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荆州博物馆通报,经过近半年时间清理和研究,文保人员在一件已出土19年的漆猪形酒具盒上发现绘有八幅反映楚人“狩猎”活动的漆画,漆画描绘了生活气息浓郁的楚国贵族狩猎活动场景,具有连续的故事情节,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连环画艺术形式。
据了解,2000年,荆州博物馆考古人员在荆州市沙市区天星观楚墓群二号墓发掘出土一件漆猪形酒具盒,该文物长64.2厘米、宽24厘米、高28.6厘米,为双猪首对称连体造型,呈长椭圆筒状,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纹饰华丽。全器在黑漆底上用红、黄、灰、棕红等色彩绘龙纹、火焰眉纹、鳞纹、变形凤鸟纹和卷云纹。
2018年底,荆州博物馆文保人员对漆猪形酒具盒做进一步清理和研究时发现,在酒具盒两端猪首眼耳之间和下颌两侧的纹饰空白处用红、棕红、赭、土黄等色彩绘了包括15个人物、7匹马、2辆车、2只鹤、2只小鸟、6只鹿、3头野猪和1只豹组成的八幅漆画,其中器盖上四幅,器身上四幅。
研究发现,每幅漆画所反映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从描写的事件可以看出,这八幅漆画是以连续的、一环紧连一环的图画形式,来叙述楚人举行“狩猎”和“宴乐”活动的生动场面。其中,第一幅描写的是楚国贵族园林中野兽成群,弱肉强食的自然生态环境。第二幅通过一只受到惊吓而奔跑的鹿和一只左右观望的鹤来描绘狩猎活动即将开始。第三、四幅通过一头受到重创而挣扎着向前拼命爬行的野猪和一只已倒地不起的鹿,以及一匹踢腿嘶鸣的马,来描写惊险刺激的狩猎活动场面。第五幅通过抽象的马车、站立的御者,描写狩猎活动即将结束,准备凯旋而归。第六幅通过一人驾一辆四驾马车,两只在悠闲吃草和向山上攀爬的鹿,描写狩猎已经结束,园林已归于平静。第七幅描绘的是狩猎归来后,狩猎者抬着猎获物载歌载舞的活动场面。第八幅通过三人已卸下猎装,着长袍在室内乐舞和室外一只翩翩起舞的白鹤,描绘了楚国贵族狩猎归来后长袖飘舞,琴笙和鸣的宴乐场面。
荆州博物馆研究员刘德银介绍,此前,研究人员在马王堆西汉墓的漆棺上曾发现两组“土伯吃蛇”和“羊骑鹤”的故事画,情节虽然简单,但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而且画中的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据此,有学者认为我国在汉代才出现连环画的萌芽,而天星观二号墓漆猪形酒具盒狩猎漆画的发现,说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连环画的雏形,它也是战国时期漆画中的一件艺术珍品,对于研究楚国的漆绘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