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荆州十件重点提案出炉!你最期待哪个?

2021-03-24 14:19   荆头条  

昨天(3月23日)

市政协五届三十五次主席会议讨论通过了

市政协2021年重点提案和重要提案情况

共确定了10件重点提案和20件重要提案

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提案吧!

10件重点提案

《关于打造华中地区纸业之都的建议》

理由:

近年来,我市在抓住造纸行业洗牌机遇,推动造纸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国17个省纸及纸板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中,湖北省以产量522万吨排名全国第7位,占全国的比重为4.85%;同比增长30.93%,远高于全国3.63%的平均增速。近四年来增长93%,增长率全国第一。

截止到目前,荆州共有规模以上造纸及配套企业22家,随着总投资135亿元的玖龙纸业(湖北)项目在监利开工,山鹰纸业在公安再投百亿扩产能,还有荣成纸业、真诚纸业等企业扎相继扎根荆州稳定发展,百万吨级的特大造纸项目层出不穷,荆州已经成为华中地区造纸业的主战场。主要产品为纸板、瓦楞纸、箱板纸、烟用涂布白卡纸、真空镀铝转移纸、生活用纸等,产能及产值均占全省30%左右,全省排名前两位。

聚力打造千亿级现代造纸产业集群,华中地区纸业之都,促进优质企业进行产业布局,以更高的环保标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践行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环保造纸的发展方向,共同开创我市造纸业发展的新局面。民革荆州市委会建议:

一、制定产业规划,推进高质量发展

结合“十四五”规划,尽快编制我市造纸产业中长期规划,紧扣国家、省级产业发展政策,打造综合性造纸产业园区,设置进入门槛,入驻造纸产业投资主体必须具备技术水平高、资金实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度高的企业。清理淘汰污染大、能耗高的落后产能。突出规模经济优势,支持兼并,收购和重组我市原有中小型企业,提高规模效益,做到产业集群。鼓励发展林纸一体化,减少对外依存,支撑造纸工业持续发展。引进国内外先进造纸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做好产、学、研、用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高质量发展。

二、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利用

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优化造纸产业布局。分类整合山鹰、玖龙周边工业项目用地,促进造纸、包装、印刷产业聚集。加强造纸包装工业聚集区配套建设,完善交通、港口、物流对接便利。争取能耗指标、环境容量,努力破解项目落地指标瓶颈制约。聚焦重点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既立足自身,又用好外部资源,在有中做优、无中生有上下功夫。明晰路径,加强精准指导,通过品牌再提升、技改再升级、营销策划再优化等具体方法,把各项政策要求落实到每个市县、产业、企业和产品上。加大企业培训力度,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企业树立市场化观念,创新商业模式,用好高校院所科研资源。要完善配套措施,精准制定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把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用足金融、产业等支持政策。

三、做好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优先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增强造纸行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造纸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健全我市造纸行业环境监管机制,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污染治理措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严格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特别对新开工的造纸项目必须从源头防止和减少污染物产生,采用封闭循环用水、白水回用,中段废水处理及回收、废气焚烧回收热能、废渣燃料化处理等内循环环境保护技术与手段,消除和减少厂外治理,建设环境友好型造纸产业标杆。

四、坚持循环利用,科技创新为引领

要坚持循环利用为主线,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水资源、能源、土地和材料等使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造纸产业发展典范。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培育引进一批制浆造纸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提高制浆造纸装备研发能力和设计制造水平。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低能耗的技术和装备,充分发挥制浆造纸适宜热电联产的有利条件、提高能源综合利用。

五、发展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体系

发展完善造纸业包装领域产业链条,着力构建战略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创新迭代活跃、质量高效益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造纸产业链和智能包装体系。充分认识造纸包装产业链对地方经济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支持企业继续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发展专项基金倾斜支持造纸行业,突出专业化、区域化、行业化的特点。支持华中智能包装产业园和纸品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围绕上游纸浆、中游造纸和下游纸包装印刷等三个环节,锚准相关配套产业招商。充分发挥废纸利用、热电联产、生态造纸、绿色包装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链集群效益。

《关于荆州市跨境电商发展的建议》

理由:

受疫情影响,全球各国对传统国际贸易渠道设限,形成了居家隔离的“宅经济”,电子商务的非接触式贸易深受推崇。

一、我市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和监管体系不全

跨境电商发展需建立“七大体系”和“三大平台”,“七大体系”指的是:信息共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智能物流体系、电商信用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三大平台”指的是“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产业园孵化平台。这些体系和平台承担着跨境电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问题,也是跨境电商信息化、数据化的体现,只有搭建这些体系和平台,跨境产品才能高效的进出口,企业才更有效率,国家才能更好监管,因此“七大体系”和“三大平台”是跨境电商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而荆州市目前还不健全,也就较难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荆州市。

