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李明(化名)寻找丢失人工耳蜗的寻物启事引发关注。李明的姐姐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人工耳蜗价格昂贵,希望网友帮助寻找。20日凌晨,有自媒体发文质疑该事件的真实性,称营销痕迹明显。
20日上午,北青报记者在朝阳公园地铁站见到丢失人工耳蜗的李明及其家属,李明家属回应了自媒体的质疑。此外,北青报记者联系到曾发帖寻找人工耳蜗的其他求助人,他们均否认与公司进行过营销。
20日下午,李明已从一位热心网友处借到一个备用机,目前已能听到声音。
事件
男子发帖寻找人工耳蜗
有自媒体指其是“营销”
12月19日,一则寻物启事引发关注。来自河北张家口的26岁小伙李明(化名)称,19日早晨5点半,他从北京芳园里北区出门,乘地铁前往北京站,到站时发现自己丢失了人工耳蜗。
19日下午,李明的姐姐李女士曾称,李明丢失的人工耳蜗是在左耳附近的头部植入的,丢失的属于人工耳蜗的外置接收器。“他的耳蜗在衣服兜里装着,所以掉了他没察觉。这个耳蜗价值20万,如果没找到,我弟弟有可能需要再做一次手术,把脑袋里面的植入物再拿出来。”李女士在寻物启事中表示。
据李女士回忆,在得知李明丢失人工耳蜗后,她于19日早上8时开始,在李明经过的地铁站沿线寻找,一直找到晚上才返回住处。当时,李女士向酒仙桥派出所报警,寻求民警帮助。
该帖发出后,引起网友大量转发。12月20日凌晨0点35分,微信公众号黑××发文质疑该帖称,事件真相是媒体与人工耳蜗公司联合营销。随后,李女士及李明被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说法
男子家属现身否认
“与企业合谋营销”
12月20日上午,北青报记者在朝阳公园地铁站见到李明及其姐姐李女士。当时,没有人工耳蜗的李明只能通过唇语与李女士交流。而李女士也对自媒体黑××的质疑做出回应。
对于先前所称的“20万的人造耳蜗”,李女士称,弟弟的手术做于2008年,从里到外的整体费用为17万,“对不起大家,多说了3万。”李女士道歉说。李女士解释称,“之前说的‘开颅’,是我对医学术语不太专业,造成了大家误解。对于我来说,他的那个手术就是开脑袋。而且我妈说弟弟脑袋里的东西已经超过10年了,肯定和肉长在一起了,再做新设备太危险了。”
李女士向北青报记者回忆,2008年12月18日,李明在北京一所医院做手术植入人工耳蜗后,还适应了一段时间的人工耳蜗。
而对于自媒体黑××的“营销”质疑,李女士表示否认。“纯属无稽之谈,我们不是什么合谋推销。弟弟真的丢了东西,我们报过警,寻求了地铁工作人员的帮助。我现在没有时间与黑××进行正面冲突,我注意力都在寻找人工耳蜗的事情上。”李女士说。
20日下午,在李女士母亲提供的医院手术证明上,北青报记者看到,2008年12月18日,李明在北京一家医院做了植入手术,而这个设备的开机时间为2009年1月15日。
