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公共卫生防疫专题展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展台被观众和参展商层层打围,分别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两款新冠肺炎灭活疫苗惊艳亮相,并欢迎扫码预约接种。
记者9月6日上午在现场看到,由于扫码预约的人太多,系统一时崩了,工作人员只好请大家先把预约二维码拍照,过两天系统修复后再扫码预约,乐观估计今年年底前可以接种。
与中国生物展区相邻的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也展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两家企业参展现场负责人介绍:三个疫苗均已进入Ⅲ期临床阶段,如果试验顺利年底可上市,三个疫苗累计生产能力预计可达6亿剂。中国新冠疫苗跑出了中国加速度,其安全性、有效性实现了“全球最早、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先行优势。
紧急接种数十万人,无一人有不良反应
中国生物总法律顾问、纪委书记周颂一上午都被中外媒体记者打围,其中两位日本媒体记者在展台前足足站了一个多小时,除了听其他媒体记者提问,还认真地追问了多个问题。
周颂介绍:中国生物目前生产的两个品规新冠灭活疫苗,一款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另一款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目前均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在中国以外,这两款疫苗已收到十几个国家的临床试验批件。试验正在阿联酋、巴林、秘鲁、摩洛哥、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展开,已入组接种达5万人,样本人群覆盖115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人种、不同国家的人群中接种,综合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目前进展与效果好于预期,各方面进展均全球领先。
此前,中国生物这两款疫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效果明显,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且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
周颂披露:今年7月22日,我国已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经率先获批紧急使用,已接种数十万人次,无一人有明显不良反应,同时这些接种人群中,很多处于高风险暴露的,比如救治新冠感染者的医疗救治人员、紧急接种完疫苗去海外疫情高风险地区的有好几万人,目前紧急接种人群未出现感染现象,彰显了我国疫苗科技的力量。
对于疫苗发挥作用的有效期,周颂说:最早一批打疫苗的人到现在已经五六个月了,其抗体水平还在峰值的稳定期。周颂说:包括我本人在内,接种效果良好。注射疫苗后的人群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目前一些科学家经过综合评估认为,目前研发出来的新冠疫苗对人体保护时间预计1-3年。
中国生物于北京和武汉两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别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两个疫苗生产车间年产能合计可达3亿剂。
普通民众究竟何时能打上疫苗?周颂说:目前主要看三期临床结果。如果试验顺利,新冠灭活疫苗将在今年年底正式上市。建议接种者总共接种两次,两次接种的时间相隔2到4周。
世界各地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不同,疫苗是否对所有地区的病毒都有效?周颂说:科研人员一直在研究,从目前数据看,国内北京新发地、新疆的毒株及欧洲等地的毒株,疫苗都能覆盖掉,有效性很好。记者追问:国内接种新冠疫苗定价会超过千元吗?参展企业现场工作人员笑答:“肯定不会!虽然具体定价还没有出来,但会根据国家要求,分类分层合理定价,一定是大家用得起的,咱们老百姓不仅打得上,打得起,打得安全,更打得有效,打得放心。”
两家疫苗生产企业比邻PK
与中国生物展区相邻的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也展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科兴控股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
其展位上展示了两种包装形式的“克尔来福”疫苗,西林瓶包装和预充注射器包装。科兴公司品牌总监刘沛诚说:预充注射器包装使用便捷,但运输成本较高;西林瓶包装提升空间效率,节省运输成本,更经济实用。
据介绍,北京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28日正式启动名为“克冠行动”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项目,在联防联控机制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多家合作单位全力推进疫苗研制工作。盲试结果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克尔来福疫苗Ⅲ期临床研究在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稳步推进,疫苗产业化建设也已完成,预计试验顺利的话年底即可上市。
在中国生物展台,与疫苗同台展出的还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它取自新冠康复者血浆,在湖北、武汉,以及北京新发地、新疆乌鲁木齐等地突发疫情救治危重患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武汉抗疫保卫战中,它使700多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并被多国采用,被誉为治疗新冠的神药”,周颂说。
中国生物还在现场展出了一批抗疫新产品,包括22重呼吸道检测试剂盒,可第一时间排除已知病毒,为确定疫情系新冠病毒感染探明方向;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已通过国家药监局和欧盟CE认证,并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应急使用清单……
记者现场采访获悉:17年前,中国生物和科兴生物都曾研制出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并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由于非典很快消失,SARS疫苗没有派上用场,但是那一批研发疫苗的科学家都还在,当年积累下来的经验都还在”,周颂说。
周颂说:科研人员为了疫苗的生产,争分夺秒、全情付出,非常辛苦。有位研究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装备,在P3试验室连续工作19小时以上,凌晨4点才到休息区稍作休息,她年幼的孩子78天没见过妈妈。(记者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