(二)海关特殊监管区未建立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57 个,其中,保税港区2个,综合保税区144个,保税区9个,出口加工区1个,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1个。湖北省4个综合保税区,其中武汉3个,宜昌1个。从荆州市电子商务交易数据来看,2019年我市网络零售交易额实现346.1亿元,同比增长28.7%,相当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7.35亿元的23.9%,经营规模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武汉市),从产业上来看,荆州市也具有优质的跨境电商产品如婴童服饰、毛巾毛毯等。没有设立跨境电商海关特殊监管区,无法完成9610数据申报,即无法沉淀荆州本地跨境电商数据。对荆州产品走出去,对用好跨境电商政策都是不利的,对荆州市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三)跨境电商物流体系不优

随着复兴大道的通车,荆州沙市机场的通航,荆荆高铁的启动,各大物流园区的兴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形成了“水陆空铁”交通体系。但我市跨境电商物流园区还未兴建,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匮乏、物流运作模式单一,从跨境电商模式来看,跨境电商B2C企业要借助国际快递和专线物流,如国际四大快递FedEx、UPS、TNT、DHL,专线物流如欧洲专线、澳洲专线、俄罗斯专线等。跨境电商B2B企业一般借助国际海运,水陆联运等运输方式。但目前在荆州有揽货业务的国际快递只有EMS,国际物流水陆联运整合还不够。

(四)跨境电商人才不足

虽然荆州市有8所高校,本科3所,专科5所。3所本科院校均开设了外国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跨境电商所需的相关专业。荆州是湖北省第二大高校教育城市,在荆州读书的学生有十万之巨,但毕业生留在荆州的还是很少。究其原因,一是荆州市薪资待遇满足不了学生要求,二是大城市机会多且人才引进政策好,而我市在大学生留荆政策上做的还不够,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也没有,不足以吸引应届毕业生、择业期学生及跨境电商人才。

二、促进我市跨境电商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构建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和监管体系

完善“七大体系”和“三大平台”,建立金融、物流、电商平台互联互通,建立“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产业园孵化平台。将涉及跨境电商的海关、金融、物流、产业园及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起来,让企业能高效便捷办理跨境业务,同时地方政府获取跨境电商一手数据,为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做支撑。

(二)加快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

以市政府牵头,向国务院积极申报建立我市海关特殊监管区,以便实施“网购保税进口A”和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出口,让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合理合法用足国家政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等,同时形成我市跨境电商业绩数据。海关特殊监管区不仅有利于我市招商引资,返乡创业,更有利于我市跨境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快规划我市跨境电商综合体

目前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已经在荆州开发区选址,建议加快动工,和统一规划。在跨境电商产业园附近规划跨境电商其他辅助性园区:跨境电商物流园,跨境电商孵化基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等,形成规模化跨境电商综合体。将海关、金融等政府、企事业单位引入园区,利于部门间协作,提高政务效率。有利于引进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如四大国际快递公司,跨境电商平台如虾皮、Lazada、Wish,跨境电商服务型企业(外贸、翻译等)的入驻。

(四)加快出台跨境电商人才引进政策

针对跨境电商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是加强校企合作,与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合作培养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二是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可以参照杭州市人才引进政策“2019年6月3日(含)之后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杭州可以领到1万元的生活补贴。硕士生补贴标准3万,博士生补贴标5万。”对应出台我市跨境电商人才引进政策。目前我市提出的《2020年荆州市企业引才公告》中相关政策未涵盖本科学生,建议扩大学历范围,在现有政策上增设生活补贴满一年补贴等政策,如本科生(电子商务、英语、日语等相关专业)1万,硕士生2万,博士生3万。

《关于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助推荆州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

理由: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

十三五期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明显短板,主要表现为:发明专利发展不够,万人发明专利数量偏低;商标、专利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拉动力不够,知识产权营运水平有待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意识不强、氛围不浓、投入不够、工作机制有待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对此,我们建议:

(一)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一是要明确“十四五”知识产权工作目标。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出台《实施方案》,力争“十四五”期间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二是要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创新培育。立足产业基础,分行业、分产品挖掘知识产权资源,引导行业优质企业做好专利申报及商标注册,培育一批拥有专利技术和商标品牌、综合创新能力强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三是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项目培育孵化工程。在全面梳理我市知识产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出台《荆州市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孵化库》,加强外贸出口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分析预警和纠纷应对指导,鼓励优质企业加强商标、专利营运,并利用专利、商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挥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工作的主体作用。

