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我的城】1938年 新升隆号在洪湖燕窝遇袭

©原创   2020-09-07 14:57  

云上荆州报道: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由荆州市史志研究中心联合荆州广播电视台《江汉风》推出的系列报道“我的抗战我的城”,本期节目为你讲述抗战时期,发生在洪湖市燕子窝长江码头,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件。

洪湖燕窝镇的新升隆小学内,一块8米高的纪念碑上,有邓颖超题写的“新升隆轮遇难烈士永垂不朽”碑词,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书写的“洪湖市燕子窝新升隆殉难烈士公墓”墓碑词,以及原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童小鹏老人题写的“抗日救国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碑词。这块碑,铭记着一段悲壮而厚重的历史。

武汉大会战后,国民政府决定弃守武汉,迁都重庆。1938年10月22日,刚刚创刊出版了9个多月的新华日报,在报眼发出大号字体的战斗口号:“现在保卫武汉的战斗,已临到最后关头。我们保卫武汉固然重要,而产生新的力量坚持长期抗战更为重要。”当日下午,根据周恩来的指令,时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李克农,带领《新华日报》最后一批工作人员,乘坐“新升隆”轮船撤离武汉,向重庆转移。

随船而行的《新华日报》记者郭于鸣撰文回忆当时的情景:船身蠕蠕地向南推动,但是人的脸却都向着北面,遥望着黄鹤楼顶和江汉关的钟,“暂别了!再见在黑暗的尽头!”一群青年的新闻工作者和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唱着“中国不会亡”的歌,荡漾在浩荡的江面上,显得十分庄严。

“新升隆”轮船吨位很小,载有近百人,还装有印刷器材,由于严重超载速度很慢,走了一天,仍在湖北境内。第二天早晨,航行两个多小时后,到达洪湖燕子窝。因为日本飞机常在白天来袭,李克农便让船靠岸停泊,全部人员上岸疏散。直到下午3点半,未见日军飞机飞临,人们陆续上船准备启航。突然,4架日军飞机从长江对岸飞临上空,对轮船疯狂轰炸。

李克农之子李力曾在《从秘密战线走出的开国上将——怀念家父李克农》一书中,描写这段壮烈的轰炸: “新升隆”号的船头先被炸弹击中,接着船上烟囱被炸,船身失衡后慢慢下沉。敌机转了一圈,回来又投下一颗炸弹,把“新升隆”与它的拖船炸得粉碎。父亲目睹了敌机的暴行,满腔怒火。敌机飞走,父亲把放在地上被子弹射穿的军帽匆忙戴上,与同志们迅速跑到江边组织施救。

空袭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新升隆”号在熊熊大火中慢慢下沉,船上的人全部被迫下水,岸上的人全都趴在地上,敌机才善罢甘休。日机轰炸后的燕子窝码头一片惨淡,船上近百人伤亡。其中《新华日报》16位记者编辑、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9位同志,共25人不幸遇难。

西撤的路是如此艰难,抗战的决心是如此迫切。放下悲伤和痛楚,还要继续上路。李克农将幸存者分为两路,《新华日报》的同志和部分难民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携加拿大女护士琼.尤恩及伤员去长沙。

翻开尤恩护士1981年出版的回忆录《在中国当护士的年月》可以发现,她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这一路先步行,后来坐小木船,穿沼泽,过湖区,从湖北的洪湖、公安等地,向长沙方向挺进。我们后几天的主要食品都是鲜鱼和大米饭,我吃得实在香。过了洞庭湖,渡过湖江,11月上旬终于安抵长沙。我们受到周恩来同志最热烈的欢迎,热烈得使我感到有点异乎寻常,因为周恩来总是很沉着冷静,不容易激动的,没想到我们这几个衣衫褴褛的人的到来竟使他兴奋不已!

1938年12月5日《新华日报》刊发了《追悼本报保卫大武汉殉难的同志》社论,文中说:“惟是本报产生于抗战烈火之中,自始即为抗战建国而努力,一切言行但求有益于国家民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很少写诗的邓颖超发表了《敬悼新升隆轮二十五位死难烈士》的吊唁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你们奋斗到最后,在撤退后艰难的途程上,继续奋斗。”

(记者:陈理君)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2009/5492cb7e15c7d529e01bb0ad017d4a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