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车子,在泥泞颠簸的小路上行驶,驶向八岭山。
泥土草木,见证了老杨在这条路走过的33个春夏秋冬。
直到那天,3月16日,老杨倒在了办公室里,再也没有醒来。3月18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执法队队长杨晓明,这位一心扑在基层文物安全工作上的汉子,走完了他年仅56岁的人生。
老杨说过,“有一天,我离开了,也要把我埋在这八岭山上,继续守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家人、同事把他安葬在了八岭山上。
▲ 八岭山(局部)
文物安全,他才安心
文物旅游巡查日志,填写到了3月15日。
老杨办公桌下面的角落里,一双雨靴,还带着泥土。这天,下着小雨,老杨与八岭山林场古墓保护区的文物保护员们对古墓群区进行了巡查。
荆州区境内分布有东周、秦汉等时期的大型古墓葬1412座、古遗址182处,无封土堆古墓更是不计其数,被誉为“地下博物馆”。八岭山林场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岭山古墓群的核心区,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488座地下古墓葬。林场草深林密,地形复杂,文物安全保护难度极大。
近期,八岭山林场古墓群保护区并不太平静。1月,侯家冲墓群一带,听到可疑爆炸声;3月,文保员在草丛中发现探钎。这立即引起了文保员和老杨的警觉,向上级报告,部署大面积排查,枕戈待旦。
“双休日、节假日、雨雪天、深夜……犯罪分子会抓住任何一个我们可能会放松警惕的时间节点,伺机而动。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老杨常说。
▲ 老杨生前的办公桌
3月16日,老杨没有休息,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查资料,分析排查情况。
其实,没有休息的何止3月16日这一天。
巡查日志,满满当当的,一年3本,诉说着老杨的每个忙碌的日子。巡查时间、巡查地点、巡查情况、参加人员。督查巡查,再督查再巡查……
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古墓葬盗掘案件。数不清的违法犯罪行为被及时发现制止。
“在文物安全工作上,他心无旁骛,就是要干好。”老杨近30年的老搭档彭家宝说。
老杨是党员,从事文物工作前,是雷达兵。雷达的敏锐,老兵的坚韧,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和老杨吃的苦,数也数不尽,而他从不叫苦。”老彭抽着烟,思绪把他拽回了与老杨一起走过日子。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没有汽车、没有手机,通往乡下古葬墓保护区的是杂草丛生的小路,有的根本就没有路,凭借双手扒、双脚踩,时间长了,愣是有了路。
大规模的城乡建设中,动土、挖鱼塘需要文物保护部门调查,以避免破坏了沉睡千年、百年的古墓葬。下乡,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荆州的连雨天里,自行车车轮塞满泥巴,只能推着车,扛着车。
走乡串村的12年里,他扔掉了60多条自行车胎。一直到1997年才换上摩托车。
荆州区的1412座古墓葬、182处古遗址,名称、年代,地形、线路老杨一清二楚,上级领导都知道他是荆州区文物“活地图”,来荆州区都爱找老杨带路,同事也爱找他翻资料。
“只要工作有需要,他随叫随到,他没有自己的时间。”在老彭看来,老杨这股劲儿,是发自内心地对文物的爱,是一种职业精神和文化自觉。
▲ 老杨(左一)和文保员巡查文物安全
不能让文物保护员吃亏
“老邓,今天晚上我和你一起去巡查。”太湖农场文物保护所的邓宏玖经常会接到老杨的电话。与文保员一起巡查,老杨总是走在最前面。深夜,小树枝在腿间划过,留下哗哗的声音。每到一处地下文物埋藏区或是封土堆,老杨和文保员们用手电筒和木棍仔细探查,看是否有可疑的痕迹。老杨也会告诉文保员们,每处文物点背后的故事。
“我们是在保护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保护文化的根脉,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老杨总是和文保员们强调,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文保员们对老杨的话烂熟于心。
