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太堡矿从一开始投产就已经在做生态恢复的考量了,那时候还是1987年左右吧。”说起资源开发与生态恢复之间的关系,中煤平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高“中煤平朔”)节能环保部主任贺振伟,向记者这样说道。他口中的“安太堡”,指的就是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安太堡露天煤矿,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大型露天煤矿。资料显示,安太堡露天煤矿总面积37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126亿吨,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
露天煤矿是指以露天开采的方式进行煤矿挖掘。如果煤炭靠近地表,通常使用露天开采的工艺,去除土层以暴露煤炭资源。为了挖掘表面,开采公司需要砍伐地表的树木,清除土地上的一切东西,便于移走土层。清理土地后,开采公司将采用大型设备将土层推走。一旦碰到煤层,就进行开采。
1984年4月29日,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一号露天煤矿的协议。时任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正是广为人知的“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1987年9月安太堡露天煤矿投产,与生产同时开始进行的,就是关于生态修复的规划。1991年,西方石油公司退出经营。
目前,中煤平朔集团拥有安太堡、安家岭和东露天矿3座年生产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露天矿,2座年生产能力千万吨级的井工矿,6座配套洗煤厂和4条总运输能力1亿吨的铁路专用线。
近期记者实地探访了安太堡露天煤矿的矿区,了解矿区的生态修复情况。由于前一天下了雨,需要进行是否能下矿的评估。直到当天上午10点30分许,曾在矿上工作了多年的安太堡露天煤矿党群干事贺永顺带领记者来到矿区。
尽管一直是在平地直行,深入矿区后,记者所处的观望台却自然变成了最上层。隔着雾气向远处看去,依稀能看清与观望台处于同一高度的草木,草木下薄薄的土层,土层下的岩层,和岩层下黑色的煤层,而大部分挖掘设备和运输车都处于煤层和煤层底板的部分。
下矿坑的路上,贺永顺向记者介绍,早晨迟迟无法下矿,除了需要评估是否作业以外,还要对路面进行洒水,以控制扬尘。
深入矿坑的路上 澎湃新闻记者 徐路易 摄
“安太堡采用的是‘以水择量’的生产方式,每天有多少水能控制扬尘,就在多大范围内选择生产产量。”贺永顺介绍。
皮卡一路颠簸着深入矿坑,虽时不时有泥水溅到车身,但鲜有扬尘遮住前方的道路。在露天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爆破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地面生产系统的粉尘以及道路产生的扬尘。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根据工作面的需要进行喷洒。路面洒水是较为简易的降尘办法,根据研究,当路面尘土的含水量达到10%以上时,粉尘就不会扬起。
矿区正在用电铲和卡车进行作业,右边的重型卡车宽4米,高6米 澎湃新闻记者 徐路易 摄
露天开采出来的煤炭通常被装在运输车辆或输送带上,运到煤矿外面,再换一辆卡车运去压碎。贺永顺向记者介绍,矿上之前还详细规划过是否可以用电动车等更环保的运输设备将煤炭运出矿区,考虑到充电尚不够便捷以及露天矿本身的特点,便搁置了这一想法。
“露天矿的整体作业范围是随着我们的勘探而不断移动的,”贺永顺指向西面,西排土场已现点点绿色,目前正在进行生态复垦和植被种植, “以前那里才是矿坑,现在已经移到我们脚下了。”
根据中煤平朔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划,面积4000亩的安太堡西排土场将成为植被覆盖区,种植油松、云杉、刺槐、苜蓿等30多种乔木、灌木和草。
土地复垦是生产工艺的一部分
朔州市政府网站的公开资料显示,2007-2015年,中煤平朔的露天矿采用的是“采、运、排、复”一条龙作业法,排土场到界一块就复垦一块,已完成复垦面积12900亩,复垦率42.1%,后续复垦任务正在逐年纳入生产计划进行。根据中煤平朔的资料,截至2017年底,中煤平朔累计生产原煤14.07亿吨,累计投入环保、绿化复垦资金50多亿元,复垦土地4万亩,土地复垦率超过50%,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超过95%。
据了解,中煤平朔《露天采矿用地改革试点2017-2021年复垦规划及初步设计方案》已于6月10日获朔州市国土局批复。根据该方案,中煤平朔将在5年内投入2.88亿元,复垦21404亩土地,亩均复垦标准较以往增加6000多元。2019年-2021年拟投入3000万元完成塌陷治理面积5000亩。
“我们当初跟美国人合作,受到了很多启发。(80年代)那个时候他们(美国人)就对环保很重视。”贺振伟表示,“我想们应该是在国内的煤矿企业中开创了‘把复垦成本纳入生产成本’的先河。”
贺振伟介绍,从一开始与美国人合作就采纳了“到界即复垦”的生态恢复方式,把复垦工作纳入整个生产工艺,把复垦成本纳入生产成本,而不是单独去做复垦。这样的生产理念和设计规划一路沿袭,同时因地制宜做了改进。
