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前航拍的荆江风情带宝塔湾景观。(黄志刚摄)
长江,纳百川,经千峡,在荆州境内483公里,犹如一条玉带串起所辖的8个县市区,构成长江流域一条重要的生态屏障。
“要担负起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守护绿水青山……”去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期间,专程从荆州港乘船考察长江大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以来,荆州市委、市政府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战略导向,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着力打造平原湖区森林城市群。
11月15日,捷报从河南信阳传来,荆州再添一张“国字号”金字招牌——国家森林城市,660万荆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描绘出“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的绿色生态底色。
目标:全域创森,扛起修复长江生态“荆州之责”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同年,在成功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的基础上,荆州市委、市政府发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号令。省林业局局长刘新池深入荆州调研,提出打造江汉平原森林城市群目标。
从客观上讲,荆州拥有长江径流里程483公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径流里程最长的城市,下辖8个县市区全部分布在一江两岸,在长江大保护中肩负着特殊责任和使命。
从主观上讲,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芯两带三区”战略机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荆州而言,不仅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更是最关键的历史机遇。
绿色决定生死。荆州必须扛起修复长江生态历史重任。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打造‘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市委书记何光中强调。
思路决定出路,起点决定高度。一项项顶层设计渐次推开——
创建“指挥所”。市委、市政府将创森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五城同创”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20多个市直部门、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森工作指挥部。
制定“作战图”。荆州立足平原湖区林水相依生态特色,科学编制了《湖北省荆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提出了“水乡林城,生态荆州”规划定位和“一江带四区,五脉汇六廊,八核融多点”空间布局。
签订“责任状”。四级书记抓创森,“四大家”领导亲自抓。建立市“四大家”领导联系森林城市创建和“绿满荆州”行动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市区联动机制和检查督办等制度。每周报进度,半月听汇报。创森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市直部门绩效目标管理。
……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家国所托、民生所系。
一场打造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连、林庄相伴的森林城市格局的“创森行动”在荆州大地拉开帷幕。
创森不限主城区,全域创建。2016年,市委、市政府要求所辖6县市全部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2017年,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监利县、江陵县、公安县省级森林城市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全域创森步入快车道。2018年,松滋市、石首市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019年,洪湖市、江陵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荆州“创森”,这是一座城市的生态宣示!
破题:直击难题,撰写生态宜居之“森林日记”
荆州“创森”该如何破题?
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工程大、造林土地面积有限、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植树造林任务重、群众创森意识不高……这是荆州曾面临的“创森”严峻现实。
哪里最难,就从哪里入手!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自加难度,直击“创森”难题,彻底扭转生态被动局面。
无地造林?这是首当其冲的“空间之难”——
荆州地处平原湖区,50%的耕地、30%的湿地,森林的空间在哪儿?
荆州迎难而上,按照通道绿化、门户镇绿化、村庄绿化、洲滩造林、环湖林带、立体种养、休闲林业、城郊小森林等重点,围绕江、河、湖、库、路、沟、渠营造纵深林带。
城区绿量如何提升?出严招!
中心城区按照“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河渠林萌化、居住小区花园化”的思路,实行建景显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目前,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922.81公顷,建有综合公园14处、社区公园23处、带状公园4处、专类公园13处,乔木种植比例达到93%,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为39.69%。
乡村绿化如何加强?出硬招!
全市以“森林城镇”和“绿色示范乡村”为平台,大力开展乡村绿化。全市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70.33%;分散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17.60%。15个乡镇获评“湖北省森林城镇”,526个村建成“省级绿色示范乡村”,呈现出“进村道路林带化、庭院绿化花园化、房前屋后绿色化”的景象。
创森工作如何动员?出新招!
荆州在“植树节”“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节庆期间,开展生态宣传活动,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0%以上。全市各县(市)区共设立义务植树基地62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3%;新(扩)建各类科普教育基地13个,生态文化教育基地15个。
创森资金如何投入?出实招!
坚持城乡统筹、多元投入,把森林城市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林业项目建设等同步规划、捆绑实施。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以来,荆州累计投入创森资金52.18亿元。
这是一次大刀阔斧的生态革命!
