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荆州报道:今天(3月28日)上午,2021年中华鲟保护联盟公益性增值放流活动,在长江荆州段沙市汽渡码头举行,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提供的3020尾中华鲟、长江鲟子二代被放归长江。
上午十点30分,随着放流水槽闸门的打开,一尾尾中华鲟、长江鲟顺着滑道争相而下,跃入长江之中,这是自2012年中华鲟人工繁殖成功以来,荆州在长江荆州段开展的第9次中华鲟人工增值放流。本次活动共放流中华鲟2020尾,其中,规格为120到150厘米的中华鲟20尾,单尾体重在60斤左右;规格为30到35厘米的中华鲟2000尾;规格为60到80厘米的长江鲟1000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荆州是个发源地,育苗、繁育等,是全国最大的一个苗种基地,接下来,我们要使人工繁育的种源逐渐逐渐放归自然,一是放流,二是我们养殖的这些也要回归故道,回到海洋里面去,人工养殖只是辅助手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介绍,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20世纪后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规模急剧缩小,2017年以来,已连续4年未发生自然繁殖,野外亲本数量仅有20余尾。这次放流的中华鲟形体大、数量多,将对拯救中华鲟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千层网、万层网,长江的网太多了,现在十年休渔以后,中华鲟可以喘一口气,放流的鱼可以顺利的到达大海,我们希望10多年以后,大海的鱼还能够顺利的回来。
今年3月1日起,《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为中华鲟和长江鲟等国家极度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的拯救带来重要契机。在放流活动现场,不少市民自发的参与到保护中华鲟等水生野生动物当中。来自武汉的李珍就专程带着女儿来到现场观摩放流活动,身体力行的为长江保护出一份力。
武汉市民 李珍:放鱼可以帮助长江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也可以起到教育小朋友的作用,保护环境,做出一点我们能够做的事情。
中华鲟保护志愿者陈旺:我觉得对保护长江,保护大自然都是一份贡献,我们应该呼吁更多的人,用我们自身做表率,去关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华鲟的发源地。2020年,中华鲟保护与增殖放流中心投资6000多万元,在荆州建成了中华鲟大型巡游水池暨实验楼,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单体最大的鱼类养殖实验系统。中心建立至今,已向长江等水域放流不同规格的中华鲟600多万尾,对长江中华鲟等濒危物种的资源养护和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记者: 唐华 陈孝伍 陈明阳 杨尹 董浩 )