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手机,不到一分钟就完成预约。一小时后,社区回收人员上门,以150元的价格收走了闲置近一年的旧电视机,家住静安区彭浦镇的李阿姨使用的是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与支付宝联合推出的“垃圾分类回收”线上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回收废旧家电,至于报纸、塑料瓶等低价值的回收品,也可以兑换积分,累计后免费领取鸡蛋、大米等日用品。
这一“上海首创”正加速向长三角推广。目前,长三角共有14个城市、3万多个小区支持“支付宝里收垃圾”,而上海还在拓展回收垃圾的种类,未来还将在相关经验完善后继续向长三角其他城市复制。
垃圾分类回收装上技术翅膀
大家发现,身边的垃圾回收员越来越难找,在很多情况下,那些有回收价值的废旧电器不得不被当作普通垃圾遗弃,很不环保。而垃圾回收服务,可以让居民家中具有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进入到规范的循环处置环节中。
据悉,目前这个垃圾分类回收线上平台主要提供两类废品上门回收服务。一类是废旧大家电、家具等物品,上海全市已有2万余个小区支持;另一类是废纸、玻璃、金属、织物等生活废品,这是最新探索的回收种类,目前在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江宁路街道等100多个小区试点,未来将在全市推广以及长三角推广。
“支付宝里收垃圾”之所以在上海诞生,与上海全力推进垃圾分类不无关系。“上海鼓励利用新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垃圾管理水平,也欢迎社会企业、资本的加入。这让我们觉得可以与上海相关部门合作,试试新的垃圾分类和回收方式。”支付宝垃圾分类平台负责人杨威说,当他与彭浦镇相关负责人谈起用支付宝收垃圾时,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有了现在的“上海首创”。
不仅要回收,更要规范处置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不赚钱的服务,却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要做就做好。杨威说,别看现在居民只是在支付宝里点点戳戳就能完成预约回收和后续的积分兑换,但为了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网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运输网“两网融合”,整个服务花了9个月的时间实地走访调研和3个月时间进行产品设计。
在实际操作中,用户要求回收的垃圾会由社区指定的回收员进行上门回收,然后送往专业机构进行拆解或回收再利用。在整个回收环节中,回收人员、回收机构都是可追溯的。
据悉,这个平台在2018年9月正式通过支付宝小程序上线,市场反映良好,不到半个月时间,已有数万人在平台下单“卖垃圾”。
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胡光认为,通过“互联网平台下单+社区人员上门回收”的新模式,能解决回收人员难找、可回收品随意丢弃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通过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能有效促进垃圾减量。
这开创了“政府主导、企业创新、居民参与”的垃圾治理新模式,也是城市治理的创新模式,实现了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多方参与,打通垃圾回收全链路。
来自相关部门的数据也验证了“回收后规范处置”的价值。根据上海绿化市容部门统计,全市“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量达到1100吨/日。
“上海经验”向长三角复制
除了迅速受到上海用户欢迎外,支付宝里卖垃圾也迅速向长三角复制。上线不到半年,长三角已有14座城市3万余个社区支持这项新服务。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杨威觉得,这主要因为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存在一定相似性,因此产生的垃圾类别和形态也类似,垃圾分类、回收等综合处理能力建设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和共享性。
当然,“复制”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难题。资源回收和垃圾回收分别隶属不同的职能部门管辖,涉及到环保、发改、财税、街道、物业等方方面面,协调难度加大。杨威觉得,如果长三角能设立“环保委员会”、定期分享成功经验,打通不同部门,那么就能实现一套解决方案多地共享。
胡光认为,长三角各地区可共享产业优势和垃圾处理新技术、经验,共同推动整个区域的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
“长三角是最先尝试垃圾分类的城市群,再加上支付宝等拥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长三角,长三角在垃圾综合治理创新和探索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互联网+垃圾回收”,未来也有能力绘制出长三角的“大数据垃圾回收地图”,因为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不仅能完成垃圾回收链路的线上化,而且能实现是让数据“说话”。
以上海为例,上海每天产生2万余吨生活垃圾,主要由湿垃圾、干垃圾及可回收物组成,如果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和数据统计,能形成以社区为单位的上海生活垃圾的大数据地图,从而帮助政府更好决策垃圾分类、回收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灵活调配不同种类的运输车辆、指定最合理的运输线路,提升垃圾回收效率。
随着这些智能垃圾设备在上海、在长三角推广,未来,不仅长三角居民回收垃圾的方式将变一变,而且可以通过“大数据垃圾回收地图”为垃圾处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操作指南
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