请森林回家、建美丽荆州。全市已建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4个,森林保护面积1.22万公顷;建立了4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10.1万公顷,物种保护小区4个,保护区面积28.53万公顷,有效保护了荆州重要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湿地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
创森的美丽嬗变,造就一个城市的新生。
固本:水乡林城,打造城市发展之“绿色廊道”
曾几何时,监利长江岸线的滩涂地,随处可见繁茂的人工种植芦苇。
人工种植芦苇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危害不可低估:施肥、除草、杀虫,大量的除草剂、杀虫剂藏在滩涂地里,经雨水冲刷流入长江,清水变“毒水”。
为做好长江岸线复绿工作,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按照《防洪法》有关“严禁在行洪区内种植高杆农作物”的规定,引导种植户们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种植耐水乔木杨树。
“栽树成本高吗?经济效益怎样?”“没有经验怎么办?”……种植户们犹豫不决,监利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将账目算得清清楚楚:将集体用地租出去栽树每亩地可得租金120-150元,经济效益是人工种植芦苇的3-4倍;对于承租户来说,树木长成后一亩地最终可收益4000-5000元,而栽树的成本每年不到20元。
解开“心结”后,种植户们纷纷表示愿意改种树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又组织专家进行全程指导,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性补助金。
如今,这片长江滩涂上已有3.5万亩人工种植芦苇改种杨树林。
近年来,荆州围绕兴林富民,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目前,全市芦苇改林面积67万亩,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达337万亩。
这并不是一个孤例。近年来,荆州市围绕路网、水网和田网推进林网化,加快了点、线、片、环相结合的绿色廊道生态网络建设。
——开展长江两岸植绿复绿。荆州率先在全省打响了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战役,实行挂图作战。今年,全市长江两岸新造林31.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7.75万亩,全市364处码头已关停并拆除340处,高标准复绿267处。
——全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荆州大力推进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荆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内外环森林生态建设工程、江汉运河生态景观工程,并在高速公路、国省道、一级公路、县乡道及河、湖沿岸建设自然森林景观林带。目前,全市道路总长2.34万公里,可绿化长度2.29万公里,已绿化里程1.96万公里,绿化率达85.57%,建城区道路绿化率达到100%,树冠覆盖率平均为39.69%;
——建设环湖纵深林带。荆州是湿地大市,湿地面积达34.1万公顷,已建设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11处,有环荆州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公安崇湖国家湿地公园、松滋洈水国家湿地公园、石首三菱湖国家湿地公园、荆州菱角湖国家湿地公园、监利老江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市河流型水岸绿化率为94.36%,湖泊型水岸绿化率为96.97%。
——高标准营造农田林网。调整树种结构,推广中山杉等新树种,采取“林路、林水”结合等建设模式,建成纵横交错的农田林网。目前全市宜建林网农田面积621.35万亩,已完成林网农田建设面积582.44万亩。
水乡林城,生态荆州。片片绿色正擦亮楚国古都荆州,长江“玉带”重现婀娜身姿,更披上绿色“盛装”。
成效:荆江蝶变,共享森林城市之“生态红利”
周末,临江仙公园游人如织,不少市民来此享受“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风光。
长江岸线管理员王建沙亲眼见证了一场美丽蜕变:荆州开发区柳林四路一带,因影响下游柳林洲水厂取水,5家单位都已关停,原来的厂房已被绿树替代,如今,早已满眼皆绿。王建沙说:“中石化柳林洲油库去年11月30日停产,在下游观音寺建新油库。这么重要的国企都要搬,其他企业没什么好说的。”
沙市区朝阳街道玉和坪码头从曾经的“灰”码头变成一片绿意盎然。在荆江堤外,1.75平方公里棚户区要拆迁,涉及508户居民和17家企业,企业也全部关停。长江岸线管理员林雅丽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有养猪场、化粪池,臭气熏天,现在植树复绿,规划建成公园。”
长江岸线管理员荣涛每天都在临江仙公园中巡查。“以前这里码头密布、砂石遍地、污水横流,现在建成漂亮的公园。”他说,荆州中心城区江段都会建成公园,形成荆江风情带。
从荆州开发区盐卡港逆流而上至荆州长江大桥,荆江岸线移步换景,新绿喜人。这些变化正是长江大保护的缩影:企业关停搬转、棚户区改造、码头整治、岸线复绿、生态公园……有减也有增,减的是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增的是生态修复、绿色产业。
大地披绿,何愁水不清、河不靓?
森林之城,曾经是我们追逐的梦想,如今已成现实。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标志着荆州正式走进森林城市的国家梯队,也标志着荆州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再次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创森以来全市累计新增造林213.15万亩,森林面积增至627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从30.66%增至36.69%,城区绿化覆盖率从34.94%增至41.7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0.69平方米增至12.78平方米,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覆盖率均超过90%,市民对创森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各项创建指标全部达到或者超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
如今的荆州,树多了,林大了,居住环境越来越生态了;一个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连、林庄相伴的森林城市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为荆州的可持续发展装上了永不衰竭的“绿色引擎”。
“如今开车或者漫步在道路边,树木苍翠,满目绿色,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惬意养心。绿色生态的荆州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投资置业、买房安家。”市民张女士一脸骄傲地说。
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绿色宜居生态的荆州,就如同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长江之畔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