(二)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一是要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将市专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为市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明确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为知识产权工作牵头部门,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对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目标体系统筹推进。二是要完善知识产权奖励扶持政策。将商标专利发展资金列入市财政政府专项资金年度预算项目,确定具体额度,加强知识产权投入,要统筹运用好各部门政策,合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目标建设。三是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争取将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育纳入全市人才培育计划,由市人才办统筹,分期分批培育一批企业高层次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同时加强我市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推动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等有条件的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定期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不断提升我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一是要加快推进维权援助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的重要作用,落实机构人员设置,将维权援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建设,完善政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为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法规、纠纷处理和诉讼咨询提供援助服务。二是要构建覆盖全市维权援助工作体系。探索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机制建设,在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同时鼓励大型企业、高校、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探索社会力量开展维权援助工作,实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全覆盖,建立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多元化工作格局。三是要加强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执法。要组织开展对重点市场、重点领域和重点商品等知识产权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将知识产权违法违规行为纳入“双随机、一公开”企业信用惩戒内容;加大对网络交易和恶意侵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强化电子商务专利执法维权工作;开展专利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科学布局 精心谋划 全力打造沙东空港新城》

理由:

荆州沙市机场开航,全线通车的浩吉铁路,为坐落于长江之滨的荆州实现转型重振带来了希望。因此,我们务必紧抓机遇,采取非凡举措,高质量发展临空临铁经济示范区,高标准谋划打造沙东空港新城,为建设“四个荆州”,推进荆州振兴,注入新动能。

我市打造沙东空港新城,发展临空临铁经济,政策扶持较多,交通较为便利,产业基础较好。虽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一是规划不明。荆州机场项目属于市级重点项目,区域管辖属于沙市区政府岑河镇范围,随着市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新修编,对未来临空临铁经济的发展谋划显示出不足,支持临空临铁经济区发展的合力尚未形成。

二是配套不强。硬件方面,岑河镇市政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壮大的强烈需求;软件方面,岑河目前配套的餐饮、文化、商贸、健康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欠缺,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支持童装产业发展的设计研发、检验检测、品牌培育、商贸流通、现代物流、融资担保、法律保障、营销策划、展示交易、高端咨询服务、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是产业不优。岑河镇目前以针纺织产业为主,中小企业众多,布局分散,集聚性不强,没有形成针织名镇的浓厚氛围,并且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为了争取销量,各企业大打价格战,恶性竞争。电商发展没有统一平台,企业各行其是。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太少,并且其他中小微企业与这些大企业关联性不大,大企业产业链带动性未充分体现。

建议:

建议围绕“四核三支点”,提前谋划、科学布局,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做好发展理念文章。地方发展,尤其是新城开发,需要理念上的革新,尽快明确发展方向和路径。我们建议为“四核三支点”,总占地面积可达35至6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片区主要围绕荆州沙市机场,东至机场,南至岑桑公路,西至沙公高速,北至城北快速路,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延伸片区东至蒙华铁路,南至荆沙大道,西至上海大道,北至豉湖渠路,用地规模约26平方公里。“四核”即打造婴童装产业制造核心区、现代物流核心区、生态文旅核心区、综合服务核心区等四个核心功能分区,其中综合服务核心区,荆州沙市机场已经对部分商业资源进行公开招商,引进餐饮、零售等服务业,为来往乘客提供生活服务,未来还要不断壮大岑河镇整体行政办事、酒店餐饮、商业办公、休闲娱乐、购物销售等综合服务能力。“三支点”是发展四个功能分区的依靠力量,即项目建设、产城融合、政策扶持。

二是做好项目招引文章。沙东空港新区产业的布局要考虑处理传统优势产业和临空经济产业的关系,承接和发展产业的重点应包括航空物流业、电子信息业、生物产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金融和文化产业,经济区应对相关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考察,进行产业筛选,提前启动招商工作,宁缺毋滥,统筹各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做好产业升级文章。高度重视产品品质的提升,打造好婴童装产业制造区。唱响产品品牌,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自主品牌打造,积极申请“荆州•岑河婴童装”区域公共品牌商标,挑选知名童星担任品牌代言人,制作一批形式新颖、内容精良、简单易记的宣传片,在央视、湖南卫视等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大力宣传。另一方面,坚持贴牌代加工,更新产品设备线,采取先进工艺与流水线,多与一些国际国内名牌产品接触,争取各大知名企业的大订单,实行高性价比、精准代工,满足大品牌个性化、高品质代工需求,力争打造婴童装制造界的“富士康”。鼓励中小企业以合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整合发展;淘汰“低小散乱”的家庭式小作坊生产形式,取缔一批产能落后、充满安全生产风险、排污不达标的落后企业。

