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能特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监测反应釜运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黄志刚 琳玲 摄)
医药化工产业是荆州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有80多家企业。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企业扩大产能、新上项目;一些相关企业纷纷转产防控用品,口罩生产企业从3家发展到16家,口罩日产能从55万只提高到800万只。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荆州医药化工企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固本
医药化工企业势头良好
5月12日,荆州开发区利洁时家化(中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配制、灌装、包装产品。该公司生产消毒液、洗手液、沐浴露、香皂,1月20日放假,因防疫需要2天后复工。
“1月下旬公司仅100人、3条生产线,到3月下旬420人、6条生产线。4月,公司600多人全部复工,产量132万箱,同比增长78.4%。公司订单已排满全年,计划招聘100人、增加设备,扩大产量。”利洁时家化行政经理李永国说。
在监利县湖北一半天制药有限公司,工人戴口罩在生产线上忙碌。该公司生产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可为病人补充营养,抗击疫情期间捐赠到武汉和荆州的多家医院,有利于促进新冠肺炎患者康复。
“2月21日复工以来,工人从110人增加到180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月产量由70多万瓶翻倍到140多万瓶,仍然供不应求。”该公司副总经理沈联兵说。3月26日,该公司启动改扩建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新建小儿氨基酸玻瓶输液等生产车间,预计年底竣工投产。“去年公司销售额5.8亿元,今年预计10亿元。”沈联兵说。
4月8日武汉解除封控后,位于石首的湖北荆江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一批武汉客人。“一家医药公司来谈合作,计划将8种药品落户到我们公司生产。”荆江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付堂慧说。
这家企业原本将药品生产放在江苏一家工厂,去年有意与荆江源公司合作。疫情发生后各地交通运输受阻,双方加快合作步伐,4月下旬签约。“我们下半年就能生产新药,公司年销售额将增长两倍。”付堂慧说。
能特科技有限公司是荆州医药化工产业中的老牌企业,一季度一半时间停产,4月该公司孟鲁司特钠中间体产量15.85吨,同比增长173.9%。“该产品主要出口到国外,今年国内需求也增长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法法说。
转产
防疫物资生产一片红火
监利县玉沙集团是一家传统家纺企业,主要生产毛巾、毛毯,产品出口欧美。“从2月起,在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多次购买口罩机,建设、调试口罩生产线。现在1000多名工人有一半生产口罩,日产量450万只,既在国内销售,也能出口。”玉沙集团副总经理唐小鹏说。为保障原材料正常供应,该公司收购了一家天门的无纺布厂。
到4月,玉沙集团口罩销售额已超亿元。“前期投入成本已收回,即使市场上口罩价格下跌,口罩生产进入微利时代,我们也有竞争力。”唐小鹏说。疫情增强了消费者的健康卫生意识,玉沙集团决定今后还要生产医用纱布、消毒手巾等。
石首鑫兴医药工贸产业园有限公司有多个业务板块,疫情发生后不仅生产口罩,还生产口罩机。
该公司董事长刘荣华介绍,2月17日,石首市政府安排车辆把他从老家仙桃市接回,商议生产口罩。他安排人员花600多万元到仙桃采买各种设备、原材料,陆续接回70多名工人,并注册成立“湖北仙鹿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2月22日,该公司9条口罩生产线产出第一批28万只口罩,全部捐给各地抗击疫情。此后,公司又增加几条生产线,到3月中旬,口罩日产量50万只。
鑫兴公司业务板块中有汽车配件生产,刘荣华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口罩机及设计图纸,一周内造出口罩机。
荆州市经信局原材料工业科科长连传飞介绍,通过一批企业扩产、转产疫情防控物资,截至5月13日,该市已生产口罩2.18亿只、防护服220万套、消杀产品2.89万吨。
服务
医用物资企业享绿色通道
二三月份因防控需要,交通运输受阻,政府部门帮企业解决原材料、产品运输及员工返岗等难题。荆州开发区动用车辆232趟次,接回返岗员工5390人,帮助企业新招工1600余人。
湖北海兴卫生用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口罩生产企业,2月初扩产,荆州市经信局帮助解决员工数量不足、生产线设备恢复和物流不畅等问题,该公司口罩日产量由35万只增长到170万只。
5月10日,利洁时家化收到荆州开发区返还的6.3万元员工体检费。“让人感动的事情有很多。疫情发生后,公安部门帮公司接回大批员工;员工住在6家酒店,开发区补助住宿费;经信局等单位多次送来防疫物资和生活物品,保障公司全力生产。”李永国说。
为扶持企业发展,荆州市经信局与建设银行共建“企业氧仓”,该市首批110家企业“入仓吸氧”,包括玉沙集团在内的50家企业已享受“增氧”贷款1.86亿元。“建设银行贷款2000万元,帮助我们上马口罩生产线项目。”唐小鹏说。
荆州有93家企业纳入国家、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可获得中央和省金融贷款等方面支持,其中医用物资类企业21家。荆州开发区帮助思创科技、国药器械等9家企业申报贷款1.77亿元,还帮助能特科技等15家企业申报补短板稳投资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