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不经意间,国货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晨光文具开启了生活馆、大白兔奶糖做起了唇膏彩妆、老干妈辣酱则以另一种形式登上了国际时装周……集合了诸多创新的国货正颠覆人们的想象。
是什么推动了国货的变革?新国货时代,还有哪些将超乎想象?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是什么让国货“火”起来?
皇锦首席图案设计师王永芳很难想象,自己做了十几年传统纹样整理复刻,会有一天设计起运动潮服。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永芳和团队们将取材故宫的祥龙、七星等图案重新设计打磨,绣在运动卫衣上。原本用来“投石问路”的尝试成为“爆款”。短短几天,首批上千件卫衣销售一空。
“以前是做国货,现在是玩国潮。”王永芳说,拥有文化积淀和年轻形态的国货,正成为当前的时尚。
是什么让国货变成“国潮”?当制造业提质增效的迫切与市场不断升级的需求“相遇”,便促成了这场“化学反应”。
创新,让国货于传统中萌发新意。一边是高成本、高库存“顽疾”,一边则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愈加激烈的竞争。改变是每个制造商面临的课题。引入“黑科技”、试水“新营销”、融入文创、注入情怀……不断尝试与探索,绘就了国货全新的面貌。
市场,让国货与消费者重新“相遇”。“以前总关注制造本身,现在则更看重‘吃喝玩乐’。”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刘子力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今天国货身处的环境。消费升级既表现为对品质的提升,也包含了消费者对生活、情感等多方面诉求。引发情感共鸣、带来快乐和美的享受,是国货新“卖点”之一。从主打高端陶瓷到融入创意集市,景德镇也从产业集群“变身”文化“IP”,焕发新生。
文化,让国货拥有全新空间。“国货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杜岩冰认为,一方面,源自东方的美学和文化越来越受到全球瞩目,另一方面,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群体崛起,更加追逐有个性化、充满文化自信的表达,融入了传统、现代、多元文化内核的新国货,开拓出新空间。
新国货将推动哪些新变革?
国货之变,也是经济、社会之变。注入了全新内涵的国货,正推动制造、消费、服务等诸多领域变革。
从大订单到小生产的“新逻辑”。快,是很多国货品牌最明显的感触。款式更新快、供需对接快、生产周期快。这样的感受也从终端品牌逐步向产业链上游传递。
南山精纺公司是一家羊毛面料生产商。与过去大批量面料生产不同,如今的南山精纺不仅引入生态圈,和更多的下游厂商共同开发设计,并且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流行趋势预测,指导生产。“节奏快了,小批量订单多了,企业生产模式更智能,灵活度更高。”公司副总经理栾文辉说,需求倒逼下,企业“越做越透,越做越广”。
从消费“网”到产业“网”的新探索。苏宁将大数据对消费需求的预测传递给生产商,以定制化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网易严选和制造工厂合作开发“新国货”,美团点评开放平台服务更多原创设计品牌……引入新理念、新模式,制造、消费甚至服务的边界越发淡化。
国货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认知、文化自信。抖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初,抖音平台上传统文化相关短视频超6500万条,传统文化成为抖音上的主流话题之一。
“‘国潮’是科技、制造对人文思想的展示,也是时下年轻人对内容和价值的呼唤。大量年轻人主动自愿地将时间和注意力投向传统文化。”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霄鹍说。
用国货“品格”酿造“国潮”风格
国货中有情怀、有文化、有坚守、有创新。无论受众群体、市场需求、流行趋势等如何变幻,提及国货,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数不清的期待。
今天,国货早已超越造物本身,成为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缩影。同样,对锻造品质毫不松懈地追求、对文化传播坚持不懈地创新、对弘扬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市场中热爱且追逐国货的“风潮”必将持续下去。
把好质量。国货之所以成为“国潮”,依靠的是消费者的认同和市场的信心,核心是质量。“不论用商业、科技、创意等如何‘加持’,质量不能做‘减法’。”杜岩冰说,品质是国货底线,更是消费升级的根本要求。
做好文化。国货在本土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提高,“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多元文化,国货的发展将拥有更强劲的动力。
守住精神。新国货要站得稳、叫得响,精神内核不可或缺。“不仅要有追赶时尚、迅速应变的热情,更要将品牌意识、工匠精神、民族品格融入国货生产与创新,不断提升内在价值,打造持久的中国品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