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的荆州,春雨绵绵,气温连续几天降到10度以下。
在这个新冠肺炎病毒最喜欢的天气里,一场里程碑式的胜利如期而至:3月3日上午,江陵县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全部清零,成为荆州市首个取得关键性胜利的地方。
这是期待已久的好消息,不少人心中顿时晴空万里。
而此时,距广东援荆医疗队惠州分队进驻江陵仅过去了18天,距广东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在荆州发起总攻也只过去了不到2天。
5天,重症患者“清零”
“我们没有什么精彩的救治故事,就是全力以赴。”惠州医疗队队长石喆说。这位来自惠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专家,对于18天实现一个县确诊患者清零的壮举,显得波澜不惊。
或许这与他们一早就啃下了重症患者清零的硬骨头有关。
石喆和另外18名惠州医疗队员,都属于第二批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2月12日凌晨抵达荆州,当晚奔赴江陵,是广东支援工作荆州地区全覆盖的重要一环。
2月13日一早,这些惠州医生就来到江陵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实地调研。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广东人,还来不及适应荆州的湿冷气候,一群人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与寒冷相比,给他们真正带来压力的,是在最短的时间了解江陵的防治信息,进入战斗状态。
这是前方指挥部赋予的任务,得到了指挥部和江陵县的大力支持。2月14日,惠州医疗队的护理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医生们则聚在一起,深入研判患者病例,一忙就到了夜半。
第二天11点多,江陵飘起了大雪,整个小城都是白茫茫一片。
“这是我人生中看见的第一场雪,很激动,那一刻我都忘了疫情。”护士罗韵仪说。和患者谈起下雪时,她依旧喜上眉梢。好几个患者问她穿得够不够暖,这让她十分感动。从见第一面开始,广东医疗队员就收获了江陵患者的信任,而广东医疗队员高效和专业也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罗韵仪进隔离病房的时候,石喆等人刚从隔离区出来。一个上午的实地调研,让他们对患者的救治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
根据计划,这一天广东医疗队要全面接管江陵县人民医院隔离病区。虽然患者相对其他县市区较少,但救治压力并不小,其中6位重症患者是医疗队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
石喆相信队友的能力,这一股为坚决打赢江陵疫情防控阻击战持续注入的强大的惠州力量,由三家医院派出的医疗队员组成:石喆等8人来自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陈晓东等3名中医生来自惠州市中医医院,他们主要由呼吸内科和急诊科专家组成;陈维生等8人来自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支建制完整的重症医学团队。
他担心的是救治条件。江陵县此前严织防护网,根据“四早”原则,每天拉网式排查,严格实行预检分诊制度,第一时间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只是,紧急改建的隔离病区条件相对简陋,缺乏抢救重症患者必要的医疗设施。
为尽快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医疗队拿出了三个方案。
“我们建议,把重症患者全部转移到救治条件更好的荆州市区;或者,把他们转移到江陵县人民医院本部ICU病房,当时那里住着8位非新冠肺炎的重病患者;第三个方案是就地改造,把隔离病区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重症监护室。”石喆说。围绕每一套方案,医疗队还做了详细的计划,包括转运方式、物资需求、感控要求和人手安排等等。
江陵县政府拿到方案后,开始研判可行性。石喆也不断与前方指挥部沟通,发现第一套方案与前方指挥部的部署不谋而合。
在石喆进入隔离病区几乎同一时间,广东医疗队前方指挥部与荆州市委确认,将联手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两个重症救治中心,集中救治全市重症患者。
