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力度。规格高、力度大、措施实,体现中央对金融服务民企工作的高度重视。
对此,新华社连续播发五篇评论,从激发民企活力、银行当好“贴心人”、资本市场加把劲、打通信息壁垒、推动政策落地等角度阐释政策导向,引导社会预期。稿件具体内容如下:
以金融活水激发民企活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就着力提升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作出具体安排。这份高规格文件释放出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质效,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强烈信号。
近段时间,金融机构通过一系列实招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其中有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的问题,也与民营企业融资存在堵点密切相关。
对准痛点,疏浚堵点。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和实体经济血脉,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服务民营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开源浚流,多措并举,帮助民营企业跨越融资的高山。
服务好民营企业,必须以创新的办法聚焦难点、打通堵点、缓解痛点。这就需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
当下,服务好民营企业首先要着眼纾困,着力化解其流动性风险。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要结合自身优势,开发专项纾困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向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但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从长远看,服务好民营企业,需要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健全优化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信息对接机制,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健全地方增信体系,重点为民营企业首贷、转贷、续贷等提供增信服务,降低融资门槛。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只有把钱用在刀刃上,打通流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使金融活水更好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商业银行要当好民企贴心人
民营企业贷款比重应进一步提高、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力度,其中针对商业银行提出多项要求。
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中,商业银行一直承担着主力军作用。充分调动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是解决好民企融资难题的关键一环。
找准症结,方能对症下药。当前,银行服务民企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对民营企业“畏贷”“惜贷”甚至盲目“抽贷”等现象仍然存在;缺乏针对民营企业的风控体系,以抵押为主的信贷模式难倒不少企业等。企业对银行有抱怨,银行对企业也有顾虑,担心出现不良贷款被追责、觉得服务民企风险大收益低等。尤其是在不少银行实行贷款责任追究终身制的情况下,信贷人员发放贷款慎之又慎,心理包袱较重。
这次出台的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加快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工具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操作性很强,直指一线业务的关键。这将促使商业银行放下包袱和顾虑,对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从企业本身出发作出专业的决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跳出银行,综合施策。一直以来,社会普遍诟病银行热衷当“当铺”,但这背后是银行对信息不对称、企业多套账、风险难把控的担忧。对此,意见提出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举措,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让政府的“有形之手”发力,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源。
银行与企业本是唇齿相依、荣损与共的关系。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与企业同甘共苦,当好企业的贴心人,才能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当前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未来业务发展的双重考量下,银行业服务民营企业有了诸多创新,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让风控和成本的痛点逐步解决。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地,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意愿和能力将明显提升,以更贴心更专业的服务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让资本市场为民企再加一把劲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对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做出全方位安排。意见对资本市场提出多项改革要求,释放了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拥抱民营企业的积极信号。
资本市场理应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支持。从新股发行、定向增发、股票质押,到中票、短融、可转债、公司债,股权、债权多种融资方式可以为民企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从沪深交易所到全国股转公司,挂牌上市还成为民营企业规范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契机。
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发挥的诸多功用,得益于改革。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先后设立,新股发行、再融资、兼并重组等制度不断完善……监管层用持续深化的改革,积极完善基础性制度,不断优化和改善市场环境,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资本市场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也出现不少掣肘,需要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效。
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更好地发挥诸多功用,有赖于改革。面对发展转型中的民营企业,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突出问题,资本市场必须以更大勇气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打破制约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阻点、难点,拥抱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劲。
沪深A股集纳了众多行业领先的民营企业,在A股市场深化改革尤其关键。意见提出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等一系列存量改革措施;还提出抓紧推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等诸多增量改革。这些措施将有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不仅是A股市场,挂牌企业超万家的新三板同样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意见提出,稳步推进新三板发行与交易制度改革,促进新三板成为创新型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这些措施将让新三板在支持民企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期待这些改革措施的落地,也期望资本市场切实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改革力度,拥抱民营企业。相信资本市场改革将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民营企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
打通信息壁垒给民企融资提速
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原因。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助力资金供需双方高效对接。
客户“画像”真实准确,金融机构才能“贷得放心”。但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民企,特别是小微企业时,一直存在获取准确信息、信用的障碍。一方面,部分企业自身提供的财务数据不全面、不真实,金融机构难以精准判断企业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企业信息散落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金融机构要充分掌握并不容易。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要打破“信息孤岛”,消除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为实现信息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互联互通,就必须推进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等相关领域的信息资源加速依法开放,从制度层面上为民企融资铺平道路。同时,健全优化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信息对接机制,企业依据自身融资需求“下单”,金融机构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供货”,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信息不够,信用来帮。受困于此前传统授信模式,金融机构往往需要企业通过抵押、担保等辅助手段增信。但由于可选的担保产品有限,不少企业选择相互担保,使得近年一些地方“担保链”风险事件频发。鉴于此,此次意见提出的“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领作用,推动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和业务合作”一系列措施,是亟须之策也是长远之举。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可以起到分散结构性风险的作用,有效撬动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并且,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在降低融资门槛的同时,还能减少融资成本。
民营企业要想驶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唯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工作做好做实,才能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金融服务民企政策要快落实、早见效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一系列金融服务政策全方位发力。此事关系市场信心和预期,相关政策一定要“快落实、早见效”。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要以实际行动尽快明显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当前民企面临的突出难题,加强金融服务民企就要让民企在贷款、发债、上市过程中,实实在在感受到融资壁垒的打通、融资堵点的消除和纾困政策的落实。无论是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还是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都要尽快在实践中见到成效。这不仅有助于民营企业提振信心、增强转型升级动力,更对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稳定就业有着重要作用。
好的政策要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关键是要压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就像意见提出的那样,要“明确责任,确定时限,狠抓落实”。压实责任才能让各方明确职责所在,加强督促检查才能保证落实效果,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才能进一步巩固战果。在这项系统工程中,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确保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得变形走样,金融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监督、指导责任,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
在快落实、早见效的同时,更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长效机制。要把缓解当前突出困难和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着深刻的体制机制原因,全面深化改革方能破解难题。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银行“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不断丰富金融供给。要深化行政审批、财税、国企、司法等关键领域改革,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依法平等保护产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央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已接连出台。人们期待着,各地各部门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增强责任心,加大落实力度,让民营经济得到更多更有力支持,让中国经济动力和市场信心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