此外,李女士还解释称,李明于2008年植入人工耳蜗后,因升级设备,更换过人工耳蜗的外置接收器,因此在2017年升级了N6设备。且这些更换升级并未在头部进行手术。同时,北青报记者在李明的购机凭证上看到,李明的N6人工耳蜗购于2017年3月29日。
对于丢失的人工耳蜗,李女士再三对热心网友表示感谢,同时也称,人工耳蜗是很精细的物件,即使找回来,也有产生破损的可能。若找不到的话,会去医院配置一个新的外接设备,去跟头部的植入物进行匹配。
据悉,12月19日,有人联系京港地铁官方微博,希望地铁方面协助寻找丢失耳蜗。京港地铁回应称,14号线工作人员也对乘客经过的车站、列车进行了寻找。截至目前,在将台站尚未找到。12月20日早晨,乘客联系地铁14号线将台站驻站民警,由民警在警务室调取12月19日的监控录像,乘客在将台站进站、安检、刷卡及在站厅、站台候车过程中,尚没有发现物品遗落情况。
进展
热心网友借给备用机
男子目前已能听见声音
12月20日16时许,北青报记者从李女士处获悉,李明已从一位热心网友处拿到一个N6备用机,经过调试,李明已能听到声音,并开始主动说话。
“昨天有热心网友说,他有N6可以借给我们用。所以今天下午我们就去人工耳蜗公司与他碰面,调机进行匹配。调机没花钱,现在我弟终于能听见声音了。”李女士称。
此前,人工耳蜗公司曾称,将提供备用机给李明。李女士解释称,公司提供的设备型号并非N6,因此李明未用公司提供的备用机。
调查 郑州遭自媒体质疑家长:非同一品牌 有人往伤口撒盐
事发后,自媒体黑××曾发文列举12月以来,河南郑州、河北石家庄、青海西宁及北京这四起“耳蜗丢失”为例,称是“澳大利亚这家公司”在做“(广告)营销”。
文中还称,郑州丢失耳蜗的家长“骑电动车为交通工具”、石家庄的家庭“条件不太好”,质疑这样的家庭“舍得给孩子配28万(或30万元)的耳蜗”?并怀疑此前媒体报道中描述“家庭贫困”,是为“引发别人爱心”。
12月20日,北青报记者联系到当时公开“为3岁儿子寻找耳蜗”的河南郑州的程女士。她说,“家里人都看到了这个(自媒体)的文章,很生气。原本弄丢孩子的人工耳蜗心里就很愧疚,现在还有人在我们伤口上撒盐”。
程女士说,当时郑州媒体为她做了报道,很快,孩子的耳蜗找到了。“我儿子用的是奥地利的一款产品,不是他(自媒体)说的澳大利亚产品。这个图我在网上发过,有聋儿的家庭一眼就看得出来。”经核对比较,北青报记者确认,程女士儿子使用的人工耳蜗体外机,是奥地利的一款二代一体机产品。
还有一点让程女士生气的是,自媒体曾发文质疑说,“家庭条件仅仅以‘电动车’为交通工具,她舍得给孩子配28万的耳蜗?”对此,她回应说,“我骑电动车怎么了?我们的的确确是普通家庭,家里有两个儿子,丢耳蜗的是3岁的小儿子。孩子父亲在外面做小生意,给别人打工。做手术加体外机的28.8万元,都是跟家里的亲戚朋友筹的。家里有孩子生病,就是卖车、卖房也应该给孩子治病,难道不对吗?”