四是做好产城融合文章。坚持产城融合,把岑河镇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特色小镇。一是加快生活设施配套,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一站服务。二是加快完善生产配套。加快布局完善金融金融、法律咨询、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市场推广等纺织服装相关联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加快打造现代物流区。三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江津东路延伸线、荆沙大道延伸线、荆州机场一级公路等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对婴童装产业园区道路刷黑,增设人行道,增设雨污排水工程,改造和新建路灯,补种行道树,优化道路两旁绿化带。四是加快发掘旅游资源。聚焦生态文旅区建设,积极发掘岑河文化,充分利用好岑参纪念馆、三相广场、距今约5000年的金丝楠木阴沉木、约1800年的银杏树、古定湘寺、华严寺等文化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一条环境美、内涵深、看点足、服务优的旅游线路。尤其是重点打造好占地面积960亩的栖凤湖梦想公园,通过升入挖掘荆楚文化内涵,形成区域特色品牌,通过跨界创新联动方式,营造沉浸试体验场景,构筑内容生态体系,打造成荆州重要的儿童文创、文旅街区。

《关于发挥新就业形态新功能 推进稳就业保民生的建议》

理由:

作为“六稳”以及“六保”之首的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工作主轴和核心,体现了明确的导向性,是荆州经济社会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的重中之重是稳就业保就业,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为经济基本盘保驾护航。而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是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对拓宽就业新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一、受疫情影响我市就业形势的特点

一是务工人员返岗复工难。据统计,疫情暴发初期,荆州市125万计划外出务工人员滞留在荆,造成外出人员返岗复工难、劳动者收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各类问题。虽然我市多措并举促进务工人员有序返岗,但当前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仍有部分劳动者没有外出或外出稳定性不高,一些外出后再次返乡,全市就业形势还面临较大压力。二是用工市场需求锐减。荆州用工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复工复产面临上游供应链原料不足、下游需求订单骤减、消费品市场购买力和购买欲下降等多种困难,订单少、开工不足,部分企业处于保生存状况,表现在用工方面,普遍下调招聘计划,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用工需求大幅下降。三是重点群体就业难度增大。因疫情,各地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部分企业出现裁员、轮岗、待岗或者新增就业岗位减少的情况,荆州劳动力外出后存在部分返乡回流现象,本地失业人员尤其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普遍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缺乏技术,在人力资源市场求职应聘缺乏竞争力。

二、发挥新动能、奋力稳就业的几点建议

在统筹做好常态化下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过程中,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动能、新业态、新平台,对于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出台针对新就业形态的一揽子政策

在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的背景下,多地快马加鞭出台稳就业一揽子举措,稳定市场预期。如,云南发布的稳就业17条意见举措中明确,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支持劳动者依托平台等实现新就业形态就业,对就业人员购置生产经营必需工具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广东推出的稳就业保就业“税务九条”中提出,“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助力新就业形态发展”。针对灵活就业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特点,突出加大对个体经营、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针对灵活就业人员自主创业,重点在审批管理、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新职业开发方面,动态发布新职业,创造更多直播销售、网约配送、社群健康等新就业形态。

(二)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发展,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近年来,数字经济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目前已约占全国就业岗位总数的四分之一。阿里、滴滴、美团、58同城等平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关系着数以亿记的百姓民生。一是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壮大,拓展就业新空间。支持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培育更多新就业形态,吸纳更多就业;二是实现支持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发展政策与稳就业政策衔接,数字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发展平台企业与促进新就业形态协同;三是加大对平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免税、减费、增贷、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省政府出台了25条稳就业举措,建议考虑适当延长政策享受期限,帮助更多平台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三)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衔接匹配,推动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向知识型、技能型就业转型。教育部门要紧贴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体系与方向。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相适应,促进职业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人社部门要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省十大重点产业、市六大支柱产业和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等新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四)健全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保障体系

