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口进洪闸按26米、28米和30.54米三个水位,进行严格挡水试验。
洪湖市龙口镇以东2公里,被誉为“长江干堤第一闸”的套口进洪闸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在接受挡水“大考”;数十公里之外的补元退洪闸,交通桥人行道混凝土浇筑即将完工;下游,工人们忙着用块石回填防冲槽……
1月11日,冬日的长江边,寒风凛冽。全国最大的在建分蓄洪工程——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现场,车辆穿梭,机器轰鸣。
该工程总投资44.43亿元,于2016年开工建设,是处理城陵矶地区超额洪水,保障荆江大堤、江汉平原、武汉市防洪安全的一项重要工程。工程包括新建腰口隔堤、套口进洪闸、补元退洪闸,腰口泵站、高潭口泵站二站,加固东荆河堤、洪湖主隔堤等。
省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省洪工局”)总工程师张祥彬介绍,工程计划2022年底完工,其中套口进洪闸等五大建筑物主体工程将于2021年春节前完工。
每天40人同步进行挡水监测
1月5日,五六层楼高的套口进洪闸掩映在雾气之中,雄伟壮观。
“看上去悄无声息,实际正在进行至关重要的节点性大考。”湖北水总套口进洪闸项目副经理童岩说。“大考”,指的是挡水试验。
套口进洪闸是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设计流量8000立方米/秒,一共44个闸孔,被誉为“长江干堤第一闸”。工程主要起“开关”的作用——根据国家防总调度指令,通过开关闸门灵活调节长江过境洪水流量,减轻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
挡水试验是套口进洪闸交付前的重要一环。这场大考从上月5日拉开帷幕,一共考核26米、28米和30.54米三个水位,主要测试不同水压作用下,建筑物稳定性、闸门挡水密闭性和渗水量等参数指标,以及监测左右岸连接堤是否有沉降位移等情况。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在闸室、左右岸连接堤与洪湖长江干堤之间形成的封闭圈内,蓄着用抽水泵抽取的长江水。童岩介绍,40名监测技术人员分成两个班次,每天对104个水准点和测压点进行循环监测,为试验提供数据支撑。
童岩说,目前正在进行闸顶钢飘带施工及电气设备安装施工等,预计今年4月30日前具备交付条件。
蓄洪区封闭圈明年“画圆”
随着“轰隆隆”的声响,腰口隔堤5标施工现场,一台20多米高的插板机借助套管,将白色塑料排水板插入地下……
“根据地质情况,排水板会深入地下9米至14米,形成一个排水通道。”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堤防建办技术负责人宋远龙介绍。
新建的腰口隔堤是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单体最大工程,全长25.574公里,堤顶高32.48米,宽8米。
堤防建设,夯实根基是根本。工程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湖区内淤泥多、土基软,经多番认证,设计方决定采取排水板固结土壤的新工艺,替代传统的淤泥换填模式,更经济实用。
宋远龙介绍,塑料排水板全部打设完后,会先填筑13厘米厚的砂垫层,再进行堤身土方填筑。“地基处的水受到挤压,会经塑料排水板涌至砂垫层,最后由预留的砂沟排出。”
据介绍,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由腰口隔堤、洪湖长江干堤、东荆河堤和洪湖主隔堤形成的蓄洪区封闭圈,蓄洪面积837平方公里,最大蓄洪量61.4亿立方米。腰口隔堤预计明年完工,届时洪湖东分块分蓄洪区将正式“画圆”。
千人奋战,争分夺秒抢工期
元旦过后,腰口隔堤6标施工现场来了一台新设备——由高功率的拖拉机、冷再生路拌机、空压机和空气喷嘴加固合成的组合设备。
“正在攻克土料含水率高的难题。”腰口隔堤6标安全环保部部长张乃圣介绍,由于平原湖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工程土料含水率大,极大影响了土方填筑施工进度。
张乃圣介绍,土料取回后,先要在工地翻晒再摊铺碾压,如果强行碾压,会形成“弹簧土”,为堤防运行埋下隐患。
但是传统的土料翻晒主要“靠天吃饭”,不仅耗时长,翻晒不均匀还会影响工程质量。“我们尝试先用刀片将土料打碎,再用高压气体吹干土料。”张乃圣介绍,新方法预计会比传统翻晒提高一倍效率。
省洪工局副局长方民介绍,当前,20多个参建企业、1500余人奋战在工程全线,其中约1000人在腰口隔堤。截至去年底,工程完成投资76%,建筑物主体工程完成90%。
目前,部分工程已发挥防洪抗灾效益,洪湖东荆河42.2公里堤防除险加固,告别“赤膊堤”,堤身防风防浪功能得到加强;高潭口二站是工程“五大建筑物”中首个发挥功能的泵站工程,去年汛期为四湖中下游地区及洪湖市排涝解压,31天排涝2.2亿立方米,相当于2个东湖的蓄水量。
“围绕‘快’字抓进度,把受疫情、汛期影响的工期抢回来。”省洪工局局长毛向云说,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是长江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工程,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质量是第一生命、安全是第一责任、进度是第一要务,优化施工方案,强化管理措施,为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