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菱角湖农场
错落有致的小洋房、阡陌纵横的水泥路、整洁畅通的沟排渠、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走进湖北省国营菱角湖农场,冬日的暖阳照在成片的小麦上,充满生机。
湖北省国营菱角湖农场2013年被纳入省级重点贫困农场。“十三五”期间,菱角湖农场始终坚持突出农业产业基础地位,把产业发展作为农场摆脱贫困、促进职工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不断增强农场经济发展新动能,走出了一条“项目优、产业兴、成效好”的产业脱贫致富路。
“今年我种了280亩南瓜,每亩纯收入1000元,总收入达28万元。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家住菱角湖农场双闸大队三队的季国林满脸笑容地说,早在2015年他家就已经脱贫。
截至目前,该农场5个贫困大队脱贫出列,533个贫困户、1687个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家庭农场的打工人员在田间劳作
引进项目
产业扶贫有了基础
走在蔬菜基地里,只见农民铆足了劲辛勤劳作;肉牛养殖基地内,养殖大棚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蔬菜交易市场上,新鲜的蔬菜被打包装车发往外地……农场处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菱角湖农场地处荆州市荆州区、枝江市和当阳市三区(市)交界处,总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以前基础设施落后,路不通,渠不畅,经济发展滞后,职工住房大多是危房,不少职工因病致贫。”菱角湖农场扶贫办主任符振孝说,菱角湖农场是传统的农业农场,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场的主导产业,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引导和技术培训,职工生产观念僵化,导致土地效益低下、土地固化现象十分严重,极大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新品种的引进。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因此,菱角湖农场大力引进农业产业项目,深化农业结构改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扶贫、以产业促进脱贫。
农场党委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充分征求意见后,于2019年大力推行“两田制”深化改革,清理侵占国有土地1346亩,清缴历年欠款1800多万元,实现身份田和市场田彻底分割,集并土地6000余亩,建立农业产业示范基地3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党建促扶贫吊瓜种植示范基地、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农业企业2家(湖北亿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中南畜牧生态养殖园),引导成立农业合作组织13个。
近5年来,农场实施产业扶贫资金项目21个,总投资近1500万元,发展农业产业共计4大类37个品种。
“农场投资379万元发展虾稻连作生态种养,面积达475亩,今年每亩比去年多增收400元,还带动了部分贫困户就业,为他们增加稳定收入。”符振孝说,今年农场又投资300万元,修建肉牛养殖生产基地,来年即可投入使用。
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须先行。近几年来,菱角湖农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还加大对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项目资金4500多万元,对柳港泵站进行重建,彻底解决了困扰农场多年的洪涝灾害问题;争取扶贫项目资金、移民项目资金及农村“四好”公路项目资金,畅通全场所有主要交通要道25.6公里及通村通组道路11.2公里,利用危房改造配套资金对全场水、电、路及排污设施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为农场产业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我们农场面貌焕然一新,产业从无到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社区治理更加有效,农场职工正朝着小康生活迈进。”符振孝感慨道。
正在建设中的肉牛养殖基地
产业扩链
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为让农业产业扶贫行稳致远,就要想办法拓展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机制,从而实现群众收入稳定增长。
2016年,菱角湖管理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中南畜牧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立足肉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经营,采取“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模式,以畜牧养殖为主体,辅之以相配套的农作物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饲料、有机肥生产、畜牧产品加工等综合农牧项目建设,形成一条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