ICU病房腾空和改造、新建重症监护室都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而从江陵到荆州市区只需要半小时,第一个方案或许是江陵县最合适的选择。
2月16日下午,广东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救治中心启用。从明确改造地址到第一个患者转入,只用了不到24小时。
当晚7点多,中央电视台连线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救治中心现场。因为不能进入隔离病房,外面灯光有些昏暗,现场的广东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工作人员和记者们,纷纷抬高手机,十几台手机的灯光汇集在一起,照亮了现场广东医疗队前方指挥部负责人和专家有些疲惫又满是欣慰的脸。
救治中心启用前,石喆已经与前方指挥部多次沟通,并邀请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专家救治组组长、重症救治中心主任蒋文新赶到江陵研判,确认6位重症患者可以转运。
惠州医疗队员和江陵县迅速行动起来,陈维生与重症团队组织医疗保障,江陵县政府也做好了万全准备,安排了警车护送。
第一个被送上救护车的患者叫文爱莲(化名),在她平安抵达荆州市中心医院之后,另外5位患者也相继转运走,其中3位送到荆州市中心医院,2位送去了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重症救治中心。
随着最后一位重症患者被救护车送走,江陵第一个实现了荆州市重症患者“清零”。以江陵为先锋,随后几天,荆州市其他县市相继推动重症患者“清零行动”。
2天,另一种意义的“清零”
最后一位重症患者送走后,石喆又送走了8位战友。
根据前方指挥部安排,为加强重症救治中心的救治能力,陈维生牵头的重症医学团队成建制调往荆州市区,他们的新岗位在广东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救治中心。而随着他们的抵达,广东省医疗队在该院支援人员达到28人,可谓兵强马壮。
进驻江陵之初,根据三支小分队的专业侧重点,石喆将隔离病区交给陈维生团队负责,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惠州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的医生则前往江陵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把关,不漏掉一个患者。
陈维生等人离开后,石喆把剩下的10人全部调到隔离病区,专注普通型患者的救治工作,从此江陵没有再出现一例重症患者。
2月18日,两批队员交接隔离病区工作。来自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着丰富重症救治经验的冯小鹏医生却“爽约”了。
当天一早,石喆敲响了冯小鹏的门,邀请他一起下乡调研防控工作。头一天还在发热门诊忙了一天的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此后两天,他跟随石喆和中医领队陈晓东走遍了江陵县10个乡镇。
疫情爆发以来,江陵县就严格实行预检分诊制度,在城区设置3个集中隔离留观点,主要隔离重点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在各乡镇设置留观点,用于隔离疑似患者和一般的密切接触者。
在这些隔离点,石喆3人重点调查了疑似患者的治疗、隔离情况,对一些症状不够典型的患者进行甄别筛查。
白天,石喆们在乡道上一路奔波;晚上,还要参加远程会诊。中午也没有休息时间,午饭就在路边,一盒快餐,几分钟结束战斗,然后奔赴下一个地方。
两天的高密度工作,换来的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清零”。
“我们目的是推动关口前移。”石喆说,他们总共筛查了100多个人,发现有10个人有可疑症状,建议他们到县里做肺部CT等进一步检查。结果没有发现新的确诊病例,这让医疗队可以更加安心投入救治工作。
同时,借助前方指挥部引入广东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动核酸检测向县域下沉的部署,医疗队还全力促使江陵对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扎紧了最后一道篱笆。
为确保防控成果,几天后,石喆又请轮班休息的海南医疗队派人,到各乡镇进行了第二次摸底,同样没有发现漏筛患者。
“到基层筛查是十分必要的,也符合中医治未病的要求。”陈晓东说。他此行还有一个任务,把“江陵1号方”和“江陵2号方”推广普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这两个方剂是惠州中医医院的专家团队,根据江陵当地气候、水土和饮食习惯等特性,并结合临床观察,拟定出的中药方。