现有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主要针对的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对灵活就业人员虽有所规定但不够健全。应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特点、收入水平、分配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社保费率、缴费方式、待遇水平并提供便捷的社保服务。建议研究制定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切实保护从业者劳动权益。许多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遭遇工伤或失业的风险较大,建议应尽快建立相关社会保险制度,使劳动者在遇到职业伤害或失业风险时,及时得到补偿和救助。对于平台企业使用或帮助残疾人、贫困劳动力、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建议加大社保补贴力度,使更多平台从业人员能够享受到就业帮扶政策。

《关于构建荆楚文化传承新模式的建议》

理由:

地方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荆楚文化以楚文化为源头,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更是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荆楚文化仍然是荆州发展的坚实根基和力量源泉。

根据实地走访和调查,地域文化传承的现状总的来说不容乐观。许多荆州本地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对荆州的历史文化了解较浅,甚至连楚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学校教育首先发力,学校是继承和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基地。荆楚文化应该走入校园,这已成为共识,但是,应该以什么方式进入校园,才能将荆楚文化牢牢嵌入到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建议:

一、编制《荆楚文化》科普知识读本

建议相关部门编写《荆楚文化》科普知识读本,并针对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受众做出有区分、有递进的立体设计。编写之前,应利用问卷方式,在本地中、小学开展“楚文化”知晓率普查,为教材编写提供方向和依据;联合地方文化委及相关部门在全市查找,收集整理荆楚文化内容,充分挖掘荆楚文化的人文内涵,把教育价值、传承价值高的荆楚文化编写成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有地方特色的本荆楚文化电子教材,并作为学校第二课堂进行必修教育。

二、创新楚文化进校园的方式

在优秀传统楚文化的基础选择上,精选一至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大中小学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为技艺,不可能由大中小学既有的师资力量完成,而必须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持下,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及其团队与大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非遗传承人定期派专人到学校展开教学。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师直接面对教育一线的学生,也使得大中小学生有机会得到大师的言传身教。在传承中保护,在传承中发展。对于中小学生,可以为第二课堂、校园文化节、亲子活动日等主要形式,便于开展,能获得小朋友的喜爱,也容易和其它传统文化内容有机结合。如荆州机关幼儿园开展的“荆州民俗”元旦亲子汇演,其中极具地方特色的“五虾闹鲇”、诙谐俏皮的“采莲船”、趣味无限的“小蚌壳”、 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 欢快喜庆的“狮龙灯”,无不彰显着浓郁的荆州民俗特色。对大学生,可以以汉服、地方戏曲、烙画、漆器等校园社团、高校艺术节等主要形式,鼓励学生们在欣赏、体验之后持续讨论、思考和独立判断。在传承方式上要形成长效机制,建立稳定的、持续的、常态的传承渠道,才能实现传统文化浸润校园、润物细无声的目标。

三、大力开展研学教育

通过校本课程、社会实践,把荆州历史文化古迹的研学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各学校可通过把校园文化宣传、班会课、思想品德、团队活动课、课题研讨搬到,在荆州历史博物馆、熊家冢熊家冢遗址博物馆、荆州园博园、荆州传承文化院等校外基地,实地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为荆州籍学生设计专属”游楚文化”年卡,每年由学校统一发放,持年卡的学生,可以免费游览相关历史文化景区景点,并且通过年卡和身份证记录游览轨迹与时间等相关信息。建议相关部门年中、年未收集统计相关数据,计入学生选修课学分,同时计入学校的创文明先进单位的考核指标中,根据对全市各校的统计结果,定时给予通报与表彰。

四、创新“平台+社团”的文化传承传播模式

依托本地高校内传承基地和大学生创业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成立基于楚文化特色的大学生传统文化社团,建立校内地方特色文化实践基地与创业工作坊,以社团活动培育骨干,传播传统文化;依托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政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专家进校园,开展系列传统文化讲座、传统技艺示范与交流研讨活动;举办具有荆楚历史文化特色的专题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工作坊实践成果展、社团成员作品展等现场实践、市民开放日体验活动,展示地方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公众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成果转化;依托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社区教育二大平台,实施文化教育进校园、进社区传承计划,有效提升了高校的社会服务等扩展影响辐射面。

五、开展“我为荆州代言”荆楚历史文化传承工程。

鼓励各中小学立足地域文化和自身特点,找准定位,自选特色项目,设立特色精品课程,不断创新,突出多样化,个性化,促进本地学校间的交流互动,在当地历史博物馆及相关景区,设立“我为荆州代言”的学生义务解说员,每年评选“最佳代言人”使地方文化与学校传承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关于推进快递下乡进村工程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议》

