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群”风靡多家高校校园,专家:说明学生生活中缺少激励

2019-03-13 15:11   澎湃新闻  

“拒掉了XX公司offer,现在事业边缘徘徊,求夸……” 

3月11日晚7时20分左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二学生刘好(化名)在微信群“复旦夸夸夸夸夸夸群”输入上述内容求夸,这个群是在复旦建立的第6个“夸夸群”。

5分钟之内,复旦“夸夸群”的网友从各个角度开始夸赞刘好。比如“内心有底气,会有更好的等着你!夸!” “看似慌中带急,实则稳中带皮。夸!”“敢用自己照片做头像的都好看 !夸!”……

3月12日,刘好告诉记者,看到网友的调侃,觉得“大家还能苦中带甜地调侃一下,还是挺让人开心的。”

夸夸群“资深群友”郝西哲介绍,3月1日复旦建立第一个“夸夸群”,到3月12日已扩展到6个群,群成员总数从最初的200人增加到了目前的2000人左右。

群友进群先报道被夸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郝西哲提供(除署名外)

记者发现,近两周,多家高校出现一批“夸夸群”,这些高校包括复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这些群大都规定:群内只能夸人,不能嘲讽。对于“夸夸群”风靡高校的现象,有社会学专家表示,学生求夸的心态,表明生活中缺少激励,“年轻一代想通过这种方式,疏解个人情绪,包括压力或其他情绪。” 

“无论说什么都会被赞美”

复旦大学2015级信息学院的郝西哲称,其是复旦第一个“夸夸群”里的第9位成员,在他眼中,夸夸群“是快乐的源泉”。

第一次微信群内出现“我想被夸” 

郝西哲说,复旦校园内兴起的夸夸群,源于微信群友的一句“我想被夸”。最初,群友会根据头像、姓名、发言风格、标点符号进行夸赞。“当时已经震惊了成员,这么点乱七八糟的事情竟然也能被夸。”

记者在复旦的一个夸夸群内看到,群规规定:“在群里,无论你说什么,都会收到大家眼花缭乱的赞美,没有杠精,没有互喷,只有欢乐源泉和爆笑,互相夸赞能够减轻心理压力,获得积极正面的反馈。”

群规要求,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积极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严禁传播负能量。“请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同时,也欢迎大家主动求夸”。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研一学生石里(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自从进了夸夸群,生活很欢乐。” 

晚上8点半至12点左右,是复旦夸夸群的发言高峰期:“做实验做到一半,结果出错了,求夸”“现在在上晚自习,课程听不懂,求夸” ……求夸的理由多种多样,有求必应。 

记者在复旦、华科、上师、同济、清华等校园的夸夸群里观察到,求夸和夸人有固定的互动句式,求夸者的句式为“我做了什么+求夸”,而夸人者则会回应“夸赞的语句+夸!”。 

虽然看似群友在相互戏谑,但郝西哲说,好的“夸赞”需要文采和技术。而夸友们风格各异,不乏思路清奇者。

群友介绍思路清奇的夸法

比如,有求夸者发:“我室友是女的,求夸。”夸人者便回复:“为什么女生一定要和女生做室友?为什么学校不分配男生和女生做室友,大家都习以为常,但只有您让大家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说明您善于反思和质疑当前高校的制度!” 

记者在复旦的一个夸夸群里,也发现不少夸人金句。

群友求夸的反应  微信聊天页面截图

有求夸者发:“今天坚持没吃米饭,但是还是忍不住吃了个甜点,求夸。”夸人者便回复:“不吹米饭,容易低血糖,在血糖降得过低的紧要关头,摄入适当糖分,既达到了控制热量摄入的目的,又饱口福,夸!”“有减肥意识,又懂得过犹不及,这是完美的中庸之道,是中国的大智慧,夸!”

有求夸者发:“我刚刚在办公室睡着了,总编走过我身旁,我一个鲤鱼打挺睁看了眼,求夸。”夸人者便回复:“先打挺后睁眼这一不同寻常的操作顺序说明:1、虽然惊恐但依然能保持淡定闭着眼。2、困意十足却依然坚守岗位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员工,夸!”

群友介绍“联想法夸赞” 

“事情没有那么糟”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的大三学生刘星言告诉澎湃新闻,她曾经不小心把啤酒倒在了书包上,在夸夸群求夸,得到的夸赞让她意想不到:“背上带酒味的包去上课,你就是整条街最醉人的崽”…… 

“不论是什么奇葩的求夸理由,夸夸群的群友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角度来夸赞求夸的人。”刘星言说。

今年刚从复旦毕业,目前正处于考研期的王苑(化名)三天前进入复旦“夸夸群”,她说当自己看书看累了,或者复习不下去的时候,会利用间隙时间去夸夸群里翻翻信息。 

由于自己是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研学生,她坦言复习过程全靠自己“很有压力”,而“夸夸群”的存在是一种减压方法,“在这里是完全放松的,这个群默认的目的就是夸别人,不给别人带来压力。”她说。 

马金瑞是华科新闻学院的大三学生,他是“华科夸夸群”的第一批群员,他刚加入“华科夸夸1群”的时候,群里只有三十多个人。他坦言自己加群就是为了求夸,虽然每次求夸的理由比较“怪异”,比如“上班早退被抓了,求夸夸”“我好喜欢抠脚,求夸”。

马金瑞说,每次被网友夸赞后,“虽然问题还是不会被解决,但是听大家互相开开玩笑,就很有意思”。 

在他看来,群友提一个本不值得被夸的事情,被夸后获得暗示:“你目前面临的事情也没有那么糟糕,至少有一些自己没发现的值得欣慰的一面。” 

郝西哲告诉记者,据其观察,夸夸群内有四种人:一是求安慰的,比如考试没有考好、上课迟到这种琐事的;第二种是恶搞的,以本不该夸理由求夸,想看群友能怎么夸;第三种,就是想夸人,哪怕没有人求夸,也硬要夸;第四种,群里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人拉人,朋友之间相互拉,会互相调侃。 

郝西哲说,不少人是玩的心态,一些鸡毛蒜皮、无所谓的生活小事,平时觉得无聊,在群里面,大家都觉得无所谓,发什么求夸都能得到群友的正面反馈,这样就得到安慰了。 

“夸夸群”为何会风靡校园?

复旦大学传播学教授邓建国认为,现实生活中,年轻一代的工作和学习压力过大,需要放松、排遣。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认为,95后这一代高校的学生,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与上一个时代表达个人情绪的方式相比有了大的变化。过去的表达基本上是在熟人之间进行的,在开放性的信息化的时代,新一代青年实际上是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间去表达。

章友德认为,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现代社会大家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又是一个强调自我表达的时代,这一代学生希望与他人分享,求夸的或者求骂,实际上是希望引发其他人的关注。第二是通过这种方式疏解个人情绪,包括压力或者其它的情绪,还有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交友等。

“还可以观察到的是,某件事引发不开心,但是其他人通过多元的视角,用另一个视角去看,通过多种视角,往往会带来意外的结果。”章友德说。

对于学生求夸的原因,章友德分析,由于中国社会优质资源的稀缺,所以大家都在拼命地学东西,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不大会夸奖。章友德认为,正面激励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更好的成长,中国的家长需要学会鼓励、支持,和孩子互动,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求夸的心态,表明了生活中他们缺少这样的激励。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1903/22dda532b78b634a7379c4b6378647d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