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在剑阁珠泪悲伤,思想起杨贵妃似箭穿肠。”这是荆河戏《贵妃显魂》的唱南反北调。演员谭复秀声腔高亢激越,优美婉转。乐器演奏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谭复秀在长大演出《打金枝》饰郭子仪老生
荆河戏是发源于湖北荆州沙市一带的地方戏剧种。自明代以来,流行于荆江两岸及湘西澧水流域一带,旧时称“上河戏”,“大台戏”,195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荆河戏”,并被列入笫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荆河戏剧目、曲牌、锣鼓经等资源丰富,声腔融高腔、昆腔、弹腔、杂腔小调于一体,变化多样,运用灵活,表演大气直率,贴近生活。
在荆州南门外演出《穆柯寨》
不久前,传来好消息: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荆河戏传承人,她就是谭复秀。谭复秀自幼热爱荆河戏,1952年她先后拜荆河戏名师李有本、徐元富、李方元为师学戏。主攻生行兼习老旦、小生,有时也串演丑角。
1980年演出的《太白观表》谭复秀饰唐王
那时,学戏演戏都是业余的,每天谭复秀上完班,不管有多累,她照样回来学戏。在台上,她甘当小角色,跑龙套。有时她演丑角,刚刚挨板子,又要当替身,被拖出去斩首……不管演多么小的角色,她都热心快肠,深受大家赞誉。
省级传承人陈顺珍在《白蛇传》中饰演法海
她很快就成了剧团的“柱子”,登台演出了《莲台山》、《禅台报》等。1964年,她担任沙市业余荆河戏剧团团长。除上演传统剧目外,还组织排演了《查账》、《小虎参军》等新剧目,受到文化部门表扬。
下乡演出《桃花装疯》
“文革”结束后剧团重新恢复,谭复秀继任团长。为使荆河戏后继有人,他们接纳了一批从湖南来沙市学戏的女青年,并千方百计的为她们安排生活,介绍工作,使之安心学戏。谭复秀还像母亲一样,关心她们的婚姻大事,最后使这些湖南青年落籍荆州,成了荆河戏的骨干力量。
谭复秀(右)与老艺人自做戏服
上世纪80年代,剧团恢复不久,过去的服装和道具都已丟失,剧团又缺少经费,怎么演出呢?谭复秀听取了副团长涂泽秀的建议,动员大家把合适的旧衣服捐出来,自己设计,缝纫制作,一件件龙袍马袿,羽衣霓裳如同专业订制的一样。多年来,她们自己制作的戏服达200余件,直到今天,大部分戏服都还在使用。
荆河戏《荆州来了刘关张》
1999年在荆州市业余戏曲大赛上,谭复秀以《三元会》一剧荣获一等奖。其《郭子仪封王》唱段被录音记谱载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 2001年,她与涂泽秀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出了《坐宫》等剧目。
谭复秀在《坐宫》中饰四郎,涂泽秀饰铁镜公主
《坐宫》是荆河戏脍炙人口的唱段,铁镜公主步步盘问,从提防到知真情,答应为四郎盗取令箭。这一段唱腔整体前舒后紧,闲处婉转雍容,紧处则是密不透风。谭复秀和涂泽秀表演配合默契,唱念俱佳,博得满堂喝彩。时任省戏协主席龚啸岚看后欣然题词:“从来艺事赞荆沙,信有业余胜行就。少长争唱荆河戏,古城开遍陌上花。”
长大师生表演的新编荆河戏《百花亭》以中英双语演唱的独特方式惊艳四座
近几年来,市群艺馆开展了荆河戏进校园"活动,为荆河戏传承和发展,探索一条有效路径。谭复秀和老艺人将20多箱荆河戏服饰,道剧,剧本手抄本500余件,无偿的捐赠给长大荆河戏基地。老艺人还辅导师生唱丶演荆河戏,举办了“荆河戏走进长江大学专场晚会。
长大师生与荆河戏老演员同台演出后合影
荆河戏历经600余年的沧桑冷暖,这颗沧海遗珠能够流传至今,得益民间艺人们执着坚守和护养。今天,它终于有了传承人。
凤凰音乐节演出《双驸马》
谭复秀与陈顺珍为长大捐赠戏服和道具
谭复秀在长大辅导学生
国家级荆河戏传承人刘厚云(司鼓)
省级传承人李正栋(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