向上滑动阅览该提案全文

理 由: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递业对社会的影响已经从最初的商业辅助功能上升为生产力。借助互联网之力,推动快递业覆盖向农村延伸,产品变成“网货”,减少流通环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便捷途径。着力推进快递下乡进村工程、服务乡村振兴,以快递业发展的切实成效持续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已成为地方政府下的迫切之需。

2020年4月,国家层面印发《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5月,“快递进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国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健全现代流通体系,降低企业流通成本,开拓城乡消费市场。1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支持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

近年来,荆州市快递下乡进村工程共带动特色农产品精品项目10余项,年均带动农产品业务收入达到千万元左右。在引导农产品线上销售,开展直播助农以及通过快递全方位的“私人定制”服务为各类农产品保驾护航,不仅解决了生鲜产品运输中的难题,还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为农村物流带了极大的便利,改善了农村群众的购物方式,为农村生产生活消费带来了活力,增强了农民的幸福感。

但是,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业务量不大,快递服务集约程度低,给快递企业合理配置资源造成困难,快递自主进村的动力不够,截至目前,全市乡村快递网点304个,快递服务覆盖了全市757个村,覆盖率51%,快递进村推进程度不足以适应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同时,我市快递进村下乡工程后续推进面临一些瓶颈,主要表现在:

(一)乡镇邮政快递行业企业发展基础薄弱。乡镇快递企业规模和实力普遍较小,多数以加盟制、承包区等经营形式为主,呈现“大而不强、散乱小”粗放式发展格局。快递企业的办公、生产场地主要为租用方式,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由于快递企业未能纳入乡镇统一规划,各企业只能在交通相对便利的高速公路出口周边地区临时租用场地作为快件处理场所,且时常变动,造成各企业不敢持续投入和扩大规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快递行业健康发展。

(二)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建设亟待完善。一些快递公司分配给网点的利润有限,一个包裹层层抽成,到快递员手里利润微薄,根本不够走村串巷送货上门的成本。今年来,随着派费的降低,不少乡镇快递网点以通知自取件为主,降低了农村群众的服务体验。且就目前实际看,快递企业受市场因素影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很难担负起农村快递村村通的服务使命。农村群众受知识水平的局限,缺乏电脑操作技能,无法通过互联网建立和维护自己的销售渠道。电商服务站未完全建立起来,在部分县市区,快递还只触及到乡镇,没有发展到村一级,从而出现服务成本偏高和“取件难、寄件难”等问题,农副产品通过电商走出去面临很大考验。

建议:

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强统筹引领。明确每个乡镇村努力打造1至2个快递服务农业金牌项目,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由地方政府统筹,列支专项资金,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立足村一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助农直播间,并在硬件投入和人员培训予以支持。

二是在“快递下乡”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城乡快递配送高效体系建设。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共配体系建设和末端网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乡镇村的规划和引导,统一建立标准化乡镇微型快递物流园、村级快递服务站。财税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应的财政补贴、财税减免、场地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吸引各快递企业的积极参与。

三是加强绩效考核和结果运用。绩效考核部门要将快递进村工程纳入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建立目标责任制,推动地方政府明确政策资金支持,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

《关于荆州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建议》

理 由:

城市形象是展示投资环境的窗口,是凸显区域实力的名片,也是检验政府管理水平的标准。由于基础薄弱、经验不足,我市城市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有:

1、大城管的格局与优势还没有突显出来。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注重道路、项目、美化等工程建设,忽视长效管理机制跟进,造成道路损坏、项目无效益、植被被破坏等现象,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同时,存在重当前轻长远现象。缺乏长期统一的城市建设规划,或是规划朝令夕改,造成重复建设、反复翻工现象,提高成本,浪费社会资源。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化工、扬尘污染和脏乱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市民等。

2、一些市民和企业文明意识和城市归属感还不够强。城市管理绝不是城管一家的事,良好的城市形象要靠全体市民共同努力,但是,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和商家责任意识和城市意识不强,影响文明城市创建等。

3、堵车问题越来越成为市民心中的痛。具体表现有:乱停乱放:特别是在道路本来就不宽的时候,只要有一辆车乱停乱放,就会造成后面的车辆堵起等。

建 议:

1.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全民支持参与。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利用会议宣传、标语宣传、巡回宣传,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平台对市民加强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不断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在管理服务中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不断提高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使广大市民和生产经营者积极支持并自觉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去,并充分发挥市民自治作用,通过签订市民公约、成立自治联盟、评选星级文明经营户等形式,积极引导市民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良好氛围。

