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构建产业“造血”功能,才能消除贫困的“基因”。省级贫困村——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以产业为支撑,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64岁的何友明是马山镇双垱村一组村民,过去他守着自己的11亩水稻田,年收入仅一万多元。由于腿摔伤导致残疾,老伴又身体不好,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17年,何友明将自己11亩土地全部流转并在合作社务工,一年下来可以赚到25000多元,一家人的生活状况渐渐好转。
“传统种植业模式农民增收很难,群众不能脱贫致富。”这是扶贫工作队驻村之初的印象。只有最大限度发展因地制宜的好产业,引导村民参与,让村民富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拔穷根”。双垱村扶贫工作队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从发展产业着手,引进果之韵有限责任公司、盈天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绿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3个。通过引导贫困户流转土地,在合作社务工,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顺着发展产业的思路,双垱村还相继发展了大棚蔬菜、特色瓜果、棚架梨等特色产业,以及花卉瓜果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观光业。截至目前,双垱村流转土地3636.82亩,土地流转率62%,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