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的地方就有树 “水乡”荆州布局全域生态林网

2018-09-25 09:41   湖北日报  

 图为:风光秀丽的荆江风景带。(视界网黄志刚摄)

  图为:学生和家长在长江江畔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视界网黄志刚摄)

  图为:位于石首天鹅洲的长江故道麋鹿保护基地,优美的生态环境让麋鹿栖息生长。 (视界网黄志刚摄)

  滔滔长江水,苍苍云梦泽。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洞庭湖北岸和千湖之省的古云梦泽冲积平原,全境483公里长江岸线,占全省长江过境里程近半,所辖8个县市区全部临江。富水之地亦是水患之地。境内襟江带湖,河网交错,湖泊密布,版图面积的1/4为水域面积。多少年来,人与水争地、水与人为殃,人们曾长期遭受洪水肆虐。

  在这里,守护长江,也是守护城市,守护人民。

  近年来,湖北林业系统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荆州市发挥平原湖区优势,巧做林水结合文章,建设点、线、片、环相互支撑结合的生态林网,实现城市功能与生态改善双赢、城区和乡村协调发展,谱写出一曲平原湖区的绿色壮歌。

  兴林护碧水

  江水在绿荫中流淌

  9月13日,监利县柘木乡八姓洲。一片直连长江的洲滩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一棵棵今春新栽的中山杉、池杉整齐排列,长势喜人。几十米开外,就是水流湍急的长江荆州段。这里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称,直线距离不过200公里的江面,曲折出337公里的河道。九曲回肠的荆江大堤,一边是富庶美丽的江汉平原,一边是呼啸而来的江水,仿佛一匹不安分的烈马。

  驯服这匹烈马,是世代荆楚儿女的梦想。为改善长江生态、守护江堤安全,自2012年起,省林业厅指导各地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有效保护农田,减少牲畜上岸堤对植被的破坏,在汛期减缓洪水波浪对堤坡的冲刷损害,为长江筑起强有力的生态安全屏障。

  荆州市委市政府以创建省级和国家级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绿满荆州行动,全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重点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60万亩长防林建设任务,工程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得以根治,防护功能明显增强。

  多渠道拓绿

  “水窝子”披上“绿被子”

  地处平原,水系发达,荆州市森林资源总量不大,森林覆盖率较低,造林绿化一直是当地生态建设的短板。在市林业局局长杨少华看来,林业部门不能仅仅只是栽树,更要为党委政府分忧,扛起社会责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复合、完整的林业生态系统。

  湿地保护与修复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荆州市湿地资源丰富,着力将造林绿化范围向湖岸、洲滩、河渠等区域拓展。在省林业厅湿地中心的指导下,沙市区在长湖湿地沿30公里湖岸线,种植中山杉6万余株、杨树2万余株和其他绿化植物5万余株。石首市在山底湖、三菱湖、陈家湖等重要湿地打造环湖防护林体系,完成环湖林带3000亩。公安县在淤泥湖和牛浪湖分别建设10公里环湖林带。一条条风景线、生态线在湖边、河边、滩地崛起。

  据了解,自“绿满荆楚”行动启动以来,荆州市突破林地资源瓶颈,找缝插绿、见缝插绿,多渠道拓展绿色空间,全市森林面积已达483.47万亩,森林覆盖率增至28%以上。

  借绿来生金

  探索生态立体种养

  今年,全省启动了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荆州市将长江防护林、水系林网建设、城市绿化、通道绿化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重新高标准谋划,力争实现绿色提档升级。显著变化之一,正是主推树种的改变。

  据了解,此前,荆州市结合长防林建设,采取林粮间作模式栽植杨树,收效较好。近几年,杨树资源在市场过剩,且纯林易产生病虫害,急需寻找新的替代树种。“林业工作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要加快实现经济导向向生态导向转变。”荆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宋文杰介绍,经慎重对比、实验,他们已选定更为耐湿、长寿的中山杉为新主推树种,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建立林业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希望打造“中山杉-虾-稻”“中山杉-莲-蛙”样板,实现农林互补、种养共赢、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一望无际的洲滩造林,宽广笔直的通道绿化,壮观的环湖林带,秀美的城郊小公园,从江南到江北,从城市到乡村,如今,古城荆州处处绿色葱茏。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1809/1e19cbab65d001950ae24be33784264d.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