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荆州报道:今天是世界气象日,2020年的主题为气候与水,我们都知道,南极地区的气象台站是世界天气监视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今天,我们联系到了荆州籍的南极科考队员李文波,他向我们分享了在南极的所见所闻。
正在线上授课的这位老师就是李文波,今年46岁的他是荆州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主任。2018年11月2日,他作为唯一的一名荆州籍科考队员,与其他18名科考队员,乘坐“雪龙”号出征南极,于11月30日抵达南极中山站。
在为期一年的科考任务中,李文波主要做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理。李文波说,南极中山站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在7.8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7度。因此,每次出门大家都会做好防护措施:穿上企鹅服、擦好防晒霜、戴好护目镜,出门观测的时间约5-10分钟,但是由于南极干冷、紫外线强烈,大家的手经常被冻裂、皮肤更是被晒得黝黑。
南极大陆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是世界上冰雪最多、气候最寒冷、暴风雪最强烈、降雨量最稀少的地区,被喻为“地球冰库”、“暴风故乡”、“世界寒级”、“白色沙漠”,这就意味着,酷寒、干旱、烈风是南极气候的主要特征。
李文波说,除了极寒天气,包括自己在内的19名科考队员们还要面对极夜的心理考验,进入极夜,大家开始失眠多梦,不少队员的生物钟出现了紊乱,接着会出现便秘、厌食等消化系统问题。
除了生理不适,万籁俱寂的环境也会让科考队员们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面对困难,大家都会采取看书、看电视剧等方式打发时光。在这种环境下,李文波不仅靠着自己强大的心理素质坚持了下来,更是用专业素养出色的完成了南极科考任务。
南极地区也是全球气象资料最贫乏的地区,气象台站的密度远小于其他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以及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南极在气象、生态、地理、海洋等多学科的研究中心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全球大气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统一整体,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就必须对南极地区有所研究,李文波呼吁,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气候变化,爱护环境。
(记者:孙颖 杨杨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