“‘江陵1号’扶正健脾、清热解毒,可以增强免疫力,主要用于预防流感和新冠肺炎。”陈晓东说。医疗队抵达江陵24小时之内,发热门诊和隔离区工作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以及前来就诊的群众,就都喝上了“江陵1号”汤药。
“江陵2号”则主要用于患者治疗。“我们希望充分发挥中药特色的治疗作用,辨证论治,让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患者转为重症的可能性。”陈晓东说。两天后,所有新冠肺炎患者都喝上了广东中药,他开心地把这件事写在了日记里。
除了研制药方,陈晓东还和同事龙文、涂建龙用两天的时间,将江陵县所有患者的病历图表化。这个他们戏称的“江陵防冠五线谱”清楚地展示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帮助专家更好地研判总结,找出患者的共性和差异性,辨证施治。
“江陵县中医基础薄弱,没有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也只有一名中医生。”江陵县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国各地中医参与率和治疗效果不断提高,陈晓东等人的到来,不仅可以发挥中医治疗优势,也帮江陵县填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空白。这也激发了当地发展中医的决心。
为了确保江陵县的中药供应,2月28日,惠州市中医医院专门向江陵捐赠中药颗粒剂4864份,其中“江陵1号”3600份,“江陵2号”1264份。
18天,全部患者清零
王刚(化名)是江陵最后一位出院的确诊患者,他走出病房的准确时间是3月2日下午3点。
踏上湿漉漉的地面,头顶淅淅沥沥的小雨,他深吸了几口气,然后像个孩子一样笑了起来。尽管还需要14天隔离观察才能回家,但属于他的战斗,基本可以宣告结束。
头一天傍晚,王刚的核酸检测复查结果发回医院:阴性。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张灵娟第一时间告诉王刚这个好消息。隔着厚厚的防护服,王刚看不到她的微笑,却感受得到她发自心底的高兴。
现在,王刚最期待的是母亲的康复——他是文爱莲的儿子。当初,听说母亲送去荆州,有广东最顶尖的重症医学专家救治,王刚很高兴,但很快他变得失落和焦躁。
陈树贤等几个护士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向管床医生冯小鹏介绍了这个情况。
起初,冯小鹏以为王刚担心自己的病情,耐心地向他解释,又安排护士关心他的生活。王刚的饭不够吃,帮他多拿一份;水不够喝,干脆搬来一整箱矿泉水。
经过细心呵护和心理疏导,王刚终于打开心扉。原来,文爱莲去荆州后,手机故障,失去联系。他很担心母亲,又不想麻烦已经非常辛苦的广东医生,只好郁积于心。
石喆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立即联络前方指挥部和荆州市中心医院的广东医疗队员,顺利找到了文爱莲的管床医生,委托对方拍摄一段文爱莲的视频,同时也发去了王刚的问候视频。
“妈,我是王刚,屋里一些事情都搞得规规矩矩的,你在那里安心养病,要吃要喝,要听医生和护士的话……”视频里,王刚不断给母亲打气,自己也放下了悬着的心。
这不是一个特例,所有患者的合理需求,都能得到广东医疗队员的重视。石喆还专门建了一个医患群,把患者都拉了进来,有什么需求都可以直接说出来,还没上班的医生和护士负责远程解答,值班的医生和护士则负责现场解决。
有时为了活跃氛围,医疗队员还会按广东的新年民俗,发一两个小利是,逗患者抢红包,逗他们开心。
▲罗韵仪在和当地患者沟通
随着病情减轻,患者们也日益开朗。有一位患抑郁症的阿姨,刚入院时非常情绪化,如今每天都很开心,下午准时跳广场舞,还在群里邀请护士们和她一起跳。还有一位阿姨不喜欢发语音,每次都拍成小视频问好、道谢。
“谢谢”是医疗队员们听到最多的词汇。王刚出院时,因为不能见到每一位帮过他的队员,也专门拍视频表达自己的感激。
广东医疗队员不仅给予患者一视同仁、关怀备至,同时也确保高质量的治疗,这才是给患者最好的鼓励和祝福。
石喆、张灵娟、冯小鹏和陈晓东等主治医生,每天都会讨论患者病历,每晚准时参加前方指挥部组织的远程会诊和培训,根据前方指挥部推行的《广东专家共识》,进行“一人一案”精准诊疗。
在她们的指导下,患者们不再采用激素治疗,也减少了抗病毒和抗炎症药物的使用,减少了输液和雾化,增加了氧疗。新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先后送走了60位出院患者(含疑似病例)。
▲广东医疗队员在讨论患者治疗方案
隔离病区没有中央供氧系统,患者吸氧增加,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护士更累了,她们要经常搬运氧气罐,最多时一天20多次。对几位身材娇小的广东护士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每搬一次都有缺氧窒息、眩晕的感觉。
