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科技加持稻田“变脸” 生态种养做强虾品牌

2019-12-30 15:33   湖北日报  

科技加持稻田“变脸”

12月27日,在江陵县三湖天顺育秧农机专业合作社,稻田里等待越冬的小龙虾,正在欢乐地打洞,田埂种植着箭舍豌豆、光叶紫花苕子等绿肥作物。

“这些绿肥作物可部分替代小龙虾蛋白饲料,在提高小龙虾品质的同时减轻水体负担。”合作社负责人蔡小春见记者一脸好奇,连忙解释。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从事虾稻共作生产、虾稻+再生稻展示、水稻育插秧服务。常年生产优质水稻120多万斤、小龙虾16万斤。“今年小龙虾市场价格不如去年,但在科研团队的指导下,我们合作社的小龙虾还是高于市场价格不少!”蔡小春说。如今,合作社已是我省稻田综合种养团队荆州综合试验站所在地,承担着为团队研究提供试验基地及数据收集的科研任务,也成为周边农户学习“虾稻共作”的标杆。

虾稻田里养殖小龙虾,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土地生态恢复。蔡小春说,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稻虾“合作”,优势互补,小龙虾更干净、肉质更鲜美,大米饱满香甜、品质更好,稻虾共作收到了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效果。

“合作社在模式探索过程中,也曾走过一段弯路。”蔡小春回忆,前几年虾稻共作方兴未艾。“一种两收”的叠加效益,让包括合作社在内的不少大户们跃跃欲试。但是稻田环沟规格、虾稻接茬时间、小龙虾投放密度等没有科学统一标准,不少农户为了追求小龙虾的高产量和更多的经济效益,过量投放虾苗和喂食饲料,导致水体承载量超出了稻田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病害频发。此外,由于疯狂捕捞小龙虾,野生种苗资源急剧减少,种质资源退化趋于明显,个头和单重锐减。

种种因缺乏种养规范导致的问题,引起了省稻田综合种养团队的关注。团队推广首席专家汤亚斌介绍,要实现种稻养虾双赢,必须建立和规范虾稻共作的耕作制度、田间布局、绿色种养及病虫害防控技术。

优质安全饲料研发与投喂技术、绿色施肥技术、小龙虾稻田早繁技术、水体环境变化规律及小龙虾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成为团队近年来努力攻关的课题。

科技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全省小龙虾产量达81.24万吨,同比增加28.62%,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擦亮,成为首批中欧互认免检3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之一,“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03.7亿元,品牌价值位列中国龙虾区域品牌第一名。

团队专家们一边将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一边形成调研报告供政府决策。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种植绿色水稻,养殖绿色水产,通过农药化肥减量,强化投入品监管,保证环保设施到位,水源不受污染,确保绿色发展。

在科技支撑下,鄂州市泽林镇万亩湖小龙虾养殖合作社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大变化。负责人余国清介绍,虾稻田内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分别下降68%和30%。生态种养带来好品质,亩纯利润也达到4080元。合作社的小龙虾苗也成了“香饽饽”,虾苗不仅存活率高,成虾个头也大,受到省内外养殖户青睐。去年底,第二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和优质渔米金银奖大赛上,合作社的“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模式”获得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一等奖。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1912/93328ee7363c97bae08f697eb9dfc78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