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牛”迎春——趣话我省馆藏“牛”文物

2021-02-15 18:31   湖北日报  

“中华大地春盎然,神州无恙入牛年”,为丰富群众“就地过年”文化生活,我省各大博物馆纷纷依托馆藏“牛”文物,举办线上线下活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湖北省博物馆及武汉、襄阳、鄂州、荆门、宜昌等地多家博物馆,甄选与牛有关的文物,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以飨读者。

蟠龙盖罍 西周早期(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曾侯谏盉 西周早期(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青铜带鋬觚形器 商代(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馆藏)

卧牛钮铜鼎 战国时期(荆州博物馆馆藏)

“辟地神兽”多见于青铜器 “牛人”原来是官职

据了解,牛在中华大地历史悠久,宁夏地区发现距今4万年左右的牛头化石,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时期,人类可能已将野生水牛驯化为家畜。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牛在先民看来,是“辟地”的神兽,除作为生产工具外,也是重要祭品。在商代,牛肩胛是占卜用主要材料。周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俱全称为太牢,如缺少牛,只能称为少牢。三牲之中,牛最珍贵,非一般人所能享用,正所谓“诸侯之祭,牛曰太牢”。正因如此,古代重要、精美的青铜礼器中,以牛为造型、纹饰的元素,并不少见。

湖北省博物馆一件西周早期蟠龙兽面纹罍,肩部就立有圆雕牛首,一件西周早期的曾侯谏盉,盖面、腹部多有牛角形兽面纹。此外,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馆藏的商代青铜带鋬觚形器,鋬把上的纹饰即是牛头牛角,该馆另一件青铜尊,腹部纹饰也为牛角兽面。这些纹饰不仅富有美感,且极具设计感。荆州博物馆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卧牛钮铜鼎,鼎盖上三头牛匍匐相对,造型逼真,富有生气。

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春节期间推出“2021属你最牛”活动,还向公众介绍不少有趣知识,如:周代设置“牛人”一职来管理和使用牛,“执牛耳”形容人们在某方面具有权威地位等。

牛车 三国 吴(鄂州市博物馆馆藏)

牛车曾风靡一时 为主要代步工具

襄阳市博物馆副馆长范文强介绍,出土与牛相关的文物中,陶瓷材质牛车算常见的一类,年代多集中在汉至魏晋南北朝。

他称,牛车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到汉初,因战乱初定,国家百废待兴,马匹数量不足,普通人只能坐牛车。此外,乘坐马车礼仪繁缛,乘者须时刻保持君子风度,新兴的士族阶层为摆脱拘束也喜好使用牛车。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牛车风靡一时,逐渐成为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主要代步工具。有记载称,南北朝时期郊野之内,满朝的士大夫“无乘马者”。

鄂州市博物馆一件三国(吴)时期的牛车,雕刻传神,陶牛形体健壮,躯干匀称有力,四肢直立,张着嘴,昂着头,似在拉车缓步慢行。武汉博物馆一件青釉瓷牛车,也为三国(吴)时期,牛儿昂头目视前方,张口卷舌,尾巴甩起,似在等待主人上车。牛车车轮硕大,车厢宽敞,可摆桌下棋、饮酒对诗,不难想象乘坐者悠哉逍遥的情境。襄阳市博物馆一件南北朝时期陶牛车,则可窥见牛车改制后的“容貌”。

牛舍 三国 吴(鄂州市博物馆馆藏)

八牛贮贝器 西汉(上海博物馆藏)

玉琀 战国(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黄玉巧雕童子牧牛鼻烟壶 清代(武汉博物馆馆藏)

青玉童子牧牛 清代(武汉博物馆馆藏)

黄胄《牧牛图》 近现代(武汉博物馆馆藏)

灰陶十二生肖牛俑 隋(武汉博物馆馆藏)

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 秦代(湖北省博物馆馆藏)

许由巢父镜 宋 (鄂州市博物馆馆藏)

渔樵耕读 现代 (鄂州市博物馆馆藏)

春牛耕春忙 牧牛意趣浓

据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古人就把牛用于耕田,到汉代,牛耕得到推广,牛的地位越发重要,位居六畜之首。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社会,牛是人们的帮手和亲密朋友,人与牛同劳作、共甘苦,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安定的向往。

鄂州市博物馆馆长秦昌林介绍,该馆珍藏一套三国(吴)时期的瓷质牛舍,牛圈、棚顶俱全,还有三头健硕的牛似在进食。这类畜类模型器具,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牛的依赖,还反映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江汉关博物馆举办的新春特展《牛气冲天——中国牛文化百馆联展》,展出一件上海博物馆藏西汉《八牛贮贝器》,其上刻画的牧畜图、圆雕牧牛场面反映出当时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牛的特殊感情。湖北省博物馆一套战国玉琀,造型为牛等动物,或寄托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

“牛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符号,源远流长,古人以牛为形象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渔樵耕读’‘童子牧牛’为常见题材。”武汉博物馆社教部主任裴少菲介绍,该馆藏有多件此类题材的清代黄玉巧雕鼻烟壶及清代青玉摆件等,均玉质温润,构图考究,雕工细致,表达了对淡泊自如人生境界的向往。著名画家黄胄的《牧牛图轴》,用笔奔放,墨色丰富,画面清新,韵味悠扬,牧童倚坐牛背,目视远方,满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弦纹牛首钮铜罍局部 西周 (襄阳市博物馆馆藏)

铜水牛 清代 (襄阳市博物馆馆藏)

吴牛喘月瓷碗(局部) 民国 (襄阳市博物馆馆藏)

鼠趁三更去 牛驮五福来

据介绍,十二生肖相传为黄帝所立,在古代文物和艺术中,从壁画、年画、剪纸,到陶俑、玉器、瓷器等,以十二生肖为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武汉博物馆馆长王瑞华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十二生肖的形成反映了早期人们的动物崇拜意识和人与动物的亲善关系,如今,更多人将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视作年俗文化的象征。

武汉博物馆一套代十二生肖陶俑,其中的牛俑,牛首人身,正襟危坐,双手合抱于胸前,似在打躬作揖,祝君牛年大吉。该馆还藏有一套民国十二生肖玉印,其中的牛印,体格壮实,神态沉稳,浑身散发着奋力向前、坚韧不拔的劲。

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万全文称,在十二生肖中,牛对应着地支中的“丑”,寓意勤奋与力量,承载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等优良品质。该馆一件秦代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绘有雄壮有力的牛,让人自然联想到“不待扬鞭自奋蹄”。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2102/fec770858cfdd4ac8161e51b31cb939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