2.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城市管理基础。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通盘考虑城市功能分区,严格依照规划建设城市,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为依法管理打下良好基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完善配套公共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同时,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疏导方式,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地摊经济相关部署,合理规划临时市场,鼓励底层民众微就业,为城市增加温情。

3.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城管工作实效。综合整治突出问题,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打早、打小、打了违章建筑和违章行为。规范执法行为,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口径,规范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严禁先默许违法后收费行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创新开展城管进社区、办公在现场、执法在一线、服务在基层活动,合理调配执法管理力量,实行秩序混乱高峰站点、中锋巡线、低峰巡面的运行模式,增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实效。

4.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执法保障能力。加强职能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执法更是服务的理念,大力推行阳光执法、文明执法。制订完善城管执法管理流程标准,对执法语言、行为举止、处罚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规范城管执法行为。

5.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城市管理合力。积极主动探索职能部门之间双边或多边联合联系机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工作联动机制、信息互通机制和定期通报机制,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联合执法。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进一步加强城管和社区在管理城市中的职能,整合现有城管资源,着力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建设“漆艺之都” 引领荆州传统工艺产业大发展》

理由:

荆州博物馆的展陈藏品中漆木器最多、也最精美,同时一直是中外国际文人最崇拜的文化符号,荆州文保中心的修复的文物中,漆木器的种类最多,这说明漆器的工艺制作和漆木器附体的图案的文化研究是荆州楚文化最厚重的IP符号,在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荆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已经将楚式漆艺传统工艺振兴工作站的任务交给了荆州,驻站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地方主管部门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运营单位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三方紧密合作,形成了一支战斗力旺盛的工作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显示度和示范性的成果。其主要成绩有:

一、聚焦传统漆艺活态传承,搭建了大漆行业交流平台

1、建成了中国漆工艺馆,活态展现中国大漆文化。

2、打造“荆楚问漆”品牌活动,聚集国内外优质资源。

3、发起成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引领全国大漆行业发展。

二、产学研多措并举,不断探索大漆产业振兴路径

1、围绕“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打造“荆作·楚生活”产业品牌。

2、践行“非遗传承+职业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漆艺传承青年人才。培育了出了中国漆艺界第一批“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

3、以“协同创新、共享联动”为理念,推进工作站平台共享共建,集合了一批行业与企业合作者。

4、开展国际交流,推动中国漆文化走出去形成了影响力。

鉴于此,建设荆州市“漆艺之都”的条件基本成熟,这一项目应该在全省首屈一指,在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发展、国家承接产业转移、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现代综合交通物流等“五个示范区”的建设中一定能起到顶梁柱作用。其理由有五条:

第一,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大漆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常不够。

第二,推动楚式漆艺文物资源丰富、修复技术引领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要求。荆州博物馆馆藏漆器全世界最多,荆州文保中心在漆木器修复领域世界一流。

第三,以大漆艺术为主题的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已经成为荆州文化事业的亮丽名片。全国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的旗帜在我们手里,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以大漆技艺为主题,我们拥有全国唯一的大漆专题文献馆,在荆州每年举办非遗领域的大漆技艺全国培训班,每年举办大漆艺术国际论坛,大漆技艺全国竞赛标准已经由荆州制订。

第四,绿色发展模式的典范。蚕吐丝,蜂造蜜,树割漆,歌谣中的原生态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三宝”,是绿色发展模式的典范。两千多年漆艺造型的演变,髹饰技艺的创新累积,文化生态的不断叠加,使漆艺的美学气质显得尤其华丽高贵,各式各样的精美漆器成为奢侈品行业的细分品种。

11月15日,习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荆州抓“漆艺之都”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响应,而且可以大量增加就业,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集群。如何实施?创建“漆艺之都”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文化和旅游部门分管大漆艺术资源,教育部门分管职业教育与培训,农业和农村部门分管漆树种植,人社部门直通城乡手工艺人,应该多部门参与进来。从大漆艺术的价值链、产业链上看,要进行系统规划,补链,强链,延链,把荆州漆艺做大做强。

一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做好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工作,从漆艺传承来看,要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传统的师徒相传模式太慢了,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当徒弟,必须改为现代师徒制教学。为此应该将漆艺传承人才的培养纳入到政府订单班层面由文旅部、文旅厅和荆州市政府共同出资支持长艺职院,每年招收100人的全日制五年制和三年制大专班的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并的举长培班进行培养。

二是完成大漆文献馆增容扩建。湖北省图书馆在长艺建了大漆文献分馆,荆州工作站目前只是开了个头,需要政府联动支持让大漆文献馆变成世界漆艺研究中心之一。

三是做好数字传承院建设,荆州的以漆艺保护为核心的传承院必须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提升其传承的体验感,和科技感。

