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仲夏的傍晚,尤为燥热、寂静,但在沙市区岑河镇陈龙村的村前广场却人流攒动、热闹非凡。竹凉亭、竹篱笆、竹高台、竹板路等各种竹建筑,将这里点缀成一座竹文化主题公园,竹凉亭里纳凉、竹板路上散步、竹荫广场下跳舞,成为村里人及周边居民的必备活动。
别看这里如今景美、人安逸,过去却是人多、地少、田不肥的“白田乡”。于是,家家户户都种上竹子,在农闲之余,村民们都靠扎竹器补贴家用,就这样,竹器手艺代代相传。据统计,全村现存303名工匠,绝大多数都是干了一辈子的老手艺人。但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塑料、金属制品逐步取代了竹器,大多数竹制生活用品已无人问津。农田少,竹器也卖不出,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滚滚洪流中,陈龙人该何去何从?
穷则思变,变则图强。近年来,陈龙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结合村情村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过各级反复讨论研究,决定立足“荆楚工匠第一村”,谋富谋强谋幸福。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增收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陈龙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397人,其中五保户有50户,120人,陈龙村能不能全面脱贫,关键就在这50户。
2018年,陈龙村与本土服装纺织企业对接,亚豪针织、恒达针织、荣和纺织等多家本土企业,为其中20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19年上半年,本村兴桐蔬菜合作社和红鲜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另30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村两委积极申报瓜果蔬菜种植奖补,申报总亩数92.33亩,总金额42350元,同期安排三名产业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作。在本土特色产业带动下,2019年底,全村397名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3600元增至8500元。
贫困户在蔬菜合作社装拣蔬菜
景点打造激活乡村旅游
陈龙村西邻沙市城区,东接沙市飞机场,通村公路众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018年12月,陈龙村以第十一村民小组唐家湾为试点,以竹元素为主题修建旅游设施,将整个小组打造为乡村旅游景点,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建设面积达3万平方米,2019年底至2020年初补种各类绿化树木逾1100余株,树木覆盖率已达30%以上。
唐家湾主推“乡村一日游”项目,提供农家特色餐饮和亲子游乐场所,主要接待短途观光团队和城区散客,2019年全年吸纳游客5000人次以上,直接带动村民增收30万元。
游客观光团在唐家湾购买村民自种蔬菜
景美了,人来了,村活了,业也兴。2018年建设之初,唐家湾2号农庄老板周家慧投资10万元,对自家进行改造,将一楼全部改成独立的包房,门前屋后种上盆景花卉,特别是门前一株嫁接了橘子、橙子、柚子的“红三果树”,令游客们啧啧称奇。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周佳慧农庄的生意蒸蒸日上,开业第一年,纯利润便达到了5万元。唐家湾这一年多来喜人的变化,周家慧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夸在嘴里:“政策好,加油搞,荷包瘪不了!”
唐家湾2号农庄门前的“红三果树”和“捞月古井”
工匠传承丰富乡村灵魂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振兴的根本靠传承、靠前景。现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黄发良老师傅手中的“传家宝”
如果说乡村旅游是左手,那工匠产业就是右手,左右开弓才能稳中求进。要想让乡村旅游更上一个台阶,竹器制作体验服务和精美的竹制工艺品等相关配套特色产品就必须跟上发展脚步。
2019年12月,陈龙村申报荆州市沙市区“非遗在社区”项目获批,陈龙村三匠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在认真筹备半年之后,今年6月至7月,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奔赴湖北省咸宁市和黄冈市考察工匠产业项目,同时派出三名最优秀的竹器师傅前往宜都市接受为期一个月的精编竹器培训。
竹器产品展示
经过一个月的考察和学习,最终敲定了陈龙村工匠产业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全面打造生产、销售、乡村旅游一体化产业发展路子,二是要积极吸纳年轻人拜师学艺传承工匠文化精神。筑得金巢引凤来,目前,陈龙村工匠培训中心正积极部署改造升级,并与本地家具厂签订村企共建协议,工匠们已投入第一批生产工作。下阶段,还将到“灯具之乡”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开展招商推介,力争做精竹产品、做优竹产业,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振兴路上幸福多
2019年,陈龙村举办“建国七十周年”、“小康路上幸福多”和“村社互联、城乡共建”等三场大型文艺汇演,共吸纳村内外1200人次以上驻足观看,群众反响热烈。此外,荆州市作家协会和荆州市书法家协会成员来到陈龙村现场采风,并与该村民间老艺术家亲切交流,双方文人墨客共同为陈龙村题诗一首:
翠竹轻摇韵带风,漫天雪舞伴梅红。
新篁院内听莺语,绿柳堤边闻晓钟。
短笛箫音能引凤,乡村工匠可腾龙。
无边秀色春来早,好戏连连气势雄。
陈龙村老艺术家书画作品
2019年端午节,陈龙村百姓大舞台举行包粽子比赛
精彩纷呈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美好生活,提升了村民精神风貌。
2019年,唐家湾先后被评为区、市最美庭院。唐家湾的成功为陈龙村乡村旅游开了一个好头,2020年至2021年,陈龙村将继续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小组3个,争取以点到面,完成从零散盆景到整体景区的跨越,形成产业集群。为进一步扩大工匠产业链,拓宽工匠产品销售渠道,村里决心通过人才培训、活动宣传、招商推介等多方面,下足“竹”功夫、做好“竹”文章,强推“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