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是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的采油工,也是大庆油田新一代的石油人。
她留下的履历清晰而厚重:19岁,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28岁,被破格聘为“采油技师”;32岁,被聘为“采油高级技师”“油田公司技能专家”;35岁,成为大庆油田最年轻的“集团公司技能专家”;43岁,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到现在,刘丽已经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创新成果奖项145项,其中国家专利就有28项。
在刘丽众多的革新成果中,有一项是她的杰作——上下可调式盘根盒。
更换盘根盒中的密封圈的工作,看似普通,却是采油工巡检中发现井口出现漏油时候必须要做的,在过去,采油工最不愿意做的也是这个活儿。
刘丽:平常我需要拿螺丝刀顺着方向一点一点抠取,螺丝刀伸下去没有活动的空间,越深越难抠取。尤其是在底部的碎块,根本就抠取不出来。
频繁取换盘根,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还易对光杆造成二次损害。如何改变这种更换方式,是刘丽每天都在琢磨的问题。
大庆油田采油高级技师刘丽:有一次在使用口红的时候,恍然大悟。我转的是唇膏的底部,但是唇膏就自己出来了。于是就想到了通过旋转的方式,把密封圈顶出来的方法。
她立即着手设计图纸,寻找厂家加工。第一个上下可调式盘根盒在2000年生产出来,刘丽第一时间把它装到了自己管理的抽油井上试验。
试验初期还算顺利,但是密封圈的磨损会造成漏油。为了找到适合的密封圈材质,刘丽几乎跑遍了大庆市的所有五金店,终于找到一种尼龙棒。刘丽通过加工、扣形制作,最终解决了漏油的问题。
这一项创新发明,让更换一次盘根盒的时间比原来节省了近五十分钟;不仅让使用期限延长,还带有节电功能。自推广以来,已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大庆油田采油高级技师刘丽:原来大家只是按部就班地来做这些工作,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说是擦亮了眼睛,甚至是把创新当成一种习惯。
在刘丽看来,只要是工作中不顺手、不方便、效率不高的地方,都可以创新。二十多年来,刘丽取得创新成果145项,获得国家专利的项目有28项。
追求完美 不留遗憾
熟悉刘丽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对工作追求完美的人,却很少知道背后的原因。
1997年,23岁的刘丽经过层层筛选,赢得了代表大庆油田参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比赛的机会。比赛中,她背着35公斤的皮带仅用15秒完成作业,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但却由于一个小失误,最终得到了第三名。
大庆油田采油高级技师刘丽:别人都觉得这个成绩很好了,但是领奖的时候只有我自己在哭。所以我当师傅之后就特别严厉,我不希望他们重复我的遗憾。
作为徒弟,邹继艳对师傅的严谨深有体会。她一直保留着一个失败的取样阀,这是当年她为了年底评审创新项目赶出来的一个产品,因为引流孔的大小不合实际,被师傅刘丽毫不留情地否决了。在师傅刘丽的指导下,第二年邹继艳研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取样阀,还获得了创新创效奖。
大庆油田采油高级技师邹继艳:师傅觉得只要是她经手的事儿,就都有她的痕迹,她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到自己满意,别人无可挑剔。
父亲是榜样 “大庆精神”在延续
随着刘丽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奖项越来越多,她也成为了年轻油田职工的榜样。而在刘丽心目中,她的榜样一直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她的父亲。刘丽的父亲刘文生是第一代大庆油田人,他跟随部队扎根大庆,获得过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的称号。
如今,刘丽成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实现了超越父亲的目标;父辈们的人拉肩扛、端水打井的生产方式早已成为历史,但融在大庆石油人骨子里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依然在延续着。
大庆油田采油高级技师刘丽:老一代人的这种艰苦奋斗、爱国创业的精神,在我们身上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