“美国人当时采取复垦的方式就是种草,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种复垦方式对水土保持只有短期的效果,当草退化了之后又会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贺振伟表示,后来中煤平朔提出联合科研单位及进行研究,采用了“乔、灌、草”立体化种植的方式,解决水土保持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问题。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一定程度也就杜绝了滑坡等露天矿开采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边坡复垦及防护措施的示意图,减少水土流失
贺振伟提到,在规划期与科研单位和高校合作,就能够在高起点上获得整体布局规划的建议,从而使下一步的实际实施工作更加科学地进行。 此外,如果等到所有生产都结束了再去复垦,成本就会增加。因为这样排地表土时会造成二次排土。加上露天矿作业范围在移动,如果复垦行动落后的话,表土的运输距离也会增加。
2012年到2016年,中国的煤炭价格迅速下降。企业面临过一段时间的亏损,但贺振伟表示从来没有过削减环保投入的想法,“该投入的还是要投入,应复尽复”。
“我们没有‘要把环保投入从哪里收回来’的想法,做好这件事本身就是对企业的认可,更何况修复你自己破坏了的东西,本来就是应尽的义务。”针对生态修复对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考量,贺振伟表示不能用“修复”和“不修复”来相比较,而是考虑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复垦的成本。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他们认为,从一开始进行统筹规划,比先污染后治理要经济得多。
也因为此,近年来频繁的环保督查以及更为严格的环境政策,在贺振伟看来这对一些不规范作业的煤矿企业或许是“致命的打击”,这些企业可能因此被逐出市场;但保护了正规作业的企业,规范了社会的生态环境。受价格影响正规企业的产量可能会下降,最终煤炭价格也会回归到一个理性的区间内。
“我想企业不仅要从法律角度考虑我不做会有什么样的惩罚,而是可以主动做好这件事。”贺振伟说,“现在回过头看,近几年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其实平朔这30多年一直在践行这种理念。”
资源枯竭后的矿区?未来或考虑建设矿山公园
与众多煤炭企业一样,2013年后中煤平朔进入转型期。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煤炭、电力、化工、生态等4大产业板块,转型发展,调减产能。而此前长期进行生态复垦的成果,成了中煤平朔转型生态产业的基础。
记者在下矿前,参观了正在建设的中煤平朔生态产业园区,了解到其生态环境治理及产业发展现状。根据规划的平面图,平朔复垦区包括西排土场、西排扩大区排土场、内排土场、南排土场和安家岭排土场五个部分。除了之前介绍作为植被覆盖区的西排土场之外,其中西扩排土场占地5600亩,其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发展光伏农业,将成为农业种植区;占地2700亩的南排土场则作为林木防护区,目前已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复垦示范基地。
此前,有研究显示了从1985年到2010年间,安太堡露天煤矿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根据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17),一级类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
排土场的林地复垦以及周围建立防护林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林地面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排土场和矿界周围区域林地面积均有小幅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耕地的要求更为严格,恢复难度也更大,因此在这段时间内耕地面积总体减少。根据中煤平朔的资料,后一个阶段则加快了耕地的恢复。2013年至今,已恢复林地2600亩,恢复耕地7400亩。
草地面积总体先急剧下降, 后有所回升。采矿及外排土场占地对原地貌天然草地造成了很大损失, 矿界内外草地在一段时间内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此后通过排土场的复垦恢复了大部分草地面积, 使得矿区草地面积总体上升。
贺振伟介绍,目前正在结合开采的工艺设备、生态恢复的过程和结果建立生态园,其核心区位于安太堡西内排土场附近,是一个开采后遗留的矿坑,为当时露井联采的区域。露井联采是指同时利用露天采矿技术和井工开采技术进行作业。矿坑区域附近的边坡保留了原地貌和生态破坏后的地貌遗迹,包括地层的剖面,并且还有已经废弃了的大型露天采矿设备。贺振伟介绍,这样从原地貌到被地貌被摧毁,到排气恢复的过程,以及最终恢复的生态,将会是一个完整而值得保留的“时间故事”。
“未来几十年资源一旦枯竭之后,要考虑把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以及地质遗迹资源整合在一起,开发出新的价值。”尽管这一天尚未到来,贺振伟向记者透露已经请相关专家进行了开发潜力方面的评定,矿山公园的设想或许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