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保送北大、中科院博士,接力帮妈妈在工地打工……

2019-10-10 10:20   扬子晚报  

前不久,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一处脚手架工厂内,21岁的李国安熟练地操作着拆卸扳手,从钢管上卸下连接扣。

从微凉的清晨到烈阳当空的午后,李国安已经连续作业4个多小时了。他身旁的钢管架堆到1人多高,身上黄色工作服的背后早已被汗水浸湿,看起来像是刚洗出来一样。而一周以前,李国安的双胞胎哥哥李国平也以同样的装束,在这家工厂忙碌着。

让其他工友感到惊讶的是,他们都还是学生,哥哥李国平刚刚被保送北京大学直博,弟弟李国安刚刚被保送至中科院硕博连读。

在高等学府深造的兄弟俩为什么会选择在假期接力来工厂劳作呢?



哥哥李国平和母亲在工厂里的合影

保送名校博士的双胞胎兄弟接力打工

李国安告诉记者,哥哥比他早一个星期从学校回家,一直跟着母亲在厂里打工。在他回家后,就接过哥哥的班,“哥哥还有作业要完成,在他写完作业前,就由我跟着妈妈劳动。等到哥哥忙完作业,我们会一起来厂里打工。”

虽说是哥哥,李国平只比李国安早出生3分钟,两兄弟长得一样,个头一样,身材一样,兴趣爱好一样,就连多年的生活、求学轨迹,两人也几乎重合。兄弟俩老家在徐州丰县,很早就跟着父母到徐州市区,两人读同一所小学、中学,学习成绩也是肩并肩——这一次你高一点,下一次我超过你。

2016年,兄弟俩同时考取了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物理专业。今年,兄弟俩第一次出现了“分道扬镳”——李国平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五年直博,专攻半导体方向;李国安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五年硕博连读,主攻量子信息与计算机专业。



弟弟李国安在脚手架厂辛苦地工作


对此,工厂邱先生啧啧称赞:“弟兄俩马上都是博士了,可是干起体力活来,一点不输给其他工人。”在午休时间里,哥哥还会给母亲按摩放松,这样的场景让旁人又感动又羡慕。



哥哥李国平在脚手架厂辛苦地工作

“硬核”兄弟背后

是“硬核”父母的全力支持

兄弟俩同时被保送名校博士,有网友评价他们是“硬核”双胞胎。记者采访时发现,兄弟俩的学业成就背后,是他们“硬核”父母的全力支持。

李国安老家在丰县城关镇,出生以后,兄弟俩就跟着父母搬到徐州市区。父亲原本在一家货运公司做技术工,母亲在县城一家皮鞋厂。在兄弟俩3岁时,父母双双下岗。随后,父亲开始在市区开出租,一直从业至今。母亲在两兄弟上初中后开始四处打零工,光在脚手架厂就工作了10年左右。


兄弟俩和父母的全家福


为什么称这对夫妻是“硬核”父母?因为两人20多年的打拼,几乎都是在围绕孩子。

母亲刘霞告诉记者,在两兄弟出生后,夫妻俩就做了决定——培养孩子上学。来徐州后,一家四口人住进了李父原单位的宿舍(两间房,加起来也就30平方米左右),这一住就是16年。在孩子求学期间,李父承担起养家重任,每天在路上开约10个小时车,母亲刘霞则负责照顾两兄弟起居。

从小学开始,两兄弟的生活跟其他同学无异,父母除了偶尔督促两人学习外,会尽量让他们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报辅导班、增加伙食开支,只要孩子需要,父母都会尽量满足。

生活中的李国安

虽然两个孩子的生活、学习费用让刘霞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可是丈夫每次态度都很坚决。自从夫妻俩从丰县搬出后,他们在老家就连房子都没有了。多年来,丈夫从没有想过先有一个房子,他总是告诉妻子:“等孩子学出来再说吧。”

直到2016年,原单位宿舍因拆迁被回收,当时兄弟俩已经考上大学,并且通过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夫妻俩这才东拼西凑买了房。16年来,他们第一次有了房子。


兄弟俩的“硬核”父母

生活中的李国平

在工地体会母亲辛劳

想帮“文艺青年”爸爸重拾梦想

父母的持续付出,在双胞胎兄弟俩身上一点点得到回报。从小学开始,兄弟俩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寄托期望,却不干涉他们的选择。从中学开始,两人就渐渐树立了学业目标。在学习之余,两人的爱好也很丰富,尤其是两人都擅长运动。

2016年,两兄弟同时考上心仪的东南大学物理学院。从大一开始,两兄弟就延续着他们的好状态,把学校的各种奖学金拿了个遍,哥哥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弟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兄弟俩不仅学习好,还擅长运动

今年暑假,兄弟俩在顺利获得保送资格后,都决定回家。李国安告诉记者,在上大学前,他和哥哥经常去妈妈工地帮忙,这一次回来,才发现他们有好几年没来过母亲工作的地方。

“妈妈的腰不好,工作一天回家常常直不起身。”李国安说,哥哥一回家就决定利用在家时间去妈妈所在工地工作,李国安因为学校课业晚回家一周,“哥哥说赚钱是其次,我俩只有在工地上,才能亲身体会妈妈多年的辛苦付出。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1910/9d3376a2c3a9c4b6a625098559def66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