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秋高气爽,天气渐凉。适逢国庆节,市民外出访友、聚餐、旅游增多。但在欢度节日的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哦!谨防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食源性疾病和蚊媒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秋季天气冷暖多变,昼夜温差加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下降,人们易患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流感一般表现为突然发病、高热、咳嗽、畏寒、流涕、鼻塞、咽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儿童流感有时伴有胃肠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拉肚子等。
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部分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往往引起重症或死亡。
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轻掩口鼻的卫生习惯。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
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必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停课或离开工作岗位,避免接触他人,同时应及时就医。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十月正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请市民尽可能去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学生等,预防流感发生。
诺如病毒感染
秋季气温下降,诺如病毒感染高发。该病可通过粪—口途径、污染物污染、摄入受到污染的食物和水、呕吐物飞沫经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播,传染性强,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或单位传播。
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托幼机构、学校人群密集,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感染诺如病毒会出现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的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症状,每日腹泻多达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在感染人群中,儿童患者多出现呕吐症状,成人患者则腹泻较多,一般病程为2-3天。
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需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对于高发人群,尤其是低龄儿童,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食物卫生,要喝开水,彻底煮熟食物(特别是贝类和海产),减少校外餐厅就餐,保证处理食物的人员和用具清洁。
学校和幼托机构要加强晨检和日间健康巡查,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对出现相关症状者要立即在校园临时隔离,并妥善处置呕吐物,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
诺如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通常可自愈,一般给予补液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方法对症处理。
手足口病
10月是手足口病流行的次高峰期。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儿童突然起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现疱疹,集中在手、脚和口腔周围。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机构易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十一”假期,小朋友爱去游乐园等人群密集场所,交叉感染机会增多。
预防措施
建议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
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消毒等日常防护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
家长们要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一旦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手足抖动、肢体无力、嗜睡、呼吸或心率增快等症状,就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应立即带其就诊。
接种疫苗。有条件的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去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菌借助食品引起的一组疾病,常见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临床上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国庆长假期间,市民探亲访友、婚庆喜事、外出游玩增多,摄入食物品种较多,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建议市民在国庆中秋佳节期间,不吃不卫生、腐败变质、不洁食品;外出就餐时选择卫生环境良好的有证餐饮单位。
餐饮业要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管理与培训,按食品卫生要求规范操作,防止食品污染。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蚊媒传染病
10月份仍是蚊虫活动的高峰季节,蚊虫可传播多种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疟疾、登革热等。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虽然前往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登革热、疟疾等流行地区旅游和商贸受限,但随着入境限制逐步放宽,特别提醒国庆期间前往上述地区出国经商、旅游的市民要做好外出的防蚊工作,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
小编还要提醒大家:
过节也千万不要忘记清淡膳食,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