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外国人,他们或着迷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或叹服于高速发展的现代中国。在新中国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来自澳大利亚、索马里、日本和希腊的外国友人,分别向中新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中国的故事,并向“阿中哥”真情告白。
我喜欢的样子你都有
最爱上海,我要留下来 ——朱莉娅(澳大利亚)
“好爱中国!”当聊起自己和中国的故事,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朱莉娅表白道。
4年前,由于对中国丰富文化及悠久历史的向往,朱莉娅开始了中文学习之旅。
为了学好中文,她读中文书,听中文歌,还会赶潮流追中国热门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亲爱的翻译官》等。
2019年初,朱莉娅来到爸爸多年前读书的地方——复旦大学,读研究生。
回忆起自己10多岁来上海旅游时看到的浦东,朱莉娅感慨,变化实在太大了,“如今,到处都是摩天大楼,交通发展也很迅速。”
“最爱的中国城市就是上海。这里给年轻人很多机会,节奏很快,所有人都在努力”,朱莉娅说,将在完成学业后留下来,继续探索这座“宝藏城市”。
时光依旧,爱中国如初
北京就是“No.1”,这里是第二个家——西乐(索马里)
“原来,我们买东西都是去三里屯、五道口,现在直接在网上下单,第二天,就能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专业三年级博士生西乐直言,“我见证了中国快递业的发展”。
2008年,19岁的西乐从索马里来到中国北京。那时候,他不会中文,以为写字就是画画,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功夫……
11年后,他用中文交流几乎没问题,拥有许多中国朋友,常会自嘲自己说的是“外国方言”。
谈及对中国的感受时,他直言变化好大,并表示交通的快速发展令人惊叹,“现在北京地铁线路越来越多,出行更方便了。”
尽管这些年曾去过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西乐还是觉得北京就是“No.1”,“北京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每次离开北京一个月,就会特别想念”。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祝愿中国越来越好。
对你何止一句钟意
“阿中哥”,你声音好好听,我上瘾了——长南杏奈(日本)
一谈到对中文的喜爱,现在日本东京从事移动支付相关工作的长南杏奈,似乎就有说不完的话,“中文的声调好好听,简直就像在听音乐”,“我一开始就上瘾了”。
从2014年开始与中文结缘,到3年后赴湖南参加第十六届汉语桥比赛,杏奈曾到北京、长沙、西安等16座中国城市旅游。她觉得,每座城市都让人“流连忘返”。
但因为“喜欢北京人的爽快性格,北京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的感觉”,杏奈坦言,“还是最喜欢北京”。
日本新潟大学的大四学生坪田侑里香则表示,虽去过许多中国城市,但最喜欢西安,“兵马俑博物馆令我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印象深刻。”
侑里香从上大学开始就学习中文,“中文里面有很多成语,每个成语都有故事,我觉得它们有意思”。对比3年前首次来中国和2017年赴清华大学交换学习,以及2019年2月再次来中国的感受,侑里香觉得中国的打车软件发展很快,“既安全又好用”。
而最让侑里香与杏奈感慨的,就是中国的移动支付。杏奈说,“移动支付的发展最令我惊叹。我在日本也做这个行业,但相比之下,无论是产品的发展速度,还是市场接受这种新鲜事物的速度,都比日本快很多。”
故事很长 我长话短说
16年的时间,用来了解你还不够 ——海恩福(希腊)
1984年,现任希腊驻华使馆公共外交与新闻事务参赞海恩福,以雅典大学政治学专业交换生身份,在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大学开始了3年的学习时光。
3年后的夏天,他离开中国。“由于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哲学、历史、医学等有着浓厚兴趣,也因深知语言是理解文化的关键,我决定开始对中文的终生学习旅程。”
从首次赴华学习到被派至中国工作至今,海恩福与中国已经结下了16年的缘分。期间,他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份。
他难忘西藏天地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象;常叹于贵州、甘肃、云南的迷人风景和丰富文化;并喜爱古希腊拜占庭文化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交汇点——西安;还珍视古丝绸之路上,受希腊艺术影响的、东西方艺术和思想融合的缩影——敦煌。
在海恩福眼中,“变化”是外国人描绘中国时最常用的词汇,“‘变革’发生在中国经济、技术等多个领域”,并影响着媒体的传播方式。
但他同时也发现,中国有许多一以贯之、从未改变的精神实质。“比如中国社会价值观和文化规范,以及许多构成中华文明内核和魅力的因素”,他说,“对那些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人,这些不容忽视。”
“16年很长,但对于理解和吸收中国文化的精华,却还远远不够”。
作为拥有5000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新世纪的新中国,即将迎来70年的新征程。海恩福表示,“我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繁荣昌盛,和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