“我们给患者用的是‘大炮筒’,平时都不一定能搬得动,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行动不便,就更难了。”护士林晶晶说。她比较瘦弱,体重只有47公斤,而每一个氧气罐都重达50公斤。
石喆心疼这些队员,但也没有太多办法。2月23日,参加广东、荆州两地远程会诊时,钟南山院士提到,氢氧机可以增强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石喆立即将前方指挥部调拨的氢氧雾化机用上,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石喆对医务人员的关心还体现在院感防控上。抵达江陵驻地当晚,医疗队就把酒店划分区域,两侧的楼梯,一侧用来上楼,一侧用来下楼,电梯只用来搬运货物。每天走楼梯上下,透过窗户看一眼酒店后面的风景,也是一种心情调剂。
接管江陵县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后,石喆抓的第一件事还是感控。根据前方指挥部要求,他任命廖玲芳、张灵娟担任感控监督员,同时安排白天上副班的医生轮班兼职感控监督员。
“石队长要求医院在缓冲间都安装了摄像头,我们可以随时观察进出人员的防护服是否穿脱到位,通过步话机及时提醒和纠正。”廖玲芳说。曾有消杀员进入病房消毒,还有一次维修工工人进病房修理马桶——他们此前对防护服穿脱没有太多概念,都是在院感监督员的严格监控下,做到了安全出入。
后来,江陵县选择白马寺镇卫生院刚刚竣工的新楼作为新隔离病区,石喆第一时间到现场指导改造。这些严格而及时的作为,确保了广东、海南和江陵医务人员没有一人被感染。
用心用情,最暖人心。尽管时间短暂,广东医疗队员不仅赢得了患者的认可,还与当地医务人员、防控工作人员等,都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有幸能在这个特别的地方遇见你,成为搭档。愿我们都能不负这段时光……我中意你!”护士曾彩华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几张洗手衣和防护服的照片,上面是江陵县人民医院护士蒋霞英写给她一封封特殊的“情书”。
防护服和洗手衣不能留,照片可以,情感更可以。
下一战:荆州“清零”
2月29日,湖北首次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报告,按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个等级对全省103个县(市、区)进行等级评估。
在用红黄绿三色标注的地图上,荆州几乎全境都是代表高风险的红色。只有江陵县和荆州区标注了黄色,这表示着中风险——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随着王刚的出院,以及同一天最后一位疑似患者的排除,从3月3日开始,江陵的颜色变成了代表低风险的绿色。
只要暖风一吹,春草势如霹雳,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春天的到来。在江陵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松滋、石首、公安也加快推进速度,最快的也将在3月第一周把地图上的红色换成绿色。
率先完成任务的惠州医疗队,几位护士开始了轮休,医生肩上压力也减轻了,他们终于有时间看一下白马寺镇卫生院四周的田野,或者从驻地宾馆看一眼窗外,那里稻苗翠绿,油菜花迎风招展。
“只要组织需要,我们哪里都可以去!”石喆说,荆州战役还没有结束,他已多次向指挥部请战,前方指挥部也初步确定将把他们调到荆州战斗最吃紧的重症救治中心。
但他们不得不推迟行程,因为江陵县极力挽留他们。
他们也舍不得离开。虽然在疫情期间,江陵县街上冷冷清清,但是江陵人却给了他们最大的热情。
“我们守护江陵的患者,江陵县也守护着我们。”涂建龙举例说,因为从接到任务到出发只有半个小时,他和龙文都没有带足衣服,江陵县政府第一时间给们提供了保暖衣物。
如今,白马寺镇卫生院还没有空,还有一些出院复阳的人在隔离观察,“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当地鉴别评判,争取早日让江陵县的老百姓回到生活正轨,早日复工复产。”
石喆的话不多,在缓慢的讲述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自信和淡定。室外有些冷,他戴了一顶棒球帽,帽檐上有三个小铁环,风一吹过,碰在一起叮当作响。或者,它们想为走向尾声的江陵战役编配一首片尾曲,俏皮欢快,余韵悠长。
(记者 宋炳军 覃健基 马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