荆州区设立乡镇文物保护所8个,建立文物保护哨所81处(其中警务文物保护哨所10处),组建乡镇文物保护巡逻队8支,聘用文物保护员305名。文物保护工作逐级督办、逐级监管、逐级落实。
老杨对各级情况了如指掌。他能叫出每个文保员的名字。
在文保员们的眼里,老杨恪尽职守、做事利索、心直口快,暖心的话语,谦恭的笑容,给人温暖和力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荆州区创新了技防手段,建立八岭山古墓群监控中心、运用了智能巡查管理系统等。但因文物点多、面广,经费缺乏,尤其是人烟稀少的林区,技术防范不能覆盖所有文物点,还得靠人严防死守。
去年,在老杨的建议下,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为每位文保员更换了服装和巡逻装备。老杨亲自为每件衣服都编了号码。
文保员金官洲、谢光植巡查中受伤,医院里他跑前跑后,医疗费用报销也办理妥妥的。他说,文保员不容易,他们的待遇不高,但他们是文物安全第一道防线,不能让他们吃亏、心寒。
▲ 慰问文保员(中为老杨)
未来得及享受的人生
老杨怕文保员吃亏,但却从来不怕自己吃亏。
“出事的当天早上,他还为家里买了早点。他就这样走了,太突然,没有留下一句话。”老杨的妻子唐玲未语泪先流。
他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自己的人生。
大约半个多月前,老杨觉得自己的头有点晕,耳朵也有时听不见。
唐玲多次敦促他去医院检查,老杨总是因为工作忙,没去。唐玲想带老杨和儿子出去旅游散心,他总是因为工作忙,半路折返。
唐玲清楚记得,从1996年到现在,每年除夕老杨都在巡查现场,专门陪伴文保员。除了5年前父亲去世,荆州有亲人墓地三十点灯的风俗,他才留在家里。22年里,老杨还没有陪妻儿吃过一次年三十团圆饭。
老杨工作忙,但是孝子。
家里人至今不敢将他去世的消息告诉80多岁岳母,怕患有高血压的岳母伤心。“平时,老杨再忙,也会和我去看望母亲,给老人买喜欢吃的点心,做最爱吃的菜。我当女儿的都不晓得母亲爱吃什么,作女婿的全记在心里并买回来、做出来。”唐玲说。岳父肺癌4年,都是老杨任劳任怨照顾,背岳父去医院,从不落下一次。
老杨爱工作,爱家人,却亏了自己。
老杨把人生规划在了退休之后。他说过,退休了,要把欠家人的旅游补上;要为岳母做更多爱吃的菜;要重拾集邮的爱好;要到考古工地做点事儿……
▲ 老杨在考古工地检查
老杨的愿景会实现的
“老杨虽然走了,但我会一直工作在岗位上。”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飞说。
刘飞2016年5月调任到现在的工作岗位,是老杨这个“活地图”让他迅速了解了荆州区文物保护工作。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他感到责任大,压力更大,数次冒出离开的想法。老杨感觉到了。老杨对刘飞说,近年来,国家从上到下,对文物工作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的局面也不断好转,文物保护工作压力很大,但却是很有意义的工作。刘飞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老杨的父亲,是荆州区的老文物工作者,老杨受父亲的影响,做了文物保护工作。老杨的儿子,28岁的小杨,也想能够踏着父亲足迹看看他爱着的文物保护工作。
彭家宝、张俊、邓宏玖、王方哲、张祖雄、张维、郭永清等几位老文物保护工作者、老杨的老伙伴又聚在了八岭山林场古墓群保护区。唯独少了老杨。
他们,闷不作声,抽着烟。
他们想念老杨。
老杨的愿景是把古墓葬保护区盯紧看住,
不能有丝毫闪失。
可那么大的片区,难啊。
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讨论起巡查工作。
老杨的愿景也是他们的愿景,
他们要想方设法的实现。
老杨,生活简单,工作执着,
但他用纯粹的爱,活出了精彩,作出了榜样。
青青八岭山,痴痴文物情。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春天已然来临。
老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