“公司每年可回收农作物秸秆5000吨,有效解决了菱角湖秸秆焚烧的问题。此外,公司还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中南畜牧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祥志说。
发展产业让农场脱贫“摘帽”,延伸产业链条才能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围绕肉牛养殖产业上游,农场组织引导贫困户发展优质青贮饲料种植和加工产业,2020年种植青贮玉米4000亩,亩平增收200元;围绕肉牛养殖产业下游,发展肉牛屠宰分割、冷链运输产业。今年疫情期间,中南畜牧产业公司的“金冠”牛肉点对点上市销售,既完成了市区两级的“抗疫保供”任务,又确保了16个贫困户拥有稳定的收入。
针对时令果蔬采摘时间短、上市时间集中的问题,今年,农场利用120万元的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建设了一座蔬菜冷库,发展辣椒、冬瓜等蔬菜冷链运输加工产业,库容120立方米。目前,辣椒、冬瓜等蔬菜深加工项目正在申报中,项目落地后可全面提升果蔬农产品效益。
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
种植能人
共同致富有了“领头雁”
菱角湖农场533个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离不开致富带头人的“领跑”。
53岁的焦良海,个子不高,但精神气十足。1990年他搬家到南湖大队一队后,承包了百余亩地种植棉花,那时每年收入达四、五万元。种了十多年棉花后,经过考察,他从2014年开始种植经济作物——辣椒,并于当年成立了良海家庭农场,农场面积达50亩。
看着焦良海种辣椒种植形势很好,周边群众纷纷来找他“取经”。在焦良海的带动下,周边群众开始跟着他种植辣椒、小麦、西瓜等农作物。最开始由于规模有限,只能自产自销,而且仅供应荆州城区市场。2018年与外地商贩联系后,他们种植的辣椒远销到湖南、江西等地,每亩纯收入可达5000元。
家庭农场的种植户从最开始的两三户,发展到现在的60多户,其中贫困户有近20户。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到如今的近千亩,2019年总产值突破400万元。今年虽受疫情和汛情影响,但农作物总产值也达到了400万元。
“只要跟着我种辣椒,就不用为交不起农田租金发愁。”焦良海非常自豪地说,家庭农场每年为群众提供种子、肥料、技术管理并统一收购进行销售,大家不用担心农产品卖不出去。同时,家庭农场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方便他们在农闲时间赚取额外收入。
“我从去年开始跟着焦良海种辣椒,今年一亩地纯收入5000元,收入较以前明显增多。明年,我准备再种100亩辣椒。”金台社区二队的万勇刚信心满满地说道。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近几年来,菱角湖农场培育了26个农业经营主体,培养了25个致富带头人,带动460个贫困户从事特色农业生产,贫困户带动率达到93.53%。
此外,菱角湖农场还开发公益性岗位102个,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家住保障大队二队的金贵春,2013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他家建设了5个蔬菜大棚,发展蔬菜种植。今年他又申请在社区当卫生保洁员,每月工资1380元。
“现在我们家衣食住行都不用愁,小孩上学、看病等都有保障。虽然现在已经脱贫,但还要靠自己继续奋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金贵春高兴地说。
肉牛养殖基地
长效机制
脱贫致富有了“稳定器”
菱角湖农场通过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建立“造血”功能。目前,菱角湖农场的群众都找到了致富的路子。为让产业扶贫项目在减贫、带富中持续发力,农场科学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创新常态化运营管理机制。农场探索产业扶贫项目常态化管理机制,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四档案一公示”的日常过程管理,即建立《扶贫项目产业引领档案》《扶贫项目运行及管理维护档案》《扶贫项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档案》《扶贫项目脱贫成效档案》和扶贫项目运行公示。通过对每个产业扶贫项目精细化管理,保证了项目的运行和发展方向,提高了项目质效。
精选项目经营主体和运营方式。针对每个项目的特点,农场经过认真研究,精心选择经营主体。比如:大棚蔬菜项目引进有市场营销经验的市场经营主体承接,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虾稻项目与科研院所(袁隆平院工作站和长江大学)合作,采用合作共营的运作方式;冷库项目直接租赁给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自主经营;党建促脱贫吊瓜种植示范基地项目采取社区党员干部带头注册合作社的方式运营。
做好项目运营全程跟踪服务。农场对每个产业扶贫项目配备一个跟踪服务专班,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由党委班子成员牵头,全面负责项目运行生产技术、劳动用工、产品销售及项目资金争取等,并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确保项目收益达到或超过预期。
“截至目前,农场产业扶贫项目直接帮扶贫困对象821人,贫困对象户均增收近万元,通过产业扶贫项目脱贫的对象占总脱贫对象的75%。”菱角湖农场党政办主任孙仁波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菱角湖农场,正迈着铿锵的步伐奔向全面小康,全力为农场广大群众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