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矿井下一半人是“学霸”!这一根根脊梁,撑起了“中国制造”

2019-10-03 10:58   央视财经  
1952年 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
1953年 新中国第一根重轨
1954年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
1958年 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船
从连钢铁、水泥都需要进口,
到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一根根坚强的工业脊梁,
支撑起现代中国的身躯。


      

他说:在井下,个人理想、抱负都能实现


鄂尔多斯 哈拉沟煤矿


神东哈拉沟煤矿综采队技术员米智毕业于西安交大,工作这几年,又念完了矿大的硕士。


回忆起小的时候,神东哈拉沟煤矿综采队队长温大江技术员米智说:
“我出生的那年正好是咱们神东煤炭矿区初建的时候,1986年,可以说我跟神东是一同成长了。我们这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说:宁愿要饭,也不掏炭。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哈拉沟煤矿580名员工,一半都是大学生,硕士、博士也有20位。


队长温大江感慨:
“以前被人误解,你用一个本科生,用一个研究生去那下井挖煤,根本就想不通。后来,在井下个人的理想、抱负都能实现。”

采煤机所过之处,两层楼高的煤层瞬间被工整切割,每切完300米长的作业面, 就是1700吨煤。


10人的大学生采煤班,每天能采3万多吨煤,装满500多节火车车厢。科技创新赋予了哈拉沟煤矿惊人的能量,年产1600万吨煤,比70年前全中国产煤量的一半还多。




在120米的地层深处,矿嫂们跟丈夫们见面。安全帽下,一张张乌黑的面孔,一时间,很多矿嫂都没认出自己的丈夫。


在井下狭小的钢板房里,一顿午餐让人终身难忘。



苹果成了此刻最好的信物。


趁着吃饭的时间,妻子孙少丽给温大江了一个苹果:“我给你揣一个进去,说把平安放在肚里。”





技术员米智的妻子杨婷婷,在手机上给丈夫写了一段话:
“记得有一次,八点班,到了晚上,你还没有回家,我的心揪在了一起。一遍一遍地拨打你的电话,直到辗转联系到你,听到你的声音,我悬着的心,才渐渐地放了下来。老公,一定要记得给我打电话,我和女儿等你平安回家。”

中国工业正是依靠一个个像他们一样的普通家庭,用勤劳、智慧与一代又一代的付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1949年,中国原煤产量仅为0.3亿吨,2018年达到36.8亿吨,70年增长了114倍。


他说: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黑龙江 大庆


新中国成立之初,原油年产量只有12万吨,就连老百姓点灯的煤油都要进口,被称作“洋油”。


缺油,中国难以启动通往工业化的“发动机”。




邱中建,大庆油田的发现者之一,今天,86岁的老人仍然在继续研究油气勘探。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石油部、地质部、中科院展开协作攻关,在全国找油。那时24岁的邱中建,是负责松辽平原勘探的队长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回忆说:
“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我们一个人都要背一大包石头,一二十块。特别到了雨季的时候,路是滑不拉几的,经常摔跤。”
“非常辛苦的,但是我们确实在野外观察到了,相当的范围,有很好的生油层。





1959年9月26日,松辽平原上的第一口勘探井喷出了原油。发现大庆油田,一举改变了中国工业的格局。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铁人”王进喜

一场和平年代的特殊战役由此展开,王进喜和4万多名石油工人,从祖国各地会师莽莽荒原。


石油大会战历时三年,在沉睡万年的黑土地上,从零起步。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这里可以读懂中国工业奋起直追的心声。共和国的创业年代,那段战天斗地的激昂永远无法忘记。


那是一段如歌的人生、一个战斗的时代、一种不屈的信念。

他们唱:盼星星盼月亮啊,盼的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



吉林 长春


六十六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从这里出发。



今天,这个中国最大的卡车生产基地,每条生产线每4.5分钟就有一辆重型卡车下线。进入自动化时代,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十年世界第一。


今天的车水马龙,曾经让中国人梦寐以求。制造自己的汽车,承载着新中国工业强国的意志。


所有中国能制造的都要自己造,是第一代一汽人坚定的目标。一辆中国自己制造的汽车,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在成长。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汽车诞生了。从那天起,祖国的钢铁骏马在祖国的大地上飞速前进。


首批解放牌汽车下线12辆,第一代汽车驾驶员于丰年是驾驶员之一。



新型解放重卡的模型,是女儿给老于最好的礼物。


看着重卡的模型,第一代汽车驾驶员于丰年说:
“我们过去中国从不会制造汽车,现在能生产出这么高档的车,这我们心里头往外高兴。”
六十三年前,一首为第一辆汽车写的歌唱到:
“我是个老内行啊,可就是啊,没见过,中国车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啊,盼的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




几代产业工人的奋斗与国家的进步融为一体,印刻下时代洪流中的生动剪影。


赶超型的发展轨迹,决定了中国工业只能以更快的速度在飞驰。

面对一穷二白的起点,
我们挥洒汗水,燃烧激情,
现代工业的浪潮,
终于奔流在农耕文明的土地上,
更多的力量,
在孕育、迸发。



当中国制造,
向世界展现出风采的时候,
每一个参与者,
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特别记忆。
融入其中,
他们与自己亲手创造的中国产品,
一起迈向未来的美好。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1910/0930b80d112165f034e52fcd127fbea0.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