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记忆博物馆:一个时代的城市生活剪影

2019-07-22 09:47   湖北日报  

图为:上世纪80年代,沙市轻工业比较发达,生产出一批全国知名品牌产品,如活力28洗衣粉、荆江牌热水瓶等。

7月17日下午,荆州市沙市区烟草专卖局第二党支部8名同志来到惠工社区荆州记忆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社区党委书记关文勇介绍,荆州记忆博物馆自今年6月17日开馆以来,一个月之内已接待了20多家单位和组织来访,前来参观的市民不计其数。

一个社区为何要建博物馆?它靠什么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

从社区党建阵地,到“一座城市的记忆”

谈到建立荆州记忆博物馆的初衷,关文勇说:“当初是想打造社区党建红色阵地。”因为沙市区基层党建很有名,惠工社区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必须不断探索。

起初,社区收集了一些惠工社区居委会以及党支部发展的照片,体现“红色阵地”建设历程。后来有人提出,应该把沙市最具时代特征的物品展示出来。因为解放前,沙市是长江沿线较早开埠的港口城市,解放后沙市轻工业发达,一些产品闻名全国。惠工社区位于沙市区中山路,这里曾是沙市最繁华的街道,最能代表沙市。

社区向辖区百姓征集老物件。于是,有群众把沙松冰箱送来了,把沙东洗衣机送来了,把鸳鸯牌床单送来了,把活力28洗衣粉送来了……这些,都是沙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一些工业产品,力证沙市当年作为一个轻工业城市的辉煌。“我们把这些老物件搜集起来进行展示,回忆历史,凝聚人心。”关文勇说,慢慢地,物品越集越多,越来越吸引人。“物品虽然不少,但比较碎片化,不足以展现过去沙市的时代特征。”有人参观后又提出建议,希望增加展出规模,做好分类。

增加规模,东西从哪里来?分门别类,如何做?

今年2月,关文勇多方打听到,本地有一个“荆州记忆”志愿者组织。杨冰是该组织负责人,办了个微信公众号。杨冰说,“荆州记忆”是由民间收藏者、地方文史研究者和地方文化爱好者组成的志愿者联盟,大家分门别类收藏了很多老物件,一直想有个阵地能展示藏品,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守护乡愁。

一个想要展品,一个想要阵地,惠工社区与“荆州记忆”一拍即合,立即展开合作。居委会把二楼200多平方的场地全部拿出来,着手设计、装修、布展。今年6月17日,“荆州记忆博物馆”正式开馆。

五花八门的老物件

12个一米见方的镜框挂满了四周墙壁,每个镜框里都摆满了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票证,粮票、油票、肉票、蛋票、车船票、洗澡票……见证了计划经济年代物质匮乏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30本工作证摆满了一个柜子,每一个小本子都代表一家企业:沙市第一棉纺厂、沙市印染厂、沙市东风绒布厂、沙市床单一厂,还有沙市钢铁厂、沙市造船厂……可见当年沙市以轻纺工业为主的产业链之完整。

活力28洗衣粉、鸳鸯牌床单、荆江牌热水瓶、沙松冰箱,沙东洗衣机……单荆江牌水瓶,就有10多种大小不一、功能多样的细分产品,有装开水的,有装冰棒的,有保温饭盒、保温杯。沙市轻工业名牌产品集中展示,让沙市人觉得无比自豪,一口一个“我们沙市产的”。

手摇电话机、大哥大、BP机、数字手机、智能手机等等,每一类都好几个,装满一个柜子;一个喇叭的收音机,两个喇叭的收录机,四个喇叭的收录机,八个喇叭的收录机,沙市产的唱片机,一人高的洗照片用的放大器,并排放一起,好不壮观。

展品内容越来越丰富,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区博物馆名气也越来越大。老人来了,小学生来了,单位组织来了,就连武汉一些大学的教授也慕名前来。“有些人一看就是半天,触景生情,讨论许久,不愿离开。”关文勇说,这些展品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也是百姓生活的剪影,还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们计划定期轮展,更换展品。”杨冰说,他们一方面去收集更多有价值的物品,一方面让更多藏品与世人见面,唤醒更多人的情感共鸣。