四是抓好艺术设计产业,促进产品开发和品牌推广。要像设计之都建设那样,将艺术设计作为一个产业来抓。沙市是传统的轻工业城市,艺术设计一块是有文化基础的。

五是助推长艺职院正在建设的漆文化传承和发展为核心的非遗工匠小镇尽快落地。该学院以漆艺为核心的非遗传承事业发展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省文旅厅的高度关注与支持,目前学校搬迁暨非遗工匠小镇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60%的建设工程,下一阶段将全面进入漆艺小镇建设,该项目应该纳入荆州市十四五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力度给予支持。

《关于加快推进荆州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理由:

荆州常年水稻种植面积700万亩,产量400万吨,分别约占全省1/5和1/4,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集中产区。在棉花产业转移后,水稻在荆州市种植业中可谓独步天下、举足轻重,因此水稻产业的发展壮大是荆州农业未来成败的关键。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近年来,荆州市着力发展优质稻产业,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但荆州优质稻产业优势仍不明显,主要表现在:(1)优质高效品种不足,大米品质的优质率占比不高,特别是整体国标二级米以上的大米比例低;(2)米业及其品牌不强,缺少在全国和全省知名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米业和品牌;(3)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条件建设不足,存在诸如关键技术研发团队、区域性大型标准化农田建设、大型现代米业建设的不到位,不配套。这些问题一直制约我市水稻产业提档升级。

因此,加快推进荆州优质稻产业的发展,是我市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提质增效,更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此,建议荆州市将优质稻产业的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长期核心工作,以此迅速完成稻作产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建议如下:

1.加强优质稻品种的筛选与培育。筛选和培育适合本地区的丰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是发展优质稻的核心基础之一。京山桥米选定了鉴真2号等3个品种,稻花香也只选定了稻花香2号等少数几个品种,成为大企业和大品牌的重要基础。相比普通水稻品种,优质稻有更强的地域特异性要求,认真做好本地区的品种选育,事关重大。建议市政府设立专项经费,以长江大学、湖北荃银、荆州农科院和荆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为主,联合大型米业企业参与,采用引进筛选加自主选育的策略,力争在2-3年内培育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质稻品种。

2.规范优质稻保优栽培技术。结合当地实际,从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水肥管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减肥增效、减药增效,达到提质增效之目的,满足优质稻米的标准。荆州优质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在7-8月份抽穗灌浆期遇到高温,严重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和整精米率。长江大学近年已经开展了该项研究,并在全国和全省率先形成了以“调整栽培期、选育耐热品种和平衡减氮施肥”等保优技术体系。该技术在我省部分合作社和米业企业推广,显示出很好地经济效益。建议在全市范围内作为主推技术迅速进行推广。

3.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荆州稻区主体由原有四湖地区的湖泊区域开垦而成。土壤深厚,不少地区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高,土体呈黑色,俗称“南方黑土地”。由于其所含营养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丰厚,因此,稻米食味天然上乘。这一点既是荆州大米的亮点、也是它的卖点,荆州稻米在全国的品牌显示度应建立在这一点上。因此,建议荆州市政府向国家申请高水平农田建设专项资金,在荆州不同区域设立醒目标志和保护规范,建立相关永久性保护区。

4.培育和扶持核心企业发展。米业是联系种植农户和市场的桥梁,可谓水稻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推手。建议政府推动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培育和扶持3-5家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米业企业,打出知名高的荆州优质米品牌。另外,还建议培植30-50家各具特色的优质稻生产合作社和米业,壮大稻米产业核心力量。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大优质稻种植的宣传和支持力度,推进种子研发、推广种植、加工服务等优质稻全产业链的发展,着力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荆州优质稻品牌。促进省级水稻产业研究院项目在荆州落地。建议建立全市优质稻发展基金,支持优质稻品种选育、保优栽培技术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以及品牌打造等。制订优质稻生产优惠政策,对种植优质稻的农民与合作社给予单位面积的鼓励性奖助。

市政协按照《政协荆州市委员会关于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的规定,按照“一个导向、三个平衡”标准,进一步聚焦,紧扣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紧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紧贴涉及民生改善的热点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政协主席会议研究,确定以上10件提案为2021年重点提案。

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395件,经审查立案264件,提案立案率为79.5%。其中集体提案65件,占立案提案的比重达24.6%,为历年来最高。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2103/2c8772eb5e02ba45248af619fc4122c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