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立秋。立秋是秋天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指庄稼成熟时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夏去秋来。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虽说立秋就是凉爽秋季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不同,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气候。此时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夏之中,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此时节由于台风雨季过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将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中医认为,养生必须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规律。所以秋季养生务必一切要以“收”为要。古人所言“伤春悲秋”,秋天一定要注意收敛心情,主动排解郁结,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立秋时节,梧桐树开始渐渐飘零落叶,故有“落叶知秋”之说。宋人刘翰“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说的就是在初秋的夜里,从睡梦中起身,来到寂静的院落里,依稀感觉到了秋声,却又无处寻觅。朗朗月色下,唯有满庭院满台阶的片片梧桐落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多彩的季节。立秋之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美妙景象会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
立秋后需要注意些什么?专家:这几点很重要
8月7日立秋,现在还是“伏天”,天气仍非常热。立秋后,市民需要注意些什么?
警惕早晚温差
立秋时节,依然会有一段炎热天气,被人们称为“秋老虎”,仍要适当进食清热解暑食品。但从立秋后,晴热高温会逐渐缓和,人们会逐渐感到凉爽,昼夜温差也会逐渐加大,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被褥,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肩颈、腰腹的保暖。
注重润肺去燥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易伤肺,宜润燥、养阴、润肺。适当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秋天,人们有时会感到烦躁,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
还可进食酸味的食物以收敛肺气,如橘子、柠檬、柚子等。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防泻肺气。另外,立秋时暑热未消尽,还需适当服食防暑降温之品,如绿豆汤、莲子、百合等,以消暑敛汗,健脾开胃。
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明显的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避免伤风感冒
立秋后,白天高热的温度到了晚上就会变得凉爽起来,同时早晚的温差如果过大,易感冒。有些人习惯在家将空调温度调得比较低,夜晚睡眠时寒气入侵,体质下降,很容易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立秋过后,夜间尽量少用空调。
尤其是在几场秋雨过后并出现气温骤降时,夏天时人体有内热再加之受凉,人们极易伤风感冒,应及时增减衣物,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感冒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相对抗病能力差,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和耐受力也差,因此要特别注意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