图为:“荆州记忆”志愿者联盟的唐文、陈荆华等老人收藏的各种票证。

“三转一响”的生活年代

李汉兴是荆州记忆的志愿者,收集了不少搪瓷缸,拿出几十个来就装了一柜子。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最熟悉的物品之一,每个缸子上都印着一溜扇形红字,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奖”字。“那时某个人要是被评上先进工作者,单位就会发一个搪瓷缸子作为奖品,拿这个去食堂打饭,很有面子,打的饭都多些。”李汉兴挑出一个写着“搬运三队”的搪瓷缸子说,当时沙市工资收入最高的是搬运工人,1个月200多元,那时沙市市委书记的工资都只有100多块,这说明当时工人地位高。

“那时年轻人结婚,嫁妆必须有‘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录音机。”陈荆华掰着指头说,鸳鸯牌床单一度成为“国民床单”,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还出口创汇,荆江牌热水瓶也是远销国内外。他拿出荆江热水瓶厂生产的一个不锈钢保温杯说:“做这个杯子的不锈钢当时国内生产不出来,只有从日本进口。一个全国会议在荆州召开,国家领导人桌上摆了这种保温杯。会议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这种杯子风靡全国,一时紧俏,拿票都买不到。”

那时沙市人很洋气,有句顺口溜:“手戴一百一,脚踏一百七,头顶克罗米,身背半导体。”李汉兴解释,一百一是手表,一百七是自行车,克罗米是洋伞,半导体是录音机。

作为全国有名的轻工业城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沙市曾吸引不少明星来演出。李汉兴说,著名的歌曲《金梭银梭》就是专门为沙市纺织工人唱的,朱时茂和陈佩斯等都到沙市来演出过。

7月13日,原沙市便河东街小学1961届8位校友到荆州记忆博物馆参观,看到这些老家具、老电器、老票证等都非常激动。“这些我们都用过,一看到它们就想起了过去的工作和生活。这是百姓的生活写照,也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后人不能忘记。”赵元秀老人对关文勇说,“谢谢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还要告诉更多的人都来参观。”

图为: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

不忘来时路,聚力再奋发

参观完博物馆后,梅艳组织沙市区烟草专卖局第二党支部支部成员在党旗面前集体重温誓词。“这次主题党日活动特别有意义,站在历史的记录里,面对党旗宣誓,那种神圣的庄严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梅艳说,这是她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李钢说,惠工社区博物馆收藏的物品跟荆州博物馆的考古藏品不一样,“这里摆放的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很接地气,容易引起老一辈的共鸣,年轻人也很感兴趣,很受感染。”

1989年出生的党支部组织委员张力文,参观后的感受是“惊奇”、“不可思议”。“我没想到当年连洗澡都要票,生活的衣食住行每一项都要票,可以想象我的父辈他们生活多不容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她说,看到这些展品后更懂得了感恩,感恩这个时代,自己要以此为动力努力工作,为家庭、为单位创造更多价值。

党员陈丽群参观后也很有感触:“沙市过去能生产出全国闻名的工业产品,现在荆州工业很难找出一件全国有名的产品。我们来参观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荆州复兴而努力。”

“看这些展品,看惠工党支部发展历程,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从艰苦年代到幸福时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我们党一直都在奋斗。”党员梅艳说,我们不能忘了来时的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里得到了活生生的体现。

曾经,每一张票,都是一种生活;每一件物品,都关乎一个家庭。一个柜子,聚集多少难忘往事;琳琅藏品,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光阴。

“一馆70年。”杨冰介绍,荆州记忆博物馆200平方米藏品,浓缩了新中国建国70年来沙市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博物馆门口左侧墙上两行字非常醒目:“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杨冰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州时讲的一句话,荆州记忆博物馆就是按照这个宗旨来建设的。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1907/114648e5c0c4d6944bcf5f9f5423f16d.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