增加,而且当时每亩耕地粮食产量只有300斤至500斤。长此以往,必然危及粮食安全。”

后来,刘汉尧将情况反映给时任荆州地区土地局副局长徐欣。

当时,徐欣正在为此忧虑。土地清查结果让人惊心:1978年初至1987年底的10年间,荆州地区共减少耕地超过110万亩,接近耕地总面积的8%,相当于一个石首县的耕地总量!

“要像‘画地为牢’一样保护耕地。”刘汉尧回忆,“耕地数量应该基本保障粮食安全,也就是能够养活当时人口、以及按照自然增长率达到峰值时的人口。”

经充分讨论后,荆州决定,以乡镇为单位,将农田像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区一样,划块保护起来。同时确定两条底线:划定的农田要确保当地农民的“基本口粮”;划定的农田要确保完成上交国家的“基本公粮”。从此,一个新词汇在中国出现——基本农田。

1988年3月,监利县土地局请缨在周老嘴镇试点,中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由此诞生。到年底,荆州地区相继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2120个,面积8.8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5%。

1989年5月,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区现场会在荆州召开。会后,我省发出《关于开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的通知》,荆州经验推向全省。

1991年,国家修订《土地法》,将基本农田保护纳入其中。1992年,基本农田划区工作在全国大面积展开,到2006年,全国所有省(市、区)共确定116个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随后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形成了样本——“田成方、路成网、树成林、沟渠配套、旱涝保收”的高质量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挂上“永久”牌

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得到农民普遍支持。“目前,村里的耕地还是30年前划定的3228亩,基本没有变化。”刘为友自豪地说。

今年62岁的刘为友,1988年是周老嘴镇鲁桥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他说,1988年前,乡镇企业占地、农民建房随意占用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立碑后就没有乱占乱建的了。

他回忆,为让农民好理解基本农田,当时定下“六不准”原则:不准个人建房、不准做砖窑、不准成片植树、不准挖鱼池、不准毁田取沙、不准葬坟。以前,村民在自己承包地建房,似乎无人有理由过问;那以后,谁要尝试在保护区内建房,一动工就被制止。

农民支持保护区的另一原因是,如果有项目占用了耕地,农民就长期失去了耕地,“谁都不愿意”。

30年过去,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重大项目通过周老嘴镇划定的基本农田,中国第一块基本农田未发生变化。

今后会怎样?

基本农田试点20年之际,基本农田第一次加上“永久”二字——永久基本农田。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文件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刘武说,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特别是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和占用。当遇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如高速公路、铁路,通过充分论证,经国务院批准占用或调整,还需补充数量与质量相当的永久基本农田,即通过“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保证基本农田总量平衡。“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建设用地年均50万亩,其中占用了部分耕地,全部实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十三五’期间,对耕地保护更严格,实行的是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刘武说。

“两难”抉择,考验定力

“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提出了这一总体目标。

事实上,守住红线与快速发展经济之间,需要权衡取舍。

本报记载,上世纪90年代,东部某发达地区一位市长对湖北省领导说,你们这里油菜花黄,麦苗喷香,可惜一亩地才千把元的收入,我那儿“种”工厂,每亩年产几百万呢!“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湖北省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2014年公布的湖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人均耕地1.3亩,低于全国人均1.52亩和世界人均3.38亩的水平。

面对两难命题,湖北的抉择是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这项工作于2016年启动。同时,执行严格的强耕保护制度。

今年6月中旬,监利县毛市镇唐堡村一处占地超过6000平方米的养猪场实施拆除。两根竹竿支起宣传横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建筑物一律拆除。这个年产2000头生猪的养殖场将要复垦为耕地。“养殖经济效益比种粮食强,但不得不忍痛割爱。”该镇国土资源所所长李家海说,养殖应到规划的相关区域中进行。

从第一块基本农田开始,30年间,监利县保护基本农田不受破坏,是湖北守住“饭碗田”的一个缩影。2016年起,按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要求,我省启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2017年,在全国率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888万亩,比目标高出5万多亩。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始于监利的第一块基本农田,30年后继续为丰收做准备,也将继续见证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有基础、有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1809/e6b8c9251cdb194e6c2e3429cffb340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