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扶贫车间!公安县埠河镇代市村带动贫困户增收

2019-08-26 16:03   记者安娇姣 通讯员覃春梅

锁边、缝袖口、剪线头……53岁的王华群麻利地从缝纫机上取下一次性医用隔离防护服,放到右侧的计件成衣堆里。不久后,这批防护服将飘洋过海,远销到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位于公安县埠河镇代市村的蓝晶防护用品厂原是废弃多年的村小学旧址,而今,每天都迎来60余名村民前来上班,其中不少是像王华群这样的贫困家庭妇女。让沉睡的资产变成村集体和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代市村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实现了村民、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

唤醒沉睡资产

通水泥路,建村民活动中心、“扶贫车间”……近几年,代市村村民切身感受到村里的变化。

代市村党支部书记高孔慧告诉记者,此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交通不便,闲置资产多,村集体无收入,是县级贫困村,有“水洼子”“穷窝子”之称,村民生活水平一直低于相邻的村子,77户家庭常年在贫困线挣扎。

改变,缘于村里扶贫项目的实施。2016年底,代市村将一块无人问津的荒地规划建设养殖场,以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导向,以“生猪代养+金融扶持”模式,结合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项目共同打造产业发展。该项目创新和探索“贫困户入股”新模式,让贫困户贷款入股当老板,实现产业良性发展和贫困户增收脱贫,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2万元,第一期带动贫困户46户153人,贫困户平均年增收4500元。

沉睡的荒地被唤醒,代市村群众享受红利,目光定格在更广阔的平台。

打造“扶贫车间”

代养项目是贫困户的保底收入,拓展贫困农民的增收渠道才是关键。一次特殊的讨薪,成为撬动村里闲置资产的杠杆。

“村小闲置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我在照看,村里应该支付我工钱。”“村集体本来就没有收入,还要支付工钱,这不是亏本生意吗?”几年前,一个村民到村部来讨薪,他与村干部的对话引起高孔慧的思考。为何不盘活闲置房屋,吸引小企业入驻,让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这样一来,村集体或许也可扭亏为盈。

梳理闲置资产,或重新翻修,或加装设施,代市村结合各处实际制作目标清单招商引资。对于有意向的企业,他们提供保姆式服务,为企业答疑解惑、招募员工。

如今,废弃村小摇身一变,成了助推村民脱贫致富的“扶贫车间”。在这个扶贫车间里上班的村民以本地留守妇女和贫困户为主,他们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据初步统计,如果贫困户全年投入生产,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

这种模式降低了企业的入驻门槛,盘活了闲置资产,让闲置资源成了助力脱贫攻坚的资本。更重要的是,车间建在群众家门口,贫困村民务工挣钱与照顾家庭两不误。

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昔日“穷窝子”,而今“福窝子”,代市村的扶贫车间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

在车间里,王华群和女儿伏案缝制防护服,笼罩在两人心头多年的阴霾渐渐散去。王华群丈夫患病多年,去世时还欠下一笔外债。女儿为减轻家中负担一直在外地打工,婚后为了陪伴丧偶的母亲回到家乡。得知村里有企业招工,母女俩便一起应聘上岗。缝制一件防护服可赚0.18元,母女俩每月一共可增收数千元。

“加工防护服门槛低,对技术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工时灵活,十分适合农村人生活习惯。”王华群笑着说,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全天上班,工作农活都不耽误。

家门口的小企业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产,帮扶了贫困户,还带动不少剩余劳动力就业

69岁的严定凤身着整洁的工作服,站在工作台前叠防护服。“虽然我不是贫困户,但也想为家里赚点钱啊!”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叠一件衣服赚7分钱,每月只要上20天班,就能挣1500多元。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两年,群联楚冠养殖厂、酱香人家食品有限公司等小企业纷纷入驻代市村,代市村通过这种模式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户28户,村集体年收入增收13.9万元。目前,代市村66户贫困户已脱贫,剩余11户也将于年内脱贫。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1908/5b363840002b6336a7450110cb3474a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