20日中午,北青报记者联系到石家庄“为孩子寻找人工耳蜗”的家长马平平。“孩子的耳蜗体外机还没有找到,后来是当地的好心人凑了几万元,重新买了一个。”面对自媒体人发文指责其疑似为澳大利亚的产品做营销,以及夸大家庭贫困因素引发他人爱心关注,马平平予以否认,“我们家条件确实困难,我自己不上班,孩子爸爸送货养家。当时孩子做这个手术,国家给了很大一部分补贴。配的也是奥地利的产品。当时找耳蜗的时候说得很清楚,手术和体外机价值30万元左右,单独的体外机要花费7万元”。
北青报记者拨打国家残联热线电话12385获悉,目前,国家有相关政策,符合条件的聋儿家庭可以申请“残疾人辅助器具”,“这其中就包括人工耳蜗装置”。工作人员补充说,申请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年龄不满7周岁,经过评估鉴定,符合植入人工耳蜗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
此外,12月20日,自媒体文章中提及的“青海西宁丢失耳蜗”的家长也告诉北青报记者,孩子的人工耳蜗体外机已经寻回,“耳蜗来自奥地利,是去年7月份配的,后来孩子不小心丢失,现在找回来了,能够正常使用”。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款耳蜗“是当时几款耳蜗里质量比较好的,整套手术花了20多万元,光是体外机就花费了8万元左右,所有花费都是自费的”。
回应 企业:否认“事件是营销” 丢失耳蜗体外机价值6.8万元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李明使用的人工耳蜗,由澳大利亚一家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生产。
企业工作人员表示,从昨晚看到消息开始,他们一直在联系李明的家人。“现在联系上了,也确认他用的是我们的N6产品。知道他的体外机丢失,我们给他提供了一个备用机器,方便他寻找期间替用。”工作人员介绍,不过20日他们从家属处获悉,有爱心人士提供了一个闲置的N6产品借给李明用,“我们的销售人员上门做了调试,保证他现在能使用机器”。
工作人员介绍,李明丢失的N6体外机目前售价6.8万元左右。“人工耳蜗装置是由植入体设备和体外声音设备构成的。如果不慎丢失体外机,可以配置一个同款产品,理论上来说,不需要动手术。当时应该是他的家人一时心急,混淆了两个概念。”工作人员解释,除非遭到很大的外力伤害,伤及植入体才会需要动手术更换。
至于费用方面,工作人员说,李明的手术是2008年做的,“17万元应该包括植入体和体外声音设备两方面,这个花费属于当时的中档水平”。按照工作人员介绍,购买产品后,销售人员会把用户的植入体先送到医院,让用户进行安装手术,“之后,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等伤口恢复好后,会把体外的声音设备送到医院开机,用户就能使用了。”但是,工作人员表示,体外的声音设备每3-5年会有更新,N6产品是2015年前后上市的,李明的体外机也是在之后升级的。”
就自媒体黑××发文指责该公司与用户、媒体一起“营销产品”一事,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诬陷和诽谤。我们也咨询了律师,在考虑是否追究他法律责任的问题,但现在担心‘你越理他,他越过分’,还是先通过公开的渠道去澄清这个事情。”工作人员称该企业很早进入国内市场,也是知名的人工耳蜗品牌,国内的植入者要占到一半以上,“所以我们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所谓的营销”。
内存 专家:换体外机有型号要求 不需要再做手术
12月20日下午,北青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龚树生教授表示,丢失人工耳蜗就需要动手术一说其实是家属对于人工耳蜗工作机制的误读,“人工耳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需要手术植入体内部分(包括电极系统),另一部分是用来转换声音的体外言语处理器,也就是常说的体外机。如果不慎丢失了体外部分,只需要更换体外机,并重新进行调试即可”。龚树生教授介绍,即使是更换内置部分,按照目前的医学技术,往往也只需要进行一个微创手术,因此佩戴人工耳蜗的患者无需过度担心。
北京同仁医院耳科副主任医师郝欣平也证实了这一说法,“除非内置机器坏了,否则是不需要再做手术的”。郝欣平医师介绍,就目前各品牌人工耳蜗的具体情况而言,患者丢失外挂机后,对其更换的新机还是会有型号、品牌方面的限制,“并不是说什么机器之间都可以互相匹配”,换句话说,丢失了甲公司生产的外挂机,很难通过购买乙公司的产品与之匹配。
龚树生教授告诉北青报记者,一旦外挂机未佩戴于耳部,就会重新回到失聪状态。考虑到当事人家属称,小李遗失人工耳蜗前,其外挂机部分被放在口袋里,小李是很难凭借“突然听不见声音”来判断耳蜗是否遗失的。而据郝欣平医师介绍,由于大部分人工耳蜗目前并不防水,所以患者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摘下外挂机的场景。加之各种意外,发生遗失的情况也并不意外。对于各种质疑声音,她表示:“我不了解来龙去脉,也没有办法说一定是真或者一定是假。但说外挂机不容易丢显然有些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