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重在基层基础。石首市把村(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实行“41N5”包保模式,落实“八个到底”工作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力量下沉到到村、到组、到户、到人,众志成城向着最末端抓落实,筑牢疫情防控最前沿的第一道防线。
23日上午,南口镇新垸子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由镇党委副书记万平,村党总支书记刘宗富,镇派出副所长陈飞,村医王刚组成的工作专班正在为即将返岗的村民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开具健康证明。
刘宗富告诉记者,新垸子村目前在村居住的村民有580户2000余人,经过排查共发现返乡人员861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154人。按照“41N5”包保模式,全村被分成4个大片区,由51名党员干部按照每人包保10~15户不等组建了微信群,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八个到底”。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口镇无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是名副其实的无疫乡镇。
石首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41N5”模式中的“4”,是指在各村(社区)组建由干部+党员+警员+医护人员等四类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专司落实本辖区内“八个到底”相关工作。其中,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负责建制村(社区)的“八个到底”日常工作,警员和医护人员则按区域分片负责。
“1+N”是指小分队作战单元。每个小分队由1名党员(干部)包保N个对象,负责包保楼栋或包保村组片区内的居民、村民户。城乡迎街面路段和散居居住区以起止门牌号码或路巷名称确定小分队包保对象;行政村以1-3个村民小组为单位,明确小分队包保对象。“1+N”落实与否的考核标准是:建立包保责任关系;成立包保服务微信群;健全包保责任台账资料。“5”则是指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劝导员、信息员、卫生员、服务员。
石首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后,石首市把村(社区)防控作为重中之重,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正在打响。随着一封到底、一管到底、一沉到底、一网到底、一帮到底、一创到底、一查到底、结账到底等最严管控措施密集出台,疫情防控的基层基础被筑得更牢。
一封到底:实行战时管控,全域封城、封路、封社区、封小区、封楼栋、封村、封组,城市散居的居民以及农村分散居住的农户一律要求关门闭户。
一管到底:防控工作人员一律挂牌亮证戴红袖章或穿制服上岗,市公安局牵头组建街面纠察队,在全市各道路、卡口、小区不间断巡逻,见车就查,见人就问。对不遵守全域封闭管理的市民严肃批评教育、警示警告,对拒不服从管理,妨碍执行公务的,一律行政拘留并全市公开曝光。
一沉到底:全市所有在岗在职工作人员一律下到基层,由组织部门核验到人,对拒不到岗、逃避战“疫”的,实行责任倒查,公开曝光,决不允许有疫情防控歼灭战的“旁观人员”。
一网到底:借鉴每家每户扫微信二维码建群的成功经验,做到微信建群不漏一户,登记造册不漏一人。
一帮到底:引入多元化竞争机制,将大型粮油公司、蔬菜基地引入物资配送体系,实现多元化供给,建立超市配送考核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全面推行套餐制,推动服务内容从由简单的送物资、送药品向多元化功能转变。
一创到底: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无疫”乡镇、“无疫”小区、“无疫”村组、“无疫”楼栋创建活动。
一查到底:抓实隔离精准度责任倒查制度,确保“五类人员”排查不漏一人,特别重视对“无明显发热症状的武汉返乡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排查,按照科学规律,认真摸排所有确诊、疑似病例关系网、活动轨迹,分析预判潜在感染源,对聚集性案例进行倒查问责,继续实行发热病人有奖举报制度。
结账到底:按照《石首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考评实施办法》,对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乡村医生的在岗情况、履责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将全体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履责情况作为绩效考核、评价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履责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
“41N5”包保,有利于加强党委政府系统内部尤其是乡村干部的疫情共识,组建党委、政府、社会协同的防疫组织机制,动员社会精英和大众参与配合防疫工作,形成有力的疫情防控网络和防疫体系。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魏程琳课题组认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阶段,补齐短板加强薄弱环节,构筑更加有效的